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小波变换在图像边缘表达方面的局限性,以及Curvelet变换在表达图像点特征上的不足,提出了在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的过程中采用基于Curvelet变换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Curvelet分解,对低频系数使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融合算法,对高频系数结合融合图像的特点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选取方法:模值绝对值取大法和基于系数相关性法.最后,对最终系数进行反Curvelet变换,得到融合结果图.采用该算法进行了大量的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的融合结果图获得了更好的目标信息和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2.
韩丽茹 《电讯技术》2012,52(5):730-734
介绍了一种新颖的图像融合算法。该方法首先将图像的亮度通道进行分解,然后对分 解后的层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该方法使用均值插值法来解决图像融合问题。实验表明 ,该方法在外观不同的图像上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融合结果和目标图像的细节纹理匹 配完好且无缝。此外,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并行实现提高了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提升小波被称为第二代小波,拥有传统小波的优点,却比传统小波概念简单,计算量大大减小,算法更易于硬件实现,是实现实时图像融合系统的有效手段。针对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这个研究热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使得融合图像最大限度地包含了源图的信息,且边缘信息也被很好地保留了,是一种高效的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4.
协方差交叉算法是分布式信息融合中不需要计算局部估计误差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优化一定的目标函数得到的一种保守的分布式融合估计方法。这种方法为图像融合增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介绍了一维协方差交叉算法,把此方法扩展到二维信号和图像融合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交叉算法的图像融合方法,最后对融合后的图像与已有的融合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融合效果优于小波方法、经验模式分解方法和非负矩阵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成像技术探测信息量少以及传统图像融合方法计算量大,不能凸显边缘轮廓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边缘表示的偏振图像二次融合方法。首先,对同时偏振成像系统获取的4个偏振角度图像进行多尺度边缘去噪、配准预处理。然后一次融合,即将预处理后的4个偏振角度图像进行二进小波分解,在不同尺度上对低频、高频系数进行特定组合,计算得到Stokes向量[I Q U V]T,线偏振度(DOLP)和偏振相位角(AOP)等偏振信息;二次融合,即是根据边缘相关性原则融合偏振强度图像和线偏振度图像经小波分解后的高频系数,低频用区域能量的方法。最后,采用交替投影迭代法重构融合图像的低频、高频系数,得到重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融合性能优于传统方法。以小波变换法为参考,平均值提高65.48%,标准差提高95.98%,平均梯度是传统小波的6.45倍,边缘强度是小波变换的5.54倍。本算法提高了运算速度,结合了强度图像亮度信息和线偏振度图像反映不同物体性质的特点,突出了目标轮廓细节,能很好地识别隐藏、伪装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红外技术》2016,(5):396-402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成像特点及目前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中融合图像信息量不足的问题,结合复剪切波变换(Complex Shearlet transform,CST)及脉冲发放皮层模型(Spiking cortical model,SCM)的优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利用红外图像目标与背景灰度的显著差异,通过区域生长方法从红外图像提取目标区域;然后用CST对源图像进行分解,对源图像的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系数分别采用不同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其中背景区域的高频子带系数利用SCM进行选择;最后,经过CST逆变换重构融合图像。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相比,本方法在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指标上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Laplace金字塔图像融合算法,针对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采用传统图像融合算法融合后,融合图像细节和目标很难同时比较突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的Laplace金字塔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先将红外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然后将形态学处理后的图像与Laplace金字塔融合图像进行二次融合获得最终融合图像。在以TI公司TMS320DM642芯片为核心的融合系统中,使用C语言实现此图像融合算法,并且通过优化代码,实现320×240大小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实时融合,算法处理一帧红外和可见光图像时间约为33 ms。通过实验证明,本文算法得到的融合图像细节和目标都比较突出,且能够在硬件中实现实时性。  相似文献   

8.
在图像融合领域,基于多尺度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是研究的热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变换和粒子群优化的图像融合方法,对基于多尺度变换得到的融合图像,利用粒子群优化进行进一步处理,并讨论了优化算法中初始图像质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融合结果,且优化时选取偏差大的初始图像粒子,能够获得更好的融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多层级及对比度提升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针对红外和可见光图像的有效融合算法。首先,在Petrovi?多层级图像融合体系的基础上,在特征级信息中加入高频边缘分量,提高了融合质量;其次,分析了图像特点及目标的物理特性,提出了针对融合结果的对比度提升方法,进一步了提高融合质量。通过主观观察以及客观指标对比证明,该方法获得了优于其他比较方法的融合结果,并且对比度提升方法明显提高了各类方法的红外和可见光图像融合质量,效果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引导滤波的遥感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导滤波器求取加权系数,对小波变换后的小波系数和近似系数进行加权融合,针对融合后得到的小波系数和近似系数应用小波反变换,最终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融合算法所得图像内容丰富、细节清晰、具有良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种基于假彩色的像素级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巍  毛士艺 《电子学报》2003,31(3):368-371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假彩色的像素级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算法,并将其用于两幅灰度图像的融合中.这种算法将现有的图像融合技术和彩色显示技术相结合,在灰度融合图像的基础上利用色差来表现原图像与灰度融合图像的细节差异.该算法分为三步:首先,用选择与平均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两幅原图像的灰度融合图像;接着,求出灰度融合图像与两幅原图像的差异图像;最后,将两幅差异图像和灰度融合图像分别送至R、G、B颜色通道进行显示.比起灰度融合图像,最终得到的彩色融合图像在色彩上更丰富,包含更多的细节,直觉上更容易辨认.  相似文献   

12.
