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S》2006,(9):128-128
1999年前后.中国安防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很多国外安防品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希望在中国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市场。经过互相选择和观察.1999年.安盾电子正式签约为日本ALEPH安防产品华东区代理,以共谋安防发展大业。  相似文献   

2.
刘爱华 《A&S》2006,(9):120-121
中国安防代理经销商从事安防产品代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发展脚步增快,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安防的需求也渐渐兴起。这时.一些国外安防品牌进入中国.并希望寻找合作伙伴开拓市场。在这一阶段.HONEYWELL与北京马斯康、上海冠林与日本松下之间的战略结盟就是典型代表.而整个中国安防代理市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大概是在2001年前后.这一阶段.上海安盾以及广州伟吴等公司纷纷加入安防产品代理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A&S》2014,(9):26-26
近一段时期.所谓的“深蓝战略”逐渐成为国内安防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该战略由国内知名安防厂商蓝色星际最先提出,以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战略为模板,提出中国安防行业需要适应未来安防市场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强调不同安防厂商应发挥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A&S》2008,(8):36-36
全球安防设备需求每年以7.8%的速度攀升.截止2012年将超过900亿美元。需求强劲的市场被认为是正处于发展中的亚洲、东欧、非洲.中东.以及拉丁美洲。这些地区的安防需求还未被完全挖掘,并且因经济持续成长.新型商业模式和国外投资计划,城市化等原因.产品需求也将被激发。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是销售额成长最快的国家.2012年中国将赶超日本成为第一大安防设备市场.在全球仅次于美国。而土耳其.印尼.以色列市场也值得期待。以上这些信息来自于行业调研机构Freedonia的一份名为“全球安防设备”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A&S》2006,(9):126-126
2006年初,一则新闻引起了中国安防产业界的关注:广州瀚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韩国三星光电子共同宣布,双方结成战略同盟关系。从此.瀚祺成为三星光电子在中国市场的唯一总代理。作为一家具有港资背景,并专为三星光电子CCTV产品在中国销售而成立的新公司.瀚祺给自己的角色定位是:监控产品专业销售及安防系统集成方案提供商。  相似文献   

6.
刘恒 《A&S》2009,(6):I0001-I0001
物换星移,中国安防产业从无到有.由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到目前从业人员达上百万之多、应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所肯定.不得不说.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和所有安防企业以及从业人员的辛劳和努力分不开。从早期一些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到随后本土安防企业的冒升.安防行业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特别是9.11事件之后.整体市场需求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趋势,促使着中国安防产业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被引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更多的产业人士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安防应用的价值究竟何在?如何才能充分体现出安防应用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官营铜 《A&S》2014,(12):30-37
金秋十月.大展前夕,这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新征程的起点。10月27日.北京方恒假日酒店.一年一度的”中国安防发展高峰论坛”暨“a&s中国安防十大品牌”颁奖庆典如约而至。在本年度的安防盛宴中,主办方a&s《安全&自动化》诚邀众多业界领袖共同研究“新格局、新出路:安防企业突围而出的应对策略“.深入探讨安防与互联网跨界与融合浪潮下.如何“寻找安防产业的创新商业模式”.并为业界杰出企业颁发行业权威奖项。本次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安防厂商的积极参与,并得到全球安防业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A&S》2013,(12):40-40
本刊讯:时近年末,安防行业接连有大奖评出。作为技术领先的安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蓝色星际连获大奖。继刚刚摘得“2013年度中国安防产品市场占有率十佳品牌”和“2013全国安防产品优秀供应商三十强”两大奖项之后.又在日前“中国安防十大品牌”评选中再度问鼎“中国安防十大民族品牌”称号。这也是蓝色星际连续四年荣获此殊荣.再度体现出安防媒体及用户对蓝色星际的支持与肯定。  相似文献   

9.
北京,兼具着文化、经济.教育、科技和国内/国际交往中心的首善之区,凭借着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执掌中国三大经济区之一的环渤海经济区发展牛耳。她的安防市场有何特色?“科技创安”、”科技奥运”的交相辉映.对安防商机的挹注有多少?而站在最新发展前沿的北京安防工程商们又如何看待他们的未来呢?  相似文献   

