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应用STOWB重油乳化剂制工业乳化油,测定了乳液结构、粒径分布。乳化油经120-130℃、1.8MPa压力释放,回流油乳液粒径3μm以下达90%,掺水率及节油率高于同类产品。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壳聚糖(CS)为正渗透(FO)膜成膜材料,以聚酯筛网为支撑材料,经过交联、碱液浸泡得到CS复合FO膜(CS-FO膜)。并将其用于石油醚乳化油废水的分离。结果表明,该CS-FO膜分离层为单一均质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该膜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NaCl为驱动液时,其平均渗透水通量可达30 L/(m~2·h),截盐率可达到97%。分离乳化油废水时,膜面流速和乳化油废水含量均会影响膜的分离性能,膜面流速越大膜的渗透通量越大;废水乳化油含量越高,膜的通量越低。对质量浓度1.0 g/L的乳化油废水连续分离5 h后其水通量可维持在12L/(m~2·h),对乳化油的截留率可达到96.8%,这说明该FO膜在分离乳化油废水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乳液是结合了乳化油和浓缩液的特点,制成的一种微乳型的液压传动介质。微乳液在制备过程中,除了加料顺序不同,导致成品所用时间不同、性能有所差异外,加热温度和加热方式也是微乳液制备工艺的决定因素。在针对微乳液制备工艺中的加热温度和方式进行了研究后,结果表明,当皂化温度反应t1大于110℃时,反应温度t2在70℃时,油品的综合性能最优。加入OP-10的过程中如持续加热,会造成微乳液稳定性能差。最佳温度及加热方式为:油酸与三乙醇胺的皂化温度t1应为110℃,反应温度t2应为70℃,加入OP-10后应停止加热。  相似文献   

4.
本发明是关于从乳液废水中去除油份使水净化的方法。乳化油,也就是油通过表面活性剂稳定地分散在水里后,要进行处理并非易事。以前在对这种废水进行处理时,使用的化学试剂都很昂贵,而且生成的沉淀物很难分离,因而  相似文献   

5.
施羽昕  苌现  姜斐  孙志娟  薛立新 《化工进展》2021,40(Z2):443-450
利用聚丙烯无纺布(polypropylene non-woven fabric,PP NWF)和耗氧传感器结合来构建一个乳化油监测探头。PP NWF是一种超疏水吸油材料,可以快速吸附乳化油污,利用该性能,本监测探头先用PP NWF富集乳化油污,再用探头对材料中的氧含量进行监测,从而达到乳化油监测的目的。本文通过监测不同种类的乳化油(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的正己烷乳化油、石油醚乳化油、甲苯乳化油及表面活性剂为司班80的正己烷乳化油、石油醚乳化油、甲苯乳化油)来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该监测探头可以监测到不同乳化条件下的乳化油,并且能监测到不同种类的乳化油。其中监测甲苯乳化油时响应时间最短,可以在6s内监测到该油污。固定PP NWF时的耗氧传感器探头的最低检测限为1.27g/L,监测效率较未固定PP NWF时提高了近8倍。综上,固定PP NWF的耗氧传感器探头可以作为海洋乳化油监测重要的一个系统,对海洋乳化油泄漏事故进行在线实时监测,可以快速准确提供早期溢油预警。  相似文献   

