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书介绍     
▲固体材料的摩擦与磨损陈贵耕等译国防工业出版社 15.40元,该书共分九章1.引论;2.固体表面的物理和化学状态;3.界面摩擦力的产生和传输:摩擦的生成;4.材料与表面摩擦力;5.金属的滑动磨损;6.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的摩擦与磨损;7.由硬质点和硬质粗粘表面引起的摩擦和磨损:磨料磨损和冲击磨损;8.由化学不稳定性引起的磨损;9.提高滑动表面摩擦学特性的新方法。 ▲膨胀石墨密封材料及其制品赖盛刚编 中国石化出版社1994年5.00元该书共分六章1.概论;2.膨胀石墨;3.膨胀石墨密封材料;4.膨胀石墨材料的机械性能;5.膨胀石墨密封材料在静密封中的应用;6.膨胀石墨密封材料在动密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4.破坏机理:粘着-磨粒磨损4.1 摩擦中的电粘现象(英文),Derjaguin B.V.,Toporov Yu.P.,Luchnikov A.P.(苏) 4.2 高温下摩擦、粘着和接触焊的研究(英文),Semenov A.P.(苏) 4.3 摩擦接触区的自组织过程(英文),  相似文献   

3.
采用SRV型微动摩擦磨损实验机考察Ti6Al4V-钢摩擦副在磷嗪(X-1P)润滑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Ti6Al4V磨斑表面形貌和典型元素的化学状态。结果表明,X-1P作为Ti6Al4V-钢摩擦副的润滑剂,具有很好的润滑性能;摩擦因数随载荷的增加变化不显著,磨损率随载荷的增加逐渐增大;频率和振幅明显影响摩擦学性能,磨损率随频率的增加逐渐减小,随振幅的增加逐渐增大;在Ti6Al4V-钢摩擦副中,X-1P由于含有极性元素F、P,Ti6Al4V的磨损表面主要发生腐蚀磨损,其磨损机制为X-1P在磨损表面发生摩擦化学反应,形成一层含O、C、F、N、P的保护膜以及金属氟化物,从而起到抗磨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4.
SACF纤维改性半金属摩擦材料的力学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热压的方法制备出3种不同含量萨凯夫纤维(SACF)的半金属摩擦材料,通过压缩、冲击和摩擦磨损实验,分析了不同SACF纤维含量对制备的摩擦材料的机械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质量分数10%SACF的半金属摩擦材料具有高的力学性能、稳定的高温摩擦因数和最低的磨损率;含5%SACF的半金属摩擦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而含10%SACF的半金属摩擦材料则以疲劳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5.
摩擦、磨损与润滑问题是复杂的,它是建立在物理学、化学、连续介质力学、热力学及材料学的基本规律基础之上的。在一般情况下,固体磨损规律应考虑到接触处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机械效应以及接触情况的变化(接触处的几何性质、运动动力学、结构、材料表层和接近表层的组成、固体表面的化合物及润滑膜状态等)。在拟订磨损计算方法时,必须考虑摩擦副最本质的特性:磨损过程的强度取决于周围介  相似文献   