10.
《A&S》2006,(9):127-127
2006年3月1日.清华同方应用系统本部e—Home事业部依托在智能系统集成方面的安防应用经验,成立了自己的安防技术公司。公司成立后.将自己定位为国内智能建筑信息化行业最大的系统集成商.并以提供安防产品为主。  相似文献   

11.
《A&S》2006,(9):125-125
北京马斯康电子有限公司是美国MASCON集团(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是机电产品的制造商和行销商)在华业务的核心企业之一.是目前中国华北地区影响力较大的代理商。公司主营业务为安防产品行销。其代理的品牌有美国ADEMCO—INTELLISENSE(安定宝一美安。现为HONEYWELL).KALATEL电视监控系统产品.DSC。以色列防盗报警品牌——VISONIC(卫视).日本ALEPH(艾礼富).深圳丛文等。2005年。马斯康的营业额达1亿人民币左右,其中有80%是来自安防。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洋商场、土商场发展迅猛,逐渐成为城市人购物、休闲的主要场所。商场既要面对管理的系统化问题.也要面对商品的防窃问题,还要面对在商场内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这就使得商场由当初的不设防,发展到如今安防系统成为必装系统的阶段。作为安防产品应用的一个领域,人流的增多、科技的进步也给商场的安防应用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次专题就安防系统在商场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为您作个分析。同时,还有多篇商场安防应用的技术类、案例类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袁楚 《互联网天地》2011,(10):30-31
在今年的通信展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移动应用的大量出现.也看到了许多基于传统互联网的应用,包括数字家庭、安防、智能家电等服务.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服务都需要依赖更大的带宽和更稳定的网络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14.
蒋洪涛 《A&S》2013,(12):61-61
数据表明.从2009年到2012年.外商在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前十五所占席位在不断减少,外商所占市场份额也在逐步下降,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安防市场对外商安防企业而言.俨然是一个漫长的冬天,安防企业要学会居安思危。目前.中国视频监控市场的特点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价格竞争异常激烈、渠道的扁平化趋势加剧、行业解决方案盛行以及网络视频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5.
官营铜 《A&S》2014,(12):38-45
安防IT化将是未来安防产业最关心的议题。因此.我们的话题也从安防IT化开始。未来安防和IT必然是更加紧密的结合.且程度会越来越高,但目前二者又尚未全然融合。我们想问问,未来几年这个趋势会如何发展?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A&S》2006,(7):20-20
可以说.浴血奋战二十多年的国内安防企业在历经了无数的惊喜与失落之后.逐步成长为一个较成熟的产业。在各种因素催生之下,高速发展的安防市场证明:中国不仅日益成为安防生产的重地,也是对安防需求量旺盛的重要市场。近来,像GE这样的多元化企业在中国凝云布阵,英特尔与国美加紧磋商……种种事例表明,多方势力对中国安防市场都已经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7.
林浩葵 《A&S》2014,(12):66-68
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2015年安防行业总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其中视频监控系统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稳健增长的数据,庞大的市场需求,无一不让各安防厂商对未来充满了希冀。  相似文献   

18.
余欢 《A&S》2009,(10):98-103
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08年全国煤炭工业统计快报》显示。2008年我国煤炭产量完成27.16亿吨,国内共爆发120起矿难,共死亡3210人,平均每生产一千万吨煤死亡11.82人!这一数目不能不说触目惊心!矿难频发,安防能为安全生产带来什么?煤矿安防建置怎样?有哪些主要应用系统?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本期“应用面面观”将一一为您解答。  相似文献   

19.
官营铜 《A&S》2014,(7):50-53
中国安防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催生了安防服务业的兴起如报警运营服务等,安防产品和服务也从专业垂直市场向商业及民用市场不断延伸。  相似文献   

20.
物换星移.中国安防产业从无到有,由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到目前从业人员达上百万之多、应用价值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所肯定,不得不说,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同时.也是和所有安防企业以及从业人员的辛劳和努力分不开。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更多的产业人士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安防应用的价值究竟何在?如何才能充分体现出安防应用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