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正处于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过渡的阶段,历史文化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平衡"城市记忆保护"与"空间集约型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从历史遗产保护、城市文脉传承、生态景观设计、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可行方案,为城市未来景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其他类型规划进行空间开发和布局的基本依据。本文采用自然边界和行政边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东莞市主体功能区规划,通过细分指标得出各类要素得分,进而综合评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系统保护程度、国土空间开发支撑条件、生态保护要求,将东莞市划分为核心功能区、优化调整区、重点提升区、适度发展区、生态保护区五类主体功能区,并提出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指引。该成果为东莞市"十三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供了支撑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任志华  秦磊  王琳晔 《规划师》2021,37(20):74-80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正从增量扩张向存量发展转变,传统以地谋发展的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城市双修"在缓解"城市病"、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抚远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之一,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城市双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的现状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多样性优势等,从生态空间构建、城市格局保护和提升城市服务能力3个方面着手构建了特色的"城市双修"路径,其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交通方式深刻影响着城市空间的演化,工业时代铁路曾给城市带来蓬勃发展的生机,当时过境迁,轨道废弃也让城市面临尴尬的选择。正是由于这些废弃轨道占据着长长的线形空间并承载着众多城市记忆,其价值认知、保护策略、利用模式,成为当今许多城市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双线研究脉络中梳理铁路与城市的发展关系,以英国和美国为例梳理了从"铁路引导城市发展"到"废弃铁路引导城市再生"的历程,从多重视角的研究与实践中分析废弃轨道的总体特征及其对城市再生的多重价值,思考了废弃铁路作为资源促动城市再生、引导废弃铁路价值重构的相关问题。文章旨在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践的综评,探讨废弃铁路与城市可持续再生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中解析长春市工业废弃地的涵意,并对其与丝路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历史保护型、经济转型型和生态修复型的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类型。以丝路城市复兴为基础,提出了保留、改建、发展地下空间的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与设计策略,从而促进作为丝路城市北线重要节点城市的长春市的城市复兴。  相似文献   

6.
李乐宁 《城市住宅》2022,29(3):202-204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有机更新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对衰落的城市区域进行改造与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衰败的空间,促使其重新焕发发展活力与人文记忆再生,进而实现高质量城中村改造.立足城市有机更新视角,结合"十四五"发展方向,对王湖村城中村改造规划新理念、城市更新视角下王湖村城中村改造规划的强化...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发展转型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经之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会随着城市用地的变更,以及空间资源的重新分配等因素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市的再生发展。"港城关系"是深圳市盐田区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也是解决当前盐田区发展困境的核心,盐田区未来的发展需要在产业结构和空间规划上寻求新的发展策略和路径,以此来实现盐田区"港城并举"的预期目标。本文从盐田区的自身条件、发展背景,以及战略措施等方面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进而谋求城市空间有限的盐田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整体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鑫  陈易 《规划师》2007,23(8):23-26
团结路位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中甸古城和新城交界处.为协调新旧城不同的城市景观,保护和发展老城区,团结路街道环境改造规划从城市肌理、街道空间、节点标志、建筑形态等多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塑造一条多功能的城市纽带,形成种多样化、繁杂而富有活力的街区城市生活,探索"适度的"保护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曾经为城市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废弃城市铁路如何再生,以及沿线城市空间格局如何合理重构,成为城市更新中一个普遍问题。本文梳理了美国亚特兰大环线的再生策略,运用价值哲学理论,分析了作为价值主体的城市需求与价值客体城市废弃铁路的互动关系。同时,分别从废弃铁路的客观属性和再生策略两方面挖掘城市废弃铁路空间的多重再生价值,提出城市废弃铁路具有文化再生价值、交通再生价值、生态再生价值、线性连接价值及自身空间价值五个维度的潜在价值,并具有支持交通设施再生、公共空间再生、文化廊道再生的潜力,为我国废弃铁路再生和城市更新提供理论支持。最后,以冬奥背景下百年老线"京张铁路张家口废弃段"的再生及沿线城市空间重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通过对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的背景、城市空间发展和结构布局特征、城市人口分布与交通需求特征及线网修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根据城市的发展规模、地理条件、文物遗址分布及客运走廊,形成"棋盘+环+放射型"的规划方案,以及市区线、环线和市域线3个层次的线网功能类别。通过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轨道交通线网方案,引导城市结构的多中心发展,并与历史文化及文物资源保护相互协调,促进西安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0上海世博会体现了"和谐城市"的基本理念。"和谐城市"不仅涵盖"环境和谐"、"社会和谐"和"发展和谐",而且包含不同城市空间层次的"空间和谐"。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空间层面分析"和谐城市"理念在上海世博会的体现,即世博园区规划、城市最佳实践区模拟街区规划和浦西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感知世博会的和谐、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12.
