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针对7XXX系铝合金从合金化、形变热处理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异构组织调控三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综述了合金化、形变热处理(包括大塑性变形)对7XXX系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异构组织的思想、种类及其对7XXX系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展望了超高强7XXX系铝合金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超高强7XXX系铝合金材料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制造业的发展,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中,如零部件加工、轨道车辆制造、汽车制造等。值得注意的是,铝合金材料应用下存在的问题较多,以7A10铝合金为例,焊接中极易出现裂纹,极大程度上影响铝合金综合性能。对此情况,要求针对7A10铝合金焊接裂纹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本次研究将对铝与铝合金焊接做简单介绍,分析7A10铝合金焊接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焊接裂缝的有效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7XXX系(Al-Zn-Mg-Cu)铝合金的淬火特性和淬透性进行了回顾,铝合金淬透性是淬火冷却速率与淬火后性能相关的特性,探讨了铝合金淬透性的机理,总结了淬透性的评价方法,从铝合金的化学成分,制备工艺和微观组织分析了影响淬透性的因素,提高其淬透性是获得高性能7XXX系(Al-Zn-Mg-Cu)铝合金的关键因素,并且分类介绍了铝合金的淬透性研究方法,其中包括测定铝合金淬透层深度的端淬-硬度试验法、测定铝合金TTT曲线的等温时效-电导率法、测定TTP曲线运用等温时效-力学性能测试法、连续冷却和相变试验法测定铝合金CCT曲线.为了提高铝合金的淬透性,需要拓宽思路,进一步完善铝合金淬透性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工业制造业中铝合金材料被广泛应用,我国在对零件加工技术方面上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再对铝合金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因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零件在加工的过程中出现变形的现象,在我国的工业制造业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工业制造业在铝合金材料加工中的效果,在进行铝合金材料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在加工的过程中使用切削液对零件进行冷却。本文就对铝合金材料在加工的过程中出现变形情况的原因及解决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研制超高强铝合金材料的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静安 《铝加工》2004,(1):9-13,19
简要地论述和介绍了超高强铝合金材料的发展现状,典型7XXX超高强铝合金的化学成分,性能与应用情况。较系统地阐述了超高强铝合金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铝合金加工工艺被更为广泛应用在各类生产经营建设中,其加工期间的质量及效率可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前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铝合金加工技术实施起步稍晚,仍需在未来对加工流程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7.
液压成形技术由于其出色的零件成形质量、相对简单的加工工艺,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航空等制造业。主要介绍了管材和板材液压成形的技术原理和特点、国内发展现状以及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超高强钢液压成形技术在汽车零件制造方面的应用。液压成形技术虽具有一定优势,但在汽车板材成形和超高强钢零件的工业化生产方面还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8.
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随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快速发展,对铝矿石进行大量的开采、冶炼和加工,而且铝合金材料具有质量轻、密度小、导电导热性能好及可塑性强等优点,经过退火、固溶淬火、时效和回归热处理技术,可做成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的部件,被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等重要领域,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周劲  张戬  滕明和 《铝加工》2020,(3):15-18
2A12铝合金属于Al-Cu-Mg系硬铝合金,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疲劳性能和良好的加工性能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强度结构件中。采用不同Cu含量的2A12铝合金铸锭,分别热轧至5.0 mm和冷轧至2.0 mm,通过相同的退火和淬火时效后,分别进行O态和T42态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为用户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对2A12选材中Cu含量的控制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国铝及铝合金材料产业发展战略(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安 《铝加工》2005,(5):1-5,17