6.
原油对水相泡沫稳定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述原油对水相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别介绍了原油在水相泡沫中的存在状态,原油对泡沫的稳定或破坏机理。原油对泡沫的稳定性有着显著影响,稳泡或消泡也极大程度上决定了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作业中,诸如泡沫驱油、泡沫堵水、堵气、泡沫排液、泡沫压裂等作业效率。重点阐述了假乳液膜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总结出原油在水相泡沫体系中以溶解油或乳化油两种状态存在。原油溶解于水相胶束中(溶解油)可降低泡沫的稳定性。大多原油在水相泡沫中以乳化油滴形式存在,油滴与气泡之间被假乳液膜隔开,假乳液膜决定了泡沫体系的稳定性。假乳液膜稳定性好能促进三相泡沫的稳定性;而假乳液膜稳定性差就加剧了三相泡沫地破裂。通过评述指出了原油与水相泡沫相互作用研究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有机硅材料》2016,(4):314
正蓝星有机硅公司推出乳液型消泡剂Silcolapse C545,用于预防、控制以及消除水性体系内的泡沫。适用于金属加工液、农药制剂、工业清洗、印刷润版液中的泡沫处理。特别推荐用于金属乳化油、半合成以及全合成切削液中,可满足金属加工领域客户的泡沫控制需求,具有在金属切削液里相容性好,稳定性高,且消泡性能优越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乳液成盐率与粘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聚氨酯乳液合成过程中成盐率与乳液粒径、粘度的关系及氢键对乳液粘度的影响,指出了成盐率是乳液粘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22,(3):488-491
以人工配制的乳化油含量为40 mg/L的水样为处理对象,在p H为34条件下,采用硫酸铝、氯化铁、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对乳化油水样进行曝气处理,然后投加适量的絮凝剂进行破乳反应,经沉淀后投加浮选剂聚合硫酸铁进行浮选。结果表明,4种絮凝剂对乳化油去除效果分别为:硫酸铝投加量0.6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84.2%;氯化铁投加量0.6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88.9%;聚合氯化铝投加量0.5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92.5%;聚丙烯酰胺投加量0.6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95.5%。这是由于p H为34条件下,采用硫酸铝、氯化铁、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对乳化油水样进行曝气处理,然后投加适量的絮凝剂进行破乳反应,经沉淀后投加浮选剂聚合硫酸铁进行浮选。结果表明,4种絮凝剂对乳化油去除效果分别为:硫酸铝投加量0.6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84.2%;氯化铁投加量0.6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88.9%;聚合氯化铝投加量0.5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92.5%;聚丙烯酰胺投加量0.6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95.5%。这是由于p H为34时,絮凝剂可以与酸根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脂肪酸或脂肪醇,从而破坏了乳化油的稳定性,实现破乳。酸化曝气破乳工艺设备简单、处理效果比较稳定,尤其适用于酸性含乳化油废水,有效提高了乳化油的去除率,为含乳化油废水的破乳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化工》2016,(3):488-491
以人工配制的乳化油含量为40 mg/L的水样为处理对象,在p H为3~4条件下,采用硫酸铝、氯化铁、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对乳化油水样进行曝气处理,然后投加适量的絮凝剂进行破乳反应,经沉淀后投加浮选剂聚合硫酸铁进行浮选。结果表明,4种絮凝剂对乳化油去除效果分别为:硫酸铝投加量0.6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84.2%;氯化铁投加量0.6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88.9%;聚合氯化铝投加量0.5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92.5%;聚丙烯酰胺投加量0.6 mg/L,乳化油去除率为95.5%。这是由于p H为3~4时,絮凝剂可以与酸根作用生成不溶于水的脂肪酸或脂肪醇,从而破坏了乳化油的稳定性,实现破乳。酸化曝气破乳工艺设备简单、处理效果比较稳定,尤其适用于酸性含乳化油废水,有效提高了乳化油的去除率,为含乳化油废水的破乳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一、乳化油工艺迅速发展的原因近几年来,乳化油(又叫油掺水)燃烧工艺发展很快,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烧乳化油是节油的有效途径关于烧乳化油的节油机理,目前尚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乳化油废水的日益增多,高效分离其中的乳化油对于环境保护与资源的有效利用颇具意义。本文综述了絮凝法、吸附法、膜分离法和磁分离法在乳化油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与主要优缺点,并提出了今后乳化油废水处理技术的一些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不同分子结构的丙烯酸高级酯共聚物无皂乳液,测定了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的竟聚率,考察了共聚物的组成对无皂乳液电解质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丙烯酸竟聚率为2.32,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竟聚率为0.59,随共聚物中丙烯酸组分含量增加,乳液粒子表面羧基含量增大,乳液机械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提高,乳液适合在偏碱性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14.
王剑平  王剑红  王剑峰 《辽宁化工》2004,33(3):136-138,142
针对目前国内生产、使用的乳化油的乳化液,易析油析皂生霉发臭,稳定性差,使用周期短而且有毒等弊病,依据Griffen研究结果,确定了在HLB的范围,对VJ7-10机油绘出乳化钟形曲线,找出了最高乳化率值,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高效无毒稳定的具有优良的防锈、冷却、润滑和清洗能力的乳化油.  相似文献   

