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2.
3.
4.
竹纤维素纤维是以天然毛竹为原料 ,经过水分解多次提炼精制而成 ,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较好的耐磨性。其产品具有抗菌、防臭功能和较强的抗紫外线性能 ,对人的皮肤具有保健作用和杀菌效果 ;吸湿性、透气性好 ,手感柔软 ,无刺痒 ,悬垂性好 ;易染色 ,色彩亮丽 ,并且有较好的光泽 ,被称为生态纺织品。为适应市场需求 ,提升企业产品档次 ,我公司先后开发了竹纤维纱色织布产品。下面仅对织造工艺作一介绍。1 产品规格品种 1 :经纱为竹纤维 1 4 .5tex× 2线 ,纬纱为 1 7.8tex纯竹纤维纱 ,经密为 2 60根 /1 0cm ,纬密为 2 0 5根 /1 0cm ,幅宽为 1 4 5c… 相似文献
5.
6.
7.
8.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越来越关注。我公司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增加公司新产品技术储备,提高企业竞争力,成功地开发了竹纤19.7tex纱、竹/棉65/3519.7tex纱、竹14.8tex纱等品种,现以竹纤19.7tex纱为例,介绍开发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9.
竹纤维素纤维纺纱实践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介绍了竹纤维素纤维的性能特点、纺纱工艺流程和工艺配置。竹纤维素纤维与普通粘胶纤维性能相近,但竹纤维具有优良的染色性和高湿模量,纺制的面料适宜制作高档夏季服装。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测定膜的厚度、吸水率、水蒸气透过率、透光率、力学性能等指标,研究三种干燥方法(直接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和匀浆后干燥法)对木醋杆菌制备的细菌纤维素膜特性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电镜扫描等设备分析细菌纤维素膜的结构。结果表明:干燥方法明显影响细菌纤维素膜的特性,冷冻干燥法制备的膜厚度值、吸水率和水蒸气透过率分别为0.47 mm、88.14%、53.28 g/m~2h,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样品(p<0.05);直接干燥法制备的膜的拉伸强度为46.7 MPa、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细菌纤维素膜的断裂伸长率为4.48%,显著性高于其他两者(p<0.05);直接烘干样品的透光性最好,且直接烘干样品和匀浆后干燥样品的透光率同波长呈正相关;直接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和匀浆后干燥法孔隙率分别为35.21%、69.27%、8.91%,且差异性显著(p<0.05)。细菌纤维素膜的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冷冻干燥样品结构松散、存在孔洞结构,直接烘干和匀浆后干燥样品结构较为紧致、孔洞较小,且扫描电镜结果与孔隙率结果相一致。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样品均具有纤维素特征吸收峰,但峰尖锐程度和面积的大小受干燥方法影响较大。因此,干燥方法直接影响细菌纤维素膜的结构,从而影响膜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12.
为探明竹质纤维素的酶解糖化较优工艺条件,先将竹粉与2.0%稀硫酸比例1:15,80℃水浴20h成竹粉稀酸水解液,再用烧碱分别调节不同起始pH值,进行不同酶解温度、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配比、摇床转速和酶解时间的单因素酶解糖化试验,测定并计算过滤清液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与得率.结果表明:竹粉酸解液中溶出还原糖和总糖得率比室温时分别提高5.20倍和6.43倍.初步探明竹粉酸解液的酶解条件:竹粉酸解液起始pH值5.5,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配比为1:1,摇床转速100r/min,温度50℃,时间24h,酶解后还原糖和总糖得率分别提高4.4倍和3.0倍,均超过50.88%. 相似文献
13.
14.
以竹粉为原料,经碱-纤维素酶耦合法预处理,提取纤维素,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碱液-纤维素酶耦合处理的工艺为:竹粉4 g,5%Na OH 40 m L,碱解温度为50℃,时间1 h,减压过滤后加入400 U/m L酶液30 m L,酶的最适p H为5.5,酶解温度为49℃,时间30 min。经该工艺处理,竹粉中的α-纤维素含量达84.1%,以此为原料制备的CMC 2%浓度水溶液粘度值达162 m Pa·s,取代度为0.95,红外光谱检测显示产物具有羧甲基特征峰,扫描电镜检测显示产物具有盐的特征。本研究在原料预处理上采用生物-化学耦合方法,对环境污染少,成本相对较低,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也为制备羧甲基纤维素钠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竹原纤维针织物进行果胶酶与纤维素酶复合精练,通过单因子试验和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各指标对精练效果的影响,以及果胶酶与纤维素酶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果胶酶与纤维素酶之间的交互作用较为显著,复合精练的最佳工艺为果胶酶用量2.5g/L、纤维素酶用量1.5%(相对织物质量分数)、温度45℃、pH值为5.0、时间为60min。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再生纤维素(竹)-棉喷气纱的特性与第一个喷嘴位置的关系。增加第一个喷嘴压力及其到前罗拉钳口的距离能增大强度、断裂伸长、弯曲刚度和不匀率,且减少纱线毛羽。而第一个喷嘴的压力是影响纱线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