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颜色与质量浓度辨识问题,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先后建立了质量浓度与颜色读数的五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参数估计、方差分析和异方差性检验与修正。通过对比分析表明,采用多元非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数学模型误差小,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有机化合物颜色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质颜色及其影响因素出发,用发色理论讨论了物质的颜色的本质,重点阐明了有机化合物颜色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并列举了自然界常见的颜色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说明了物质的颜色与其结构、环境因素和人的视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物质显色的原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文深入物质结构内部,以电子吸收光谱理论论述了物质产生颜色、以及颜色变化的原因,并以现代理论,从几个方面论述了不同物质电子吸收光谱与颜色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织物染色配色的特点和颜色的混合性理论出发,对配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抽象,提取主要影响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在分析染色小样数据的基础上,找出了相同配方浓度与染色小样的三刺激值CMY之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一种基于染色小样的CMY值与染料浓度关系假设的织物染色配色数学模型,并运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下建立的求解模型,方法简单,误差小,能够满足实际染色配色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质量作用定律仅是用于讨论基元反应的速率与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物质浓度(mol m~(-3))之间关系的定律。本文就质量作用定律可否直接应用于非基元反应以及当质量作用定律直接应用于非基元反应后,所得到的平衡常数K_c与热力学平衡常数K_a之间的关系以及由质量作用定律导出的平衡常数K_c可否用物质的平衡活度来表示等问题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理顺了质量作用定律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泥沙浓度与粒径影响下河流溶解性物质侵蚀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河流溶解性物质侵蚀过程,选用Ca2+作为溶解性物质的特征离子,采用静态试验方法,探讨了泥沙浓度与颗粒粒径对可溶性物质侵蚀规律的影响,构建了能够综合表征泥沙浓度与粒径组成特性的归一化参数———泥沙颗粒比表面浓度,并对可溶性物质侵蚀量与泥沙颗粒比表面浓度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泥沙浓度升高,可溶性物质侵蚀总量逐渐增加,而单位质量泥沙的可溶性物质侵蚀量却不断减小,并逐渐趋近于某极小值.当颗粒粒径减小时,可溶性物质侵蚀总量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小、最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但可溶性物质侵蚀总量在总体上是增大的.泥沙颗粒比表面浓度与可溶性物质侵蚀总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浓度"、"含量"和化学元素符号作量符号的正确使用1"浓度"、"含量"应视不同情况分别称为:质量浓度(ρ),即某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kg/m3;质量分数(w),即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单位为1;体积分数(φ),即某物质的体积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单位为1;摩尔分数(x),即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单位为1;浓度(c),只有物质的量浓度可简称为"浓度",即某物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mol/L.  相似文献   

8.
<正>关于"浓度"、"含量"和化学元素符号作量符号的正确使用1 "浓度"、"含量"应视不同情况分别称为:质量浓度(ρ),即某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kg/m3;质量分数(w),即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单位为1;体积分数(φ),即某物质的体积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单位为1;摩尔分数(x),即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单位为1;浓度(c),只有物质的量浓度可简称为"浓度",即某物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mol/L.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指示仪表和测量的基本要求出发,并以实例说明仪表标尺读数精度与分度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及读数和记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标准化名称废弃的名称说明物质的量摩尔数,克原子数,克分子数,克离子数,克当量单位为mol。“摩尔数”是在量的单位名称“摩尔”后加上“数”字组成的量名称,这类做法是错误的。使用mol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质量分数重量百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浓度单位为1,是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比浓度,体积百分含量,浓度单位为1,是某物质的体积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质量浓度浓度单位为kg/m3,是某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克分子浓度,当量浓度单位为mol/m3,常用mol/L。是某物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降水中溶解态Fe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其与降水pH值以及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焦作市2008年全年31个降水样品中的Fe,结果表明,在降雨量小于5 mm时,pH值与Fe的质量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置信度95%),且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其相关因数︱R︱逐渐减小;在降雨量大于5 mm时,pH值与降水中Fe的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置信度95%),其相关因数为0.56.呈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是pH值和降雨量对溶解态Fe质量浓度的影响机制不同,很大程度上与北方大气气溶胶中含有较多的碱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关于"浓度"、"含量"和化学元素符号作量符号的正确使用1"浓度"、"含量"应视不同情况分别称为:质量浓度(ρ),即某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kg/m3;质量分数(w),即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单位为1;  相似文献   

13.
关于“浓度”、“含量”和化学元素符号作量符号的正确使用 1“浓度”、“含量”应视不同情况分别称为: 质量浓度(ρ),即某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kg/m3;质量分数(ω),即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单位为1;  相似文献   

14.
关于“浓度”、“含量”和化学元素符号作量符号的正确使用 1“浓度”、“含量”应视不同情况分别称为: 质量浓度(ρ),即某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kg/m^3; 质量分数(ω),即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单位为1;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浓度"、"含量"和化学元素符号作量符号的正确使用1"浓度"、"含量"应视不同情况分别称为:质量浓度(ρ),即某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kg/m~3;质量分数(w),即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单位为1;体积分数(φ),即某物质的体积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单位为1;摩尔分数(x),即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单位为1;  相似文献   

16.
正关于"浓度"、"含量"和化学元素符号作量符号的正确使用1"浓度"、"含量"应视不同情况分别称为:质量浓度(ρ),即某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kg/m3;质量分数(w),即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单位为1;体积分数(φ),即某物质的体积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单位为1;摩尔分数(x),即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单位为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光谱拟合胶CIE色度计算方法,研究蓝宝石光学吸收谱各吸收带与颜色主波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蓝宝石的颜色主要与Fe^2+/Ti^4+对和Fe^3+离子相对浓度有关,随着Fe^2+/Ti^4+对和Fe^3+离子的浓度比值由高到低,颜色主波长由小到大连续变化,即颜色呈现紫-蓝-绿-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浓度”、“含量”和化学元素符号作量符号的正确使用 1“浓度”、“含量”应视不同情况分别称为: 质量浓度(ρ),即某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kg/m^3; 质量分数(ω),即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单位为1。  相似文献   

19.
关于“浓度”、“含量”的正确使用 “浓度”、“含量”应视不同情况分别称为: 质量浓度(ρ),即某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单位为kg/m^3; 质量分数(ω),即某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单位为1; 体积分数(φ),即某物质的体积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单位为1;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人体皮肤中黑色素与血色素的分布,提出了一种利用皮肤颜色模拟技术从数字图像中估算色素浓度的方法.对皮肤的结构组织与光学属性进行总结,得到了数字图像与皮肤色素浓度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皮肤层中黑色素与血色素对光的吸收量,根据已测得的数据,配合其他相关参数,模拟皮肤在各种色素浓度搭配下可能产生的颜色,生成皮肤颜色表.根据该颜色表估算皮肤图像中每个点的黑色素与血色素浓度,得到最终的色素浓度分布图.实验表明,该算法鲁棒性好,仅以数字皮肤图像作为输入,就能很好地展示相应的色素浓度分布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