介绍了国内外的铝资源以及氧化铝、电解铝、再生铝、铝合金铸造与加工材料的发展应用现状,着重讨论了铝合金新材料及其加工技术的发展,对国内外的差距和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我国铝及铝合金材料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我国铝及铝合金材料产业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喷射成形快速凝固技术在铝合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喷射成形作为一种新兴的快速凝固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研制和开发各种高性能的快速凝固材料,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叙述了喷射成形有技术在高强铝合金系,高比强、高比模量Al-Li合金系,耐热高强Al-Fe合金系列及铝工复合材料等方向的研究概况及应用;着重讨论该技术对不同系列铝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属管材是工业领域中结构承重、输送气体和液体的重要部件。自由弯管成形技术有助于实现管件生产的高精度、高性能、高效率和数字化,其精度控制理论和成形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选择直径 30 mm 壁厚 2.0 mm 的铝合金管材6061为仿真优化对象,通过相关基础实验获得材料的基本力学数据,用于仿真模型参数的表征。同时,结合管材压弯实验验证本构模型成形预测的有效性。在完成仿真模型表征和验证的基础上,对铝合金管材的自由弯曲成形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对比了影响自由弯曲成形的各工艺参数,确定了该工况下最优的移动模与管材间隙大小、摩擦系数和进给速度等。该研究有助于优化管材空间自由弯曲成形工艺,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Al-Mg-Si系中强铝合金具有加工性能、机械性能、使用性能的良好组合,常用于建筑、交通运输领域。本文讨论了化学成分、均匀人热处理工艺对Al-Mg-Si系中强系中强挤压铝合金性能的影响,对Al-Mg-Si系中强挤压铝合金的加工特性及性能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高性能铝合金厚板世界生产格局。高性能铝合金主要是通过调整合金成分、采用新的合金元素、采用新的加工和制造技术等途径达到改善性能的目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主要应用于航空工业、船舶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我国高性能铝合金厚板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同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高性能铝合金厚板世界生产格局。高性能铝合金主要是通过调整合金成分、采用新的合金元素、采用新的加工和制造技术等途径达到改善性能的目的。高性能铝合金厚板主要应用于航空、船舶、交通运输等领域。我国高性能铝合金厚板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也在持续提高,在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生产加工业若想契合当前时代的需求,就必须对加工中的变形进行控制。铝合金凭借抗弯曲、抗冲撞以及抗腐蚀的良好性能,逐渐成为工业建设中主要的生产材料,在薄壁铝合金零件的加工中,如出现形变则加工质量会随之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下面将对消除薄壁铝合金加工变形的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对策,从而有效保障生产的整体效果,避免影响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是将充分固溶的6005铝合金挤压管材进行弯曲性能的研究,从而了解时效制度对弯曲性能的影响。实验中要求材料长度为500mm,弯曲角度为135°,试验后内外角不得有开裂现象,同时抗拉强度要求在245MPa以上,韦氏硬度值为13HW~15HW。通过调节时效制度来得到能满足客户要求的试验管材,并确定合理的时效区间。  相似文献   

18.
铍铝合金具有质量轻、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热稳定性好、高韧性、抗腐蚀等许多优点,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计算机、汽车等工业。铍和铝金属之间没有任何金属间化合物生成,且相互固溶的能力极低,实质上是纯铍和纯铝的金属基复合材料。铍铝合金制备方法多采用精密铸造技术、粉末冶金和粉末冷等静压+压力加工方法制造,前者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点,后两者力学性能优于前者,但成本较高。本文综述了铍铝合金的特点,铍铝合金的铸造、粉末冶金、挤压/轧制/锻造产品性能和应用领域。评述了铍铝合金铸造过程中不同添加元素的作用,介绍了铍铝合金的焊接方法和性能。最后,分析了我国在铍铝合金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望了我国铍铝合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工业产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重视铝合金焊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众所周知,铝合金具有很多优势,它的强度高、耐腐蚀性较强、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重量较轻且容易成型。铝合金现已应用于社会各界的生产和生活中。比起常见的钢铁焊接技术,铝合金焊接工艺要更加复杂。本文通过对铝合金焊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了这项技术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旨在使铝合金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铝合金挤压材在线淬火的基本原理与工艺参数的选定重点介绍了不同铝合金挤压型材的现代精密水雾气淬火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控制系统,对提高6XXX和部分7XXX铝合金型材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