15.
乳化油废水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丹  常青 《净水技术》2008,27(1):41-45
研究了不同条件(静置时间、温度、pH值、添加电解质、表面活性剂)下模拟乳化油废水Zeta电位和粒径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乳化油废水稳定性的因素.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适当的静置、低温、弱酸性条件以及加入电解质均可降低乳化油废水的稳定性,加入表面活性剂则会增加乳化油废水的稳定性,实验选用的四种表面活性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乳化油的稳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就HPE乳化油在东营站热媒加热炉的应用,结合HPE乳化油燃烧的工作机理,分析乳化油节能、降污的原因,得出使用乳化燃料,可以降低原油加热成本,提高输油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农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板栗壳作为吸附剂对含乳化油的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研究,探明板栗壳深度处理含油废水的应用潜力。研究了吸附时间、振荡速度、吸附剂颗粒粒径、吸附剂浓度、乳化油初始COD这些因素对板栗壳吸附去除废水中乳化油的去除率及其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板栗壳对乳化油的吸附在2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当乳化油初始COD为227.3 mg/L,吸附剂浓度10 g/L,振荡速度200 r/min,吸附剂粒径0.154~0.25 mm时,乳化油去除率和吸附量最大,分别为66.3%和吸附量15.07 mg/g。通过拟一、二阶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板栗壳对乳化油的吸附更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到的理论平衡吸附量为5.113 5 mg/g,初始吸附速率为3.263 3 mg/(g·min),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因此,板栗壳对乳化油的吸附效果较好,有望代替活性炭来深度处理含油废水。  相似文献   

18.
张宏  夏艳东  刘玉环 《洁净煤技术》2007,13(5):46-48,64
通过实验得出乳化煤焦油的最佳掺水量在15%左右,当掺水量为15%时,乳化油的粘度在45℃时为406mPa.s,而且性能稳定。温度是对乳化油粘度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随着温度的升高,乳化油的粘度明显下降。在辽河油田燃油锅炉进行了燃烧实验,对比了乳化油和未乳化油的烟气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乳化油在热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减少了碳颗粒的产生,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而且还有效的阻止了NOx和SOx的产生,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催化法处理乳化油污水工艺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电催化法处理乳化油污水的工艺,系统考查了pH值、极间距、极电压、电极、反应时间、添加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电催化效果的影响。借助于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不同电解液中电极的电催化性能,并对乳化油电催化转化历程进行了分析推断。结果表明,乳化油去除率达到94.29%、COD去除率达到92.92%,乳化油的电催化降解过程是催化氧化和燃烧过程的综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将原油中提取出的沥青质加入石蜡基原油,从破乳脱水率、乳液粘度、界面膜强度三方面分析了w(沥青质)对原油乳液的稳定性作用。从原油乳液破乳脱水率研究沥青质的稳定作用,证明当w(沥青质)0.3%,随w(沥青质)增加乳状液的脱水率由90.3%快速降低至22.7%,沥青质显著增强原油乳液稳定性,但继续增加w(沥青质),增强乳液稳定性能力下降;加入沥青质后,由显微镜观察到乳液液滴粒径减小,液滴数量增加;沥青质使原油乳液粘度增大;加入沥青质对油水润湿性影响不大,沥青质使油-水界面膜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