6.
聚乙烯,聚氯乙烯薄膜在冷冲压拉深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生产工艺,本文介绍了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薄膜在拉深工艺中的应用,分析了聚合物薄膜的摩擦性能,润滑机理,重点论述了PE,PVC薄膜在小型单缸柴油机油底壳拉深工艺中的润滑作用,结果表明固体润滑剂具有比油脂润滑剂更优越的性能,同时指出,聚乙烯、聚氯乙烯等聚合物自润滑薄膜在金属塑性加工工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会议重点论文: 1.通过摩擦磨损润滑学节约能源——技术动态(培斯利工科学院D.Scott) 2.摩擦磨损润滑学问题与能源开发(英国国家煤炭局D.A.Sutcliffe) 3.摩擦磨损润滑学改进的理论对能源开发利用和节约材料的作用(伯明翰大学G.W.Rowe) 4.润滑剂在工业应用的若干问题(英国世纪油公司S.F.Jones) 5.交通运输业中能源利用的摩擦磨损润滑学方向(英国鲁福巴柔技术学院A.B.Green) 6.核能发电中的摩擦磨损润滑学(英国国家摩擦磨损润滑学中心W.H.Roberts)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销盘试验中影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摩擦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选取适当的填料种类、尺寸和质量(体积)分数能有效地改善UHMWPE的摩擦磨损性能;相对滑动速度、载荷、磨损时间、温度、摩擦磨损环境和摩擦副等对样品的摩擦学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粉末涂料固体润滑膜滚动/滑动复合干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M-2000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经过一次处理和经两次处理的40Cr钢环表面喷涂3种粉末涂料型固体润滑膜(P型、H型、E型)试样,在线载荷为104N/m、相对滑动速度为0.042 m/s、干摩擦滚动/滑动复合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样磨损表面以及磨屑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底材经过一次处理(化学底膜处理)的复合固体润滑膜试样,P型和E型在磨损后期的摩擦因数分别稳定在0.38和0.32,而H型在0.40左右跳动;P型和H型的涂层磨损脱落期为60 m in左右,E型为120 m in左右;质量磨损从小到大顺序为P型相似文献   

10.
金属切削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是刀具材料磨损加剧并且出现化学磨损(氧化、扩散和溶解等)的主要原因,因此刀具材料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是开发、选择刀具材料的重要标准。本文阐述了国内外针对典型刀具材料高温摩擦磨损研究的现状,并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刀具材料高温摩擦磨损研究的方向及侧重点。  相似文献   

11.
使用自行设计的高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碳纤维、玻璃纤维填充复合材料在模拟深海环境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研究海水静压对材料吸水率、化学稳定性以及塑化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海水静压对边界润滑段的摩擦因数影响很小,但显著增大了弹流段的摩擦因数;吸水过程增大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复合材料在静压下的磨损率,其原因可能在于静压增大了材料的吸水率,影响了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并加速了材料的塑化;碳纤维、玻璃纤维均有助于提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海水静压下的耐磨性能,其中,碳纤维填充高分子量聚乙烯在海水静压下的耐磨性能优于玻璃纤维填充高分子量聚乙烯,其磨损率基本不受海水静压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SST-ST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Si3N4陶瓷盘/GCr15钢球摩擦副在不同体积分数过氧化氢H2O2介质中的摩擦磨损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Si3N4陶瓷盘磨损表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条件下,Si3N4陶瓷盘摩擦表面形成的金属粘着转移层使Si3N4陶瓷盘与GCr15钢球之间的摩擦转变为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摩擦因数逐渐增大;在体积分数30%,60%和90%过氧化氢介质中,Si3N4陶瓷盘的主要磨损机制是微裂纹导致的剥落.  相似文献   

13.
激光熔融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高温环境下待加工粉末流会导致送粉喷嘴内壁严重磨损,而因设备结构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等,送粉喷嘴的损伤机制尚不清晰。通过喷嘴损伤案例分析和摩擦磨损模拟实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表征手段,对激光熔融系统送粉喷嘴的磨损规律以及高温损伤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送粉喷嘴出口处更靠近高温源,因而磨损较其他区域更为严重,其磨损形式由机械应力导致的轻微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转变为由摩擦化学主导的严重摩擦化学磨损;在温度-应力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喷嘴材料发生的氧化反应导致界面疏松容易被机械去除;此外摩擦界面生成的脆性钛铜金属间化合物也是导致喷嘴出口处容易被磨损的原因之一。研究结果为高温下送粉喷嘴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在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试验了氮气和空气环境对带电摩擦磨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气环境中的1Cr18Ni9Ti/浸金属碳的摩擦因数比空气环境中的高.在电流为100 A时,2种环境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差别较小.在氮气环境中,浸金属碳材料接正极时的摩擦因数比接负极时的低,而在空气环境中结果恰恰相反.在空气环境中,浸金属碳材料的电弧烧蚀严重些.  相似文献   

