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缸发动机一般在水冷却系中都装有节温器,用以控制冷却水的大、小循环,从而使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下工作。它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较大的影响。但有部分驾驶员并未认识到节温器的重要作用。认为节温器堵塞水路,易造成发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冷热冲击试验对天然气发动机气缸盖耐久测试的合理性,通过在某型号天然气发动机气缸盖上加装热电偶传感器,研究冷却水出口温度和转速对气缸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稳定在额定点工况下,火花塞孔附近温度最高,排气门桥间温度最低,其中冷却水出口温度与气缸盖温度呈正相关;在标准冷热冲击试验工况下,气缸盖最大温差在100~150 K,取消标准冷热冲击试验工况的怠速和停机工况后,冷冲击阶段冷却水温度设置为30℃时,发动机高怠速工况时气缸盖最大温差在100~150 K,而低怠速工况时气缸盖最大温差在180~220 K,此时的温差对于天然气发动机气缸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韩树  蔡锋  骆清国  张更云  桂勇 《柴油机》2009,31(4):15-18
针对某型柴油机进行了全工况热平衡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计算,确定了该型发动机各工况热量分配关系,得到了不同工况下冷却水带走的热量,为智能化冷却系统的设计及控制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发动机冷却系统总功耗,从冷却液温度的角度,对系统最小总功耗进行理论分析。应用商用仿真软件GT-Cool建立发动机冷却系统一维仿真模型。通过调整节温器位置布置和电子风扇、电子水泵的控制策略,根据GT-Cool软件仿真计算结果,获得使系统总功耗最低的冷却系统优化方案。结果表明,节温器布置在发动机入水口,目标发动机入水口温度为95℃、发动机进出水口温差为7℃时,系统总耗功最低,为378.76k J。  相似文献   

5.
发动机缸盖冷却的研究对于提高发动机工作可靠性和发动机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某型小型航空活塞发动机研发的需要,利用CFX软件对发动机起飞工况下冷却水道流场及其冷却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缸内极端高温时冷却水道和缸盖的安全区域,对不同海拔高度标准环境温度起飞工况下冷却水道流场及冷却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型航空活塞发动机缸盖冷却水道的设计基本能够满足发动机的冷却要求,但缸盖冷却水道的结构还有进一步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6.
分析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节温器的开度采用智能控制的必要性,并详细阐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节温器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控制方式设计、模糊控制器设计、控制系统结构设计等.  相似文献   

7.
为汽油机低水温台架试验而改造冷却系统。以水箱恒温水对发动机稳定工况大循环冷却系统进行实验,得出冷却水温不变的结论。据此叙述系统主要改造技术和水温控制原理。系统采用旁通阀手动排泄适宜的进箱前冷却水量,用浮球阀自动向箱内补充等排泄量的冷水,使箱内水温稳定,并进行负荷特性试验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在转速3500r/rain各水温控制精度≤±O.3℃,满足试验要求。此冷却系统运行可靠,实现在40~96℃之间任一冷却水温控制。  相似文献   

8.
开发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传统发动机汽车向零排放汽车过渡的有效途径。混合动力汽车在怠速工况下关闭发动机,避开了发动机工作不良的工况,可以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但是,目前由汽油车改造的混合动力车,若在怠速时关闭发动机将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最后介绍了基于电子节气门的怠速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弄清燃烧室沉积物对发动机排气碳氢的影响,使用一台实验用单缸火花点火发动机来形成燃烧室沉积物。在燃烧室沉积物存在的条件下,开展了不同工况下碳氢排放的实验研究,分析了燃烧室沉积物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其燃烧室表面沉积物将达到一稳定平衡厚度,此时排气碳氢浓度随转速的升高、冷却水温的增加以及点火推迟而降低。在本实验各类工况下,沉积物的存在将使发动机排气碳氢浓度增加20%~30%。同时沉积物的存在将使发动机的功率和燃油经济性有所提高(功率增加1.1%~1.6%,燃油经济性提高2.7%~3.0%),此现象被认为主要是因沉积物的隔热作用,而不是压缩比的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WD615发动机低负荷工况的热平衡分析,确定了该发动机的能量分配关系,计算出了可以利用的冷却水包含的能量,为实现利用发动机冷却水能量为大客车冬季取暖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11.
在内燃机台架试验中,针对进气温度和燃油温度这两个边界条件对电控增压柴油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用一套冷却水调控系统进行控制的解决办法。以Deutz BF6M1013FC柴油机进气温度及燃油温度自动控制装置为例,讨论了控制方案、控制量的计算,并选用ADuC812单片机作为发动机边界条件控制系统的主控部件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该控制系统已经通过试验的验证,得到发动机最优条件下的性能曲线。  相似文献   

