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国庆 《城市规划》2002,26(4):52-53
[编者按 ]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一直是我国城镇工作的重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近期 ,本刊收到很多有关小城镇问题的论文 ,其中一些论文对于我国当前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由于本刊篇幅有限 ,不能全部刊登。因此 ,本刊决定借助笔谈会栏目 ,陆续摘登部分论文的主要观点 ,期望对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经济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 自农村改革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繁荣,小城镇建设也开始复苏。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科技的推广应用,发挥了农业生产长期积累的潜能,使农业生产得以迅速发展,并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笔者前不久在江苏省南京市郊县的小城镇调研,通过与县级主管部门交流、实地走访二十多个小城镇、听取小城镇领导与相关公务人员以及部分居民的反映与呼声和实地踏勘等,发现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运作机制,特别是在小城镇规划中存在一些机制上的矛盾与认识上的误区,影响小城镇键康有序发展,下面予以简要分析: 1.小城镇发展的政策导向与相关法律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方针,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实际出发,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对于加快我国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拥有近十三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而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仅占全世界的十五分之一.在这个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国家里,可使用的土地又仅占其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小城镇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市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一座座设施配套、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拔地而起,形成了一道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壮观的风景线.然而面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匮乏,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与土地保护之间又形成了十分突出的矛盾,作为规划部门,一方面要为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另一方面更要在如何节约土地、少占耕地良田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庄严 《规划师》1999,15(1):24-24
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7年中央发出11号件,就是要进一步保护耕地.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恰恰是与占耕地最直接的冲突点。因此,编制小城镇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控制基本农田保护区,用地布局集中紧凑,内涵挖潜,用好存量土地。  相似文献   

7.
黄红玉 《中外建筑》2010,(8):120-122
现阶段,我国正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规划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是连结城市和乡村的桥梁与纽带——小城镇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规划设计实践,详细总结分析阐述了小城镇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应对措施,并对新时期背景下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的具体思路和建议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钢 《城市开发》1999,(7):41-41
朱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小城镇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不仅可以大大加快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拉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我们通过调查也发现,当前在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9.
传统小城镇总体规划基于城市化与增长极理论,重镇区规划,轻镇域规划,忽视城乡融合。“五个统筹”中的统筹城乡发展,基于城市化新理念,倡导现代城乡网络化发展模式。将这一思想应用到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则体现为:镇区与镇域规划并举、统筹发展产业空间、统筹管治地域空间、统筹协调城乡交通。  相似文献   

10.
对重点小城镇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皓峰  马勃 《城市规划》2002,26(4):51-51
[编者按 ]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一直是我国城镇工作的重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近期 ,本刊收到很多有关小城镇问题的论文 ,其中一些论文对于我国当前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由于本刊篇幅有限 ,不能全部刊登。因此 ,本刊决定借助笔谈会栏目 ,陆续摘登部分论文的主要观点 ,期望对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一、小城镇人口与用地特点 1.小城镇人口特点。小城镇的人口以当地居民和部分农村迁入县城的人口为主,具有很强的本地特点。居民具有比较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底蕴。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小城镇总体人口素质不高。了解小城镇人口特点,有利于发扬优良的民俗文化,摒弃愚昧  相似文献   

12.
1、引论 我国人口众多而耕地相应不足,有相当多的小城镇位于山坡丘陵地区。如何少占良田好土,更多、更好地将目前未能充分利用的山地转化成为建设用地,探索出一条山地小城镇的开发模式,营造高质量而又有别于一般平地小城镇的居住环境,是业内人士长期面对而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课题,也是山地小城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开发山地小城镇较之平地有诸多  相似文献   

13.
景观·旅游·生态--小城镇风景旅游规划设计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厌倦了城市繁华与喧嚣的人们向往大自然的清新与安宁,于是,便有了旅游。而旅游的开发又破坏了景观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就要求风景旅游设计者必须注重对生态的保护,这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人类与自然由掠夺关系迈向和谐关系的第一步。 小城镇风景旅游资源具有接近大自然本色,保持着地方文化特色,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及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等特点,使得小城镇旅游有着广阔而美好的前景,但由于缺乏科学合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绿化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镇绿化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镇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以及城镇居民要求改善居住环境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城镇绿化工作得到了空前发展。而在这种可喜的情形之下,绿化工作也出现了种种不健康的发展趋势,如在城镇绿化工程建设中违背自然和城市建设规律,求新求洋、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冷漠乡土树种、重名贵品种轻一般品种、盲目引进外地树种等;同时还存在着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问题;甚至随意侵占绿地、将规划中…  相似文献   

15.
小城镇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任务。”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的富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2004年年初,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政策措施。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文件,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首次,可见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  相似文献   

16.
小城镇是农村经济、信息、文化中心,是农村经济增长的龙头,相比农村而言其反映出更多的城市相关特征.城镇规模太小时,难以跨越第三产业所需的服务人口规模门槛,也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从而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促使小城镇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忽视小城镇独特而敏感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现象,往往盲目地推倒一切或者否定原有乡村景观,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小镇结构的混乱、小镇地方特色的消失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渴望营建融于自然,具有精神文化生活的环境,释放人们日益疲惫的心理压力,而在生活走向小康过程中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人们渴望更多满足健康和休闲的日常生活空间,眼前仅仅几个公园、几片绿地已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本文针对小城镇自然特色和存在问题,以“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思…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建设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力群 《小城镇建设》2006,(3):50-51,56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的“互促互动”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稿)对今后五年中国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做了明确的规定,即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这是自四年前党的《十六大报告》首倡“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以来,对城镇化建设中协调发展的和谐理念的进一步强调,也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庞大的城镇化,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9.
作为受到国际主流经济学界关注和肯定、极具中国特色的“地方政府企业家”,几乎每个县市的决策者都在为县域经济发展而殚精竭虑。在“小城镇发展战略”深入人心的今天,无论东西南北,有多少县城和乡镇在拓建“新区”或曰“开发区”,并竞相以优惠条件招徕客商;然而与此同时,又有多少决策者面对空荡荡的街区或曰撂荒区,为这些“地皮”对企业和居民的经济吸引力不足而焦虑。  相似文献   

20.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城市形象由三大部分组成,即: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建筑环境。 一、自然环境是城市形象中最本质的因素 自然环境是指城市的地理,地貌,包括山、水、风、雨、阳光、气候等一切与世俱来的,非人力造就的自然条件。由于自然环境不同,于是就有了水上城市威尼斯;就有了立在柱子上的城市阿姆斯特丹;有了北方为抵御严冬寒冷而略显雄浑厚重的城市;有了南方因气候适宜而尽领绿树鲜花风骚的城市。自然环境的差异,只是造成城市风格的不同。平原城市布局一般比较紧凑、规整;丘陵地区地表复杂河谷交错,城市往往被分隔成若干单独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