15.
聚四氟乙烯基固体润滑剂摩擦表面的X-光光电子能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SEM)对聚四氟乙烯基固体润滑剂摩擦表面及在45^#钢表面所形成的润滑转移膜形貌进行表征;采用X-光光电子能谱(XPS)仪测定了聚四氟乙烯基固体润滑剂烧结前后、在45^#钢表面摩擦试验前后,试样表面的元素组成及价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摩擦过程中固体润滑剂在45^#钢表面形成了润滑转移膜,在烧结及摩擦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产生磨粒磨损、腐蚀金属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Sn-Ag-Cu系高温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真空压力浸渗复合技术将熔融固体润滑剂熔渗到微孔金属陶瓷基体中,制备熔渗型Sn-Ag-Cu系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利用XP-2型高温摩擦磨损销盘型试验机考察其高温摩擦磨损性能,采用SEM和XRD分析其磨损表面形貌、成分,探讨其高温自润滑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自润滑复合材料在600℃高温下具有较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这是因为在高温摩擦磨损过程中熔渗于基体材料中的固体润滑剂在高温、摩擦热和应力的作用下从微孔中析出,并在摩擦界面形成由Cu_3Sn、Cu_αSb_γ、Fe_3Sn、Ag_3Sn等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润滑膜。该润滑膜使材料具有良好高温自润滑性能,其中的Ag元素对摩擦因数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黑色金属金刚石切削过程中的刀具磨损,提高表面加工质量和精度,对刀具磨损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黑色金属金刚石摩擦磨损试验,模拟了实际切削过程中的刀具磨损行为;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 、X射线能谱仪(EDS)以及拉曼光谱仪(RS)对工件表面形貌、实验前后工件表面化学组分变化以及金刚石磨损表面的晶体结构转变进行了检测,同时提出了用石墨化程度作为试验过程中评价金刚石磨损的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金刚石的磨损主要与机械力和温度有关,摩擦速度和工件材料中的含碳量对其影响相对较小;石墨化磨损、扩散磨损和氧化磨损等磨损机理共存,其中石墨化为导致金刚石磨损的主要原因.结合红外热像仪测温和热传导理论推算,近似获得了摩擦界面的真实温度,且随着温度升高15%,金刚石石墨化程度显著加剧83%.作者提出,应当综合考虑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刀具磨损机理,以便进一步探寻抑制刀具磨损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纯碳/不锈钢和浸金属碳/不锈钢的载流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两种摩擦副的摩擦因数、磨损率都随着速度或电流的增加而增大,但纯碳/不锈钢摩擦副材料具有更高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试验过程中,两种摩擦副都出现火花放电和电弧放电,且纯碳/不锈钢摩擦副放电强度更高.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两种销试样表面磨损形貌可知,纯碳/不锈钢摩擦副以电弧烧蚀和氧化磨损为主,伴随轻微的磨粒磨损;浸金属碳/不锈钢摩擦副以磨粒磨损、黏着磨损为主,伴随着电弧烧蚀和氧化磨损.比较销试样磨损前后EDX图谱可得,纯碳摩擦副材料几乎无元素转移,而浸金属碳摩擦副材料表面有明显的材料转移.  相似文献   

19.
在硬质合金YT5表面利用微细电火花加工小孔,并装填MoS2固体润滑剂以改善基体表面的摩擦磨损性能.在UMT摩擦试验机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装填固体润滑剂MoS2的微孔表面比光滑表面的摩擦系数显著降低,改善了摩擦表面磨损工况,表现出良好的减摩和润滑效果.结合SEM和EDX分析微孔固体润滑的机理:在摩擦过程中,存储于微孔中的固体润滑剂受到相对摩擦和挤压作用而粘着、拖覆在基体表面,形成一层固体润滑膜,从而起到减摩润滑作用.表面微孔润滑技术是提高基体表面摩擦磨损特性的有效方法,但需通过合理设计微孔结构尺寸,兼顾微孔表面的减摩润滑作用和基体的物理机械性能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力学性能、自润滑性和耐磨性,以HDPE为基体,通过填充六钛酸钾晶须(PTW)、聚四氟乙烯(PTFE)和滑石粉制备一种HDPE复合材料.在MMW-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的摩擦因数、磨损率,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磨痕形貌,探讨HDP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规律.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