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古代歌唱家的声乐实践包括表演和教学两大方面。不论是从表演或是教学来谈,中国古代歌唱家的声乐技巧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中国古代大量的音乐论著中,记载和用文字描述着声乐技巧。中国古代的声乐技巧包涵着气、声、字、情四个技巧元素,并涉及到声音、语言、作品的情感表达、戏曲表演等多个方面。其中中国古代声乐技巧最完善的领域莫过于中国戏剧中的戏曲演唱。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融入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是近年来学科内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文章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对作品进行多维度人文解读与创作技法剖析,以亲历者的切身体验,阐释演唱过程中的理解与诠释,在把握中国民族声乐与传统戏曲演唱的共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在"润腔"与"表演"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重点探究.  相似文献   

3.
戏曲作为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向观者展示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戏曲艺术中的音乐板式、脸谱服装、表演动作等等无不吸引着世人对它的青睐。中国民间美术中很早也出现以各种形式来表现戏曲形象的作品。二十世纪以来,以戏曲元素为创作素材已成为了画家抒情达意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并创造了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歌唱共鸣与声音的音量、音色、音质都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对吐字和发声技术也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共鸣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行腔上各相不同: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的行腔是吟唱,美声唱法讲究的是咏唱;中国传统的戏曲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关系是既有差异,又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5.
爵士钢琴同中国音乐实践相结合、开辟中国风格爵士钢琴创作的民族化之路。其作品在改编、创作的过程中,大胆追求中国民族化风格,模仿民族乐器音响;尝试用爵士乐与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相结合,丰富其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中国音乐在世界舞台上初露锋芒便得到各界音乐家及音乐研究者的重视.中国音乐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财富,也是世界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民族音乐在当今科技发达交通通信便利交流广泛的文艺大潮中,在万新巨变的世界音乐舞台上久立不衰,追根溯源是由其独特的创作环境造就的.音乐表演和音乐交流是要开放,而音乐创作要保持浓郁的民族气息则要相对闭塞.  相似文献   

7.
中国钢琴音乐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已积累了千余篇作品.这些作品在保留了自身音乐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复调、和声等元素,为我们呈现了一件件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极富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尽管如此,这些作品却没有在高师钢琴教学上得到广泛应用,从而致使很多学生对于中国钢琴作品了解不多.因此,如何培养高师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深刻认识和了解,加大高师钢琴教学中国作品的学习比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声乐是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在历史沿袭过程中保存下来的一种传统的音乐形态,它包括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等,随民族的诞生而传于人世,民族声乐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人民的心声,展示了不同群体的文化特征、心理特征和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9.
戏曲演员运用唱腔来使人物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深入地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精神境界和性格特征,这是戏曲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戏曲艺术在长期的表演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角色和行当的划分。这种角色行当的划分与戏曲唱法形成了密切的关系。不同的角色行当,在演唱的音域、音色以及演唱风格和技巧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所谓审美特征也就是对象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对于音乐艺术来说,也就是音乐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人的感性需要的知觉特征。1本文从直接面对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音乐音响的感性体验为基础,在此之上升华了感性体验,对其进行扩展联想——介绍了该歌剧的创作背景及内容概况,重点诠释了这部作品的音乐音响的审美特征,总结了剧中主要人物的演唱及表演特点,使我们从一部作品的音乐音响中体验到它的美,从而了解到这部作品中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1.
音乐在武术表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武术表演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武术结构中的有机组合,在武术表演中融入音乐不仅保留了武术的传统性、拓展了武术表演的结构,而且还提升了武术的竞技性.因此,运用合适的音乐可以使武术表演更富魅力,能够展现出武术的"精、气、神",但要为武术表演动作匹配合适的音乐,还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本文通过对音乐在武术表演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出音乐选编时应注意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运用锣鼓音响与节奏的变化贯穿于舞台表演之中,这是京剧有别于其它表演艺术的特点之一.京剧锣鼓分类自身的分类较多,每个锣鼓的功能都有自己使用的范围,锣鼓运用的规律是从京剧舞台上总结的.如何使用锣鼓有着戏曲的规律,锣鼓中自带的含义与作用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在继承和弘扬戏曲这一民族艺术瑰宝上,中小学艺术课尤其是音乐课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到底如何开展民族戏曲艺术教育,成功的经验并不多,这仍然是一个需要加强探索的课题。本文主要是对我在音乐欣堂课上有意加强民族戏曲教学积累的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方法和几点体会做的一些简要的阐述与介绍。  相似文献   

14.
民族声乐的唱法与美声唱法之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二者各自具有自身唱法的特点,本文对其进行了比较,通过两种唱法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在对两种唱法的比较研究中,笔者认为把握好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对区别二者不同风格以及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郭兰英是我国第一代有广泛影响的民族歌唱家,且为建国初期的民族声乐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以郭兰英的歌唱艺术为例,对其进行分析,来认证老一辈歌唱家的极具科学性的唱法及对中国民族声乐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戏曲源于民间艺术,具有独具魅力的艺术性与观赏性。这些艺术元素为艺术家提供了自由的创作空间和源源不断的视觉资源。如何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吸取营养,应用在当代绘画表现中,并形成自己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汉字符号""推陈出新"的现象进行简要讨论,分析出其当代法式背后的精神内涵。从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的汉字元素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全球化艺术潮流中的所处的位置,以及地域文化应保有的独立性和多元文化的求同存异局面。  相似文献   

18.
"民族唱法"是表现民族精神和生活习惯的演唱形式.民族声乐作品的地方色彩鲜明、民族个性强烈、形式生动、语言淳朴,深受广大听众的热爱.提高民族声乐演唱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民族声乐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分析调查法并结合自己的多年工作经验,对民族声乐演唱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流传至今有二千多年历史了。自秦汉以来便与各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如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等。而当今古筝因其音色优美,又易于上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青睐,使古筝艺术的发展日益繁荣。随着古筝队伍的不断扩大,对古筝艺术的教学和表演有了更高的要求。下面结合自我教学的实践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20.
逐渐被我们遗忘的、最有中国味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有的元素又重新的融合到我们的设计中。让人们以新的眼光来审视,带有中国元素和最具有"中国味"的设计作品,同时也让世界人民看到不一样的带有"中国味"的设计作品。我们是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具有中国元素的,而非"西化"的、后现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