基于拉普拉斯金字塔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浩  王延杰 《激光与红外》2009,39(4):439-442
阐述了基于拉普拉斯金字塔变换的图像融合原理和方法:首先对源图像分别进行拉普拉斯金字塔分解,然后对分解后的各层图像采用不同的融合准则进行融合,最后,对融合金字塔做拉普拉斯金字塔反变换得到最终的融合图像。通过对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的融合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得到具有更多有用信息的高对比度的融合图像。融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遥感图像融合领域的实际应用,提出一种基于对偶树复小波变换与隐马尔可夫树模型结合的图像融合新方法。该算法将分别具有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优势的两幅图像进行复小波变换,再对分解后不同频率域的系数选择不同的融合规则处理。采用低频系数加权平均;高频系数先建模,再基于区域能量规则处理的方法,最后完成逆变换得到重构图像。将该算法与其他几种图像融合方法进行比较,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基于图像增强的融合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般融合算法在图像预处理上存在的不足,将图像融合引入图像预处理中,使待融合图像不仅得到增强,且不损失其他信息,为下一步图像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图像进行融合,其标准差、平均梯度、熵等图像评价指标都优于直接对图像进行融合,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一种像素级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给出了一种像素级多传感器图像融合算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波段SAR图像的融合。该算法先用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图像融合技术得到一幅灰度融合图像,再用不同的RGB颜色通道分别表示灰度融合图像以及原图像中增强后的细节,最终得到一幅彩色融合图像。仿真结果表明,用此算法得到的彩色融合图像包含更多的细节,可辨识性强。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中长波红外双波段伪彩色融合图像存在较明显色偏和细节信息模糊等问题,本文了总结典型传统彩色融合算法的优缺点,提出划分差值区域进行赋色融合(Difference Regions Fuse,DRF)的思路,并在图像预处理中增加迭代归一化图像处理,结合中长波红外差异的特征引入YCbCr颜色空间,利用16 bit原始红外图像直接进行赋色融合,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DRF算法融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苑玉彬  彭静  沈瑜  陈小朋 《红外技术》2020,42(3):223-230
针对近红外与彩色可见光图像融合后出现的对比度降低、细节丢失、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etrolet变换和自适应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PCNN-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的近红外与彩色可见光图像融合的新算法。首先将彩色可见光源图像转换到各个分量相对独立的HSI空间(HSI-Hue Saturation Intensity),将其亮度分量与近红外图像进行Tetrolet分解,对分解后得到的低频系数,提出一种从给定不完备数据集中寻找潜在分布最大似然估计的期望最大算法融合规则;对分解后得到的高频系数,采用一种Sobel算子自动调节阈值的自适应PCNN模型作为融合规则;处理后的高低频图像经Tetrolet逆变换作为融合后的亮度图像,提出一种饱和度分量自适应拉伸方法来解决图像饱和度下降的问题。处理后的各个分量反向映射到RGB空间,完成融合。将本文算法与多种高效融合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本方法取得的图像,细节清晰,色彩对比度得到提升,在图像饱和度、颜色恢复性能、结构相似性和对比度等客观评价指标上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图像融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超 《电子测试》2011,(7):30-33
图像融合就是用一种特定的算法将两幅或多幅图像合成为一幅新图像.图像融合的评价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本文总结介绍了现有的图像融合评价方法,其中着重介绍了图像融合的客观评价方法,可分为5类:统计特性评价方法;信息量评价方法;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信噪比评价方法;光谱信息评价方法.然后又介绍了两种新的图像融合评价方法,最后提...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基于显著性特征的可见光与红外图像融合算法来改善目标的融合质量.引入显著检测器对红外图像进行处理,生成显著映射;进一步分析红外图像并检测兴趣点,提取图像中的显著兴趣点;通过计算显著兴趣点的凸壳确定显著区域;利用显著兴趣点凸壳对初始显著映射进行优化,使目标定位更加精确.根据区域映射获取可见光图像的背景区域;根据不同的融合准则对目标、背景区域进行融合,获得最终的融合图像.结果表明与当前可见光图像融合技术相比,所提算法在标准差、联合熵与边缘信息因子等指标方面具有优势,其融合图像的细节纹理更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