基于愈合理论的"三坊七巷"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鹰 《建筑学报》2006,(12):40-44
城市必须继承和发展反映自身城市发展历史的城市文脉,这是一种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本研究提出愈合历史街区理论,基于此理论分析了福州历史街区"三坊七巷"的保护问题,从历史街区和古民居建筑的"初步愈合"和"造血再生"两个层面入手,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体系,对愈合理论的可操作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招林  何昉 《城市规划》2012,36(10):34-39
认为在我国未来30~50年高速城市化发展时期,应努力构建城市绿道网络,并在其构建过程中加强与城市的互动;城市绿道规划与城市的互动具有"修复"和"保护"的生态意义、"连接"和"流通"的服务意义及"带动"和"激发"的触媒意义,并通过城市绿道的规划编制、技术方法及实施保障三大体系的建立来促进城市绿道规划与城市的互动;城市绿道规划应与城市的绿地空间网络、空间发展形态、区域空间管制、土地利用、交通系统及服务功能等之间建立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山体是城市中不可再生的自然景观资源,决定城市发展的空间格局。规划在山体与城市空间关系认识的基础上,从山体保护和利用两个方面,对萧山城区内的十二座山体作总体及分项的综合保护规划研究。规划分别从保护和利用两个方面构建体系和方法。在山体保护上,构建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保护体系;在山体开发利用上探寻山体开发容量控制及山体开发利用模式。规划的创新点在于以数据为支撑,在定性判断、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结合了定量的分析,应用数字高程模型,针对不同的山体分别提出开发容量控制建议标准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目的:将城市的两大元素——文化与空间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空间发展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与座谈获取一手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当前城市空间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城市不同区位大遗址在文物保护、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环境方面面临不同的发展境遇。结论:通过促进大遗址区空间“再生”、构建大遗址区多元特色开放空间、建设大遗址区和谐社会空间、发展大遗址特色文化产业空间等路径实现城市空间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空间控制规划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手段,有效保护自然生态资源,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控制城市无序增长,对城市发展形成反向约束和引导,从而实现土地利用的集约效应.文章试图探索“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类别和界定方法,提出“两线三区”生态空间管制分区,通过“线控”严格保护生态资源,界定城镇增长边界,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空间管控策略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我国城市空间中的使用功能以及文化需求得到不断加强,但问题日益突出,多体现在只能满足公众对场所艺术的体验和诉求上,存在凝聚力不足,精神文化单一,缺乏空间归属感等现象.动态雕塑作为城市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其特点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空间场所和文化的归属力.文章针对城市空间的再生需求,探讨了动态雕塑介入城市空间再生的优势与可行性,以达成场所空间再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由增量式向存量式转型,城市未来发展形势趋向于精细化整理,在此背景下重庆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二年级开展"城市缝隙空间再生"课程设计。文章结合该课程设计,以场地调研分析认知城市缝隙空间实体特征与群体关系,提出建筑设计方案尝试对城市缝隙空间进行多元再生改造。思考自下而上的微观设计方法在城市存量发展时代的重要意义,以及缝隙空间再生在城市整体再生过程中的先驱与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发展,部分历史地段面临文化流失、文脉破损、发展活力低下等问题,在古城保护整治背景下,实现历史地段街巷的活力再生具有重要意义.以苏州古城32号街坊更新案例中的剪金桥巷为例,分析其现状,从文化特质出发,结合功能布局、特色空间、建筑界面的保护更新,探讨街巷活力再生策略,为历史地段街巷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邵润青  段进 《规划师》2011,27(12):44-50
“保护老城、发展新区(城)”是当前各城市解决保护与发展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在空间形态的控制中,有关新区的发展、城市特色的保护、新区与老城的协调问题成为各城市所面对的棘手问题,针对城市空间形态控制、城市发展路径、城市文化内涵问题的争论,也已成为一个需要公众广泛参与和沟通的社会问题.传统的规划方法已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