12.
唐努  郑翱昱  刘开敏  钱波 《柴油机》2015,37(4):6-10
针对双燃料发动机的特点介绍了电控双燃料系统的原理;并对所研究的双燃料发动机的失效模式及效应进行了分析。性能试验表明:在不对原柴油机喷油角度、压缩比等参数进行任何改动,只增加燃气供应系统和电控双燃料系统的情况下,在75%负荷下天然气的替代率达到83%,经济性好;同时,排放较纯柴油有较大的改善;发动机的排温、最高燃烧压力及调速性能与柴油机的相近。  相似文献   

13.
汽车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新民  翟丽  高平  王新源 《内燃机工程》2001,22(1):15-16,22
该系统利用单片机对发动机的节温器、冷却风扇、导风板的工作实行智能控制,实现了冷却能力随发动机的散热需要而自动调节,使发动机长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减少发动机的传热损失和机械损失,节省燃油。  相似文献   

14.
电子控制是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实现柔性喷射过程控制的有效途径。喷射定时对发动机的排放和经济性都有重要影响,传统的机械式供油系统无法兼顾对每一工况的定时优化,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能对喷射定时进行全工况自由调节。新型脉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喷射定时需要根据输油泵的供油凸轮型线、不同工况、油量、压力、经济性及排放性能的要求进行优化匹配。本文以电控直列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喷射控制理论分析为基础,根据喷射系统应用的实际条件进行了大量试验,为新型电控燃油定时的优化和匹配提供了依据和准则。  相似文献   

15.
实用摩托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开发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摩托车的通用发动机电控系统设计方案。设计开发出了一种实用型摩托车电控系统模块,该模块实现了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微机控制,对大灯远近光的自动调整及对发动机温高报警。具有通用、低成本、可移植、可再开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一台1.5L自然吸气发动机上,设计了基于断油回流策略的发动机停缸机构,该机构可以使进气供给自由切换为新鲜混合气供给或废气回流两种模式,同时发动机电控单元可以切断指定气缸的燃油供给和点火,从而实现停缸操作。利用该停缸机构开展了中低转速不同负荷下的油耗与扭振特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中低转速部分负荷下采用停缸技术发动机节油效果明显,节油率最高可以达到15%。但停缸之后曲轴系统扭振以低阶滚振为主,且飞轮端扭振变化显著,部分谐次扭振幅值超过自由端,因此在应用停缸技术时需要关注飞轮端的扭振问题。  相似文献   

17.
配装DV15柴油机的矿用车,在银川地区使用过程中出现部分发动机水温偏高、副水箱反水、发动机拉缸以及烧机油等故障,对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风扇、导风罩、调温器、冷凝器和水泵皮带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8.
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设计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取消节温器,水泵、风扇分别电控化的发动机新型电控冷却系统型式,运用集总参数法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搭建电控冷却系统试验装置;运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非线性控制器,进行仿真和试验研究;分别设计基本模糊控制器和变论域模糊控制器,进行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试验。最后综合比较非线性控制、基本模糊控制和变论域模糊控制3种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采用变论域模糊控制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9.
张煜盛  何佳 《内燃机学报》2006,24(6):500-505
基于液态LPG/柴油混合燃料在油泵前按一定比例混合和缸内直喷压燃的构想,开发了液态LPG/柴油比例混合电子控制系统。对该控制系统进行的一系列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它能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的需要,任意调节液态LPG/柴油的混合比,且调整精度较高。应用该系统,进行了直喷式LPC/柴油混合燃料压燃发动机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直喷式LPG/柴油混合燃料压燃发动机具有与柴油机相同的动力性与燃料经济性,而其烟度、NOx和HC排放均优于原柴油机。  相似文献   

20.
Rotary engine generally sustains poor fuel economy and emissions performance at idle condition. Hydrogen has excellent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that can serve as an enhanc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riginal engine. In this paper, a modified rotary engine equipped with dual fuel (hydrogen and n-butanol) port injection system and electronic ignition module was develop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ydrogen supplement on enhancing the idle performance of n-butanol rotary engine. In this study, the engine was run at the idle and stoichiometric with the original spark timing. Hydrogen volume percentage in the total intake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0% to 7.9% by adjusting the fuel flow rate of n-butanol.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ngine instability and fuel energy flow rate were both reduced by enlarging the hydrogen supplying level. Combustion periods were shortened thanks to the enrichment of hydrogen. The peak chamber temperature was heightened as hydrogen fraction increased due to the improved combustion. HC and CO emissions were severally reduced by 50.4% and 85.8% when the hydrogen volume percentage was raised from 0% to 7.9%. However, NOx emissions were mildly increased because of the raised chamber temperature by increasing hydrogen f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