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面向地矿工程体视化的三种空间插值方法之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地矿工程体视化系统及技术研发工作的需要,提出了地矿空间数据插值的主要目的,指出了一般数学插值方法在地矿工程体视化系统中应用的局限性,进而分析了三种空间插值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地矿工程中体视化系统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面向地矿工程体系化3种空间插值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地矿工程体系化与品位计算中需要应用空间插值方法。目前的插值方法有多种,但仅有少量适用于分布复杂的地矿工程,对此,根据空间数据插值的目的,指出了一般数学插值方法在地矿工程中应用的局限性,对shepard法,四面体法和克立格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在地矿工程中应用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为开展地矿工程插值研究提供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由于GIS技术,目前已经积累了体积庞大的空间数据,从而带来了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必要性。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空间数据挖掘系统,它包含3个部分:用于输入和输出的图形用户界面,处理空间数据挖掘功能的数据挖掘模块,通过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的数据存储模型。数据挖掘模块提供主要的空间数据挖掘功能,如空间聚类,空间分类,空间表征和时空关联规则挖掘。  相似文献   

4.
数据挖掘通常被定义为搜索、分析和筛选大量的数据的过程,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式或者任何的显著统计相关性。空间数据挖掘(SDM)是从大型空间数据集中发现有趣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模式的过程。由于空间数据类型、空间关系,和空间自相关的复杂性,从空间数据集中提取有趣和有用的模式,比从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型数据提取相应的模式要困难得多,该文对比空间数据挖掘与传统数据挖掘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矿产资源,亟需建设智慧地矿,构建地矿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应用3S、现代通讯、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工作流程、公共数据、应用软件、基础设施和各种标准联系起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不同应用系统和数据之间的无缝集成和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地质大数据,为政府决策、矿产勘查、环境监测和公共服务等提供技术支撑,为地矿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6.
中介服务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商业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地矿行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地矿行业的中介服务将得到加强,服务领域逐渐增加。本文针对地矿行业未来中介业的发展,论述中介组织的地位作用,中介服务的范围,政府对地矿中介组织的管理及行为规范,地矿中介组织发展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官地矿2#煤层瓦斯含量资料的整理分析,参照该矿地勘期间各煤层瓦斯含量数据,并依照近几年瓦斯相对涌出量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官地矿瓦斯地质规律,可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矿工程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地矿工程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的研究思路与基本需求,进行了系统的功能分析,确立了包括数据库及其管理、数据插值及品位储量计算、地质绘图、矿体三维显示、采矿工程显示与工程量计算等5个方面的仿真系统,实现了地矿数据管理、矿床与工程属性计算及矿床与工程可视化的集成。  相似文献   

9.
潘宝玉 《地矿测绘》2009,25(3):48-48
2009年6月2~8日,“2009年《地矿测绘》编委会扩大工作会议”在美丽的冰城哈尔滨市胜利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地矿测绘院的院长、总工等80余人。黑龙江省地质测绘院院长单久库致欢迎词;黑龙江省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香和常委副局长周亚明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地矿测绘》主编、云南省地矿测绘院总工程师杨润书在大会上作了《2008年度(地矿测绘)编辑部工作报告》。会议开幕式由黑龙江省地质测绘院副院长荆提贤主持。  相似文献   

10.
潘宝玉 《地矿测绘》2006,22(4):16-16
2006年10月10~15日,“2006年全国地矿测绘工作会议”在美丽的榕城福州市胜利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地矿测绘院院长、总工等70余人。福建省地质测绘院院长林希致欢迎词;福建省地矿局党组书记、局长姜玉志、福建省测绘局局长陈跃进、山东省地质测绘院院长丁  相似文献   

