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许海娜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2)
鲁迅的《野草》是一部包蕴着"个人化"的深沉生存体验与深刻哲思的散文诗集,是鲁迅心灵炼狱中熔铸的诗与哲学相融合的文本。《野草》在宣泄个人生存苦闷、否定现实、反抗绝望的同时,也在更深层次上蕴含着如何超越苦难的哲学思索。 相似文献
2.
万晓贤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2)
本文着重从视觉本身出发,对名画《蒙娜丽莎》作了简要论述,而画面所折射出的气息与神韵是本文的主要讨论对象。 相似文献
3.
沈迪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
<野草>是鲁迅最富有个性化和独创性特征的作品,其中的散文诗是作者个人心境的剖白,是他在光明与黑暗的激烈搏斗中种种心境的写照.它虽然也在进行着对旧世界的犀利的批判,但更有价值处却是作者对自己灵魂深处的逼视,和对"绝望地抗战"的人生哲学的现代化思考. 相似文献
4.
周艳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3):83-85
文章从女性主义入手,从对于男权中心体系下女性特定角色的反抗,争夺女性话语权,华裔女性文化身份探索的性别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喜福会》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自由解放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祁华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0)
莎士比亚本文主要分析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李尔王》中的若干女性形象,通过她们的悲剧性结局来阐述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理想同残酷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李钰铮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4)
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在作品《钢琴教师》中塑造了女钢琴教师埃里卡的形象。作为一位现代知识女性,埃里卡试图从三个方面反抗社会加在她身上的桎梏:一是与他人的抗争;二是与自己的抗争;三是与社会的抗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埃里卡所面对的问题也是现代社会所有知识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7.
佘小云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总结了《孔乙己》显性层面的反封建的现实意义和隐性层面的超越现实的深刻意蕴,即人生的孤独感和命运的残酷性。分析了文本复调产生的两个原因:一是回顾性叙述的双重视角;一是作者生活的真实世界与作品虚构世界的移位。 相似文献
8.
李义敏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5)
《登高》是杜甫七律的代表作,前人鉴赏颇多。本文试从民俗学、史地学、绘画学、影视学等新的视角进行鉴赏,力图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刘欢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6)
爱尔兰著名现代主义作家詹姆士·乔伊斯在其半自转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描写了一系列女性角色,这些角色出现在主人公斯蒂芬人生的不同阶段,影响了他的思想和人生.本文将通过女性意象来分析斯蒂芬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0.
<新月集>作为泰戈尔伟大的诗歌成就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哲学和美学思想以及从容驾驭诗歌语言的笔力.本文欲在总结前人对于"陌生化"理论的论述和阐发的基础土.以"陌生化"的角度切入<新月集>,探究诗集抒情视角的"陌生化"艺术.具体表现为:1.儿童视角的新奇性--天真,对人事的初觉;2、母爱视角的纯粹性--角色身份的单一,情感的非社会性、无功利化;3、全知视角的超脱性--非客观无情化,而是身兼孩子母亲更是超然的神的身份. 相似文献
11.
刘洋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3(1)
女性所面临的空间焦虑,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存问题和情感困惑是苏青小说一以贯之的一个母题.女性无论身处家庭或社会,总是感受到空间带给她们的压力,处在空间焦虑中.她们对空间的焦虑,反映了现代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挣扎,是作者对女性角色和自我认同的思索.苏青用自己的笔展示了现代都市知识女性真实而又普遍的生存状态,传达出她们真实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中对于各种类型的人物都有着生动的刻画,虽然女性这一形象所占比重小,但也不可小觑。本文通过对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进而来探讨这个时期女性所特有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个不愿意以一辈子奴隶般的劳役和生儿育女来换取可怜的家庭地位的,不愿意悄无声息地生、艰辛悲苦地死的乡村女孩,在商业文化和封建思想的双重压迫诱导下苦苦挣扎仍陷入绝境的悲剧人生,揭示出窄浅的人生视野和沉淀在思想深处的封建文化观念,使主人公对现实的认知以及个人价值定位都走入误区,最终导致了万劫不复的命运历程。 相似文献
14.
萧红的《生死场》,集中展现了荒凉的北中国土地上的人们对生命与死亡的冷漠与无视,对爱情的践踏以及母爱的缺失。本文以性别为视角,试图透过对落后愚昧的生存状态的探析,进一步挖掘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高度关注与生命存在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女权主义者的眼中,女性和自然之间存在着某种天然的联系,但都处在被父权社会压迫的地位。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具有很强的生态女权意识,小说通过对主人公萨拉的刻画充分展示了福尔斯反叛父权制的价值观,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工业社会下生态自然的关注,表达了作者希望建立一个两性和谐的生态社会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王镇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4(6)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色>以后现代女性思想对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进行了深刻批判,同时阐释了她的妇女主义思想--维护人类两性的和谐发展.<紫色>作为一部具有后现代女性思想的文本,对今天女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和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立洲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11)
《史记·赵世家》中赵武灵王力排众议,力主改革,先打破精神桎梏,解放思想,继点明现实困境,了解需求,再回顾屈辱历史,坚定信念,终使众臣心悦诚服,成就了"胡服骑射"的重大改革,其说理艺术至今仍具活力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郭伟平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31(1)
<成功之日>描述了三位女子不同的人生取向及遭遇,通过三人的不同处境表明:现代妇女虽然在政治上、法律上获得了一些表面平等的权利,但仍然受到各种传统习俗的束缚.在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现实社会中,女性其实受到事业上与家庭上的双重压力,处于困境.只有彻底摆脱父权文化与传统观念,男性与女性相互补充、相互扶持,人类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晓红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从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特有的双重视角入手,分析了《祝福》的叙事艺术。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通常有两种叙事视角在交替作用:其一来自叙述事件时的“我”,其二来自正在经历事件时的被追忆的“我”。鲁迅在《祝福》中充分利用这两种叙事视角的优势,使作品达到了同类题材作品未能企及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20.
姚莉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2011,28(4)
从女性的历史角色、社会地位和身处的社会环境着眼,剥离<围城>作者富于暗示的语词、语气和充满幽默、讽刺的语言外壳,展露<围城>中人物的思想内核,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再认识,挖掘隐伏其后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