11.
陈黎明  冯晓林  王建民 《中国矿业》2021,30(S2):129-135
由于矿区开采周期较长,同一矿区的地质数据呈现信息孤岛,不能有效共享、造成矿区地质勘查工作效率低下且重复投入。针对矿区地质数据呈现海量、多源异构的特点,提出“整理筛选、清理优化、基准统一”的多源异构数据综合集成方法;构建了以GIS中间件和空间数据库相结合的矿区地质数据综合集成模型;围绕地质数据集成的关键技术,以潞安—晋城矿区为研究区域,设计并开发了低成本、易实现的矿区地质数据综合集成可视化平台,该平台操作简单,部署灵活、功能齐备,达到了潞安—晋城矿区地质数据的综合集成的目标,解决了矿区地质数据分散化和同质化等问题,促进地质数据集成化理念在矿区地质勘查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信息化矿山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整理马城矿区相关地质资料及图件,应用3DMine软件建立了钻孔数据库和矿区的矿体、地表及构造等三维地质模型。结合矿区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了矿区构造、基岩破碎带以及地下水等因素对矿体和基建工程影响,为采矿设计单位进一步优化开拓系统提供了可靠依据,并对未来矿床开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诸如加强水文变化监控、避开或封堵未封钻孔、加强主副井井壁支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煤炭资源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能源之一,其开采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步,开采效率也日益提高。煤炭资源储藏主要有露天和地下两种,其中地下储藏居多。因此,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质结构对于煤炭开采的影响巨大。文章旨在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状态下不同地质结构对于煤炭开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及地理影响科学评价,实现资源开发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山西省矿区地质灾害现状,针对矿区地质灾害数据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查询及地理影响评估的需求,将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合起来,保证信息的实时更新。基于web GIS,采用分布式数据库以及B/S 架构实现系统在线运行,对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核密度分析及地灾危险性分析等功能进行设计开发。本文基于系统处理结果分析了矿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如下结论:(1)地形、植被覆盖度以及人类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的发育重要因素,但其对不同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程度不同;(2)就灾害点危险性而言,崩塌灾害是山西省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地裂缝灾害虽然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但其平均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质建模可以对复杂的地质体进行直观的显示和表达,有利于展现地质体的内部形态特征,便于矿山的管理与地质研究。以某铁矿床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相关地质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对地质勘探线数据和生产勘探线的钻孔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基于三维矿业建模软件 Surpac,建立矿区地质体数据库、地质体实体模型和巷道模型。同时建立矿体模型为圈定有效的开采边界提供依据,并根据此模型及生产勘探线数据建立局部矿体模型加以比较,更新模型。建立地质体整体模型为生产勘探过程提供技术支撑,为矿山的开采计划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煤炭智能精准开采已经成为行业大趋势,众多煤炭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了一系列试验研究和工业示范工程。然而,地质条件的适应性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煤炭智能精准开采的技术瓶颈,迫切需要构建高精度、透明化的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以黄陵煤矿某智能化工作面为例,分析了智能精准开采对地质透明化的时空需求,一方面要确保工作面前方未采区域一定范围内地质条件的"透明化",另一方面要在采煤机完成一次截割的时间内完成透明化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的动态更新。统筹分析工作面地质探测技术现状和智能开采的集控水平,提出了构建透明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的总体思路:按照不同的地质、采掘阶段,将回采工作面地质模型分为4个层级,即黑箱模型、灰箱模型、白箱模型和透明模型。在工作面设计阶段,基于地面钻探与采区三维地震资料,可以构建工作面的"黑箱模型",其精度处于"十米级";在工作面掘进阶段,开展三维地震资料地质动态解释,可以构建工作面的"灰箱模型",其精度处于"十米级~米级";在工作面采前阶段,综合利用槽波、坑透等工作面地质勘探技术,可以构建工作面的"白箱模型",其精度能够达到"米级~亚米级";在工作面回采阶段,动态融入回采揭露的地质信息,并进行随采地震动态监测,可以构建起工作面前方50 m的工作面"透明模型",其精度达到"亚米级"。为此,亟需研发一批关键技术与装备,主要包括三维地震资料地质动态解释技术、煤矿井下孔中物探技术与装备、回采工作面随采地震监测技术、工作面监测数据地质信息提取和多源异构地质信息动态融合技术等,逐级构建智能开采工作面的地质模型,渐次实现工作面的三维地质透明化,为煤炭智能精准开采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透明地质大数据智能精准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明工作面是目前智能化开采的重要研究方向,是实现无人化开采的重要途径。针对记忆割煤应用效果较差、传感器精度低、大数据融合应用率低、无法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变化进行自主感知、决策和调整等问题,开展了基于透明地质大数据智能精准开采的研究与实践应用。通过钻探、巷道测量和槽波勘探等物探手段来构建较精准的透明工作面三维模型,提前规划截割模板,再联合应用惯性导航技术、雷达定位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决策技术,来不断修正截割模板,最后通过井下精准控制中心来完成对采煤机和液压支架的精准控制。该技术将当前基于记忆截割的"智能开采1.0"阶段升级为基于透明地质规划截割的"智能开采3.0"阶段,实现由传统的记忆割煤向三维空间感知和自动截割的技术跨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从矿体的面积、厚度、底板位移、资源储量、品位等方面,对地质勘探资料和矿山实际开采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了探采差异的原因。对今后矿山勘探及开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