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自交联以及与聚偏氟乙烯(PVDF)的互交联,实现了PVDF微孔膜的亲水化改性.考察了溶液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改性PVDF膜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NMR、接触角和水通量等测试方法表征改性前后PVDF膜的性能.结果表明,自交联PVP的强吸水性使得改性后的PVDF膜(PVDF-cl-PVP膜)亲水性显著提高,与水的接触角45 s内即可降至0°,膜的纯水通量为600 L/(m2·h).PVDF与PVP的互交联以及PVP的自交联结构使得PVP牢牢固定于PVDF微孔膜外表面及膜内部孔通道表面,实现了PVDF微孔膜的永久亲水化.PVDF-cl-PVP膜经纯水反复清洗后仍能保持很高的亲水性.经PVP改性后,PVDF膜的通量恢复率提高了16%,表明PVDF-cl-PVP膜的抗污染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强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化改性是当前分离膜研究的热点之一.对PVDF膜近年来在共混改性、表面化学改性、表面接枝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PVDF分离膜改性领域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指出膜材料共混改性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亲水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膜基体和膜表面两个角度出发,综述了当前对聚偏氟乙烯(PVDF)强疏水性膜的亲水化改,巨方法,介绍了共混改性、表面化学改性、辐照接枝等方法的机理、优缺点和近年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共混改性是今后亲水改性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纳米TiO2改性PVDF中空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丹  魏永  董良飞 《化工新型材料》2013,41(6):175-177,183
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化改性是当前膜分离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共混改性将纳米TiO2颗粒加入铸膜液,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改性PVDF中空纤维膜。采用AFM和SEM对膜表面进行表征,以接触角,孔隙率,水通量和平均孔径为评价标准,确定改性膜中纳米TiO2颗粒投加的最佳比例。结果表明:与未改性膜相比,改性膜表面平滑,粗糙度明显降低;改性膜断面的孔状结构更加微小,内部主要以海绵状为主;改性膜的接触角及孔隙率均有所改变,膜表面的亲水性增强,纯水通量提高4-5倍,最大达657.3L/m2.h。  相似文献   

5.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对膜的亲水化/功能化改性包括对膜基体材料的共聚改性和对膜的表面改性.膜基体材料的改性最多见于PVDF为主链的两亲性聚合物.ATRP对膜的表面改性尤其是膜的表面引发方法,可实现将不同功能性单体接枝到聚合物膜表面,得到了抗污染能力强,生物相容性好,开关响应迅速等多种功能性表面层.直接的表面引发改性是一种高效,灵活的表面修饰/功能化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6.
聚偏氟乙烯(PVDF)膜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分离性能,以提升PVDF膜亲水性为目标的膜材料改性研究一直是膜研究的重点.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PDA/PEI)共沉积法可生成性能优异的亲水涂层,是制备亲水膜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针对疏水PVDF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改性,建立了曝气辅助PDA/PEI共沉积法,为多巴胺/聚乙烯亚胺(DA/PEI)溶液提供富氧环境,加快DA和PEI的反应速率,实现疏水中空纤维膜快速亲水化.相比于静置沉积,曝气辅助共沉积体系能够在反应90 min后获得性能良好的亲水改性膜.曝气辅助沉积改性膜接触角为45.3°,纯水通量为201.2 L/(m2·h),渗透性能显著提升;改性膜具有优异BSA截留率.  相似文献   

7.
两亲聚合物改性PVDF膜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两亲聚合物并共混到PVDF中,通过相转化法(L-S)制备改性PVDF平板膜,研究了改性膜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对浓度为80~240mg/L含油水的膜分离实验表明,改性膜比纯PVDF膜的截留率和水通量都有显著提高.纯PVDF膜除油率最高达89.1%,而改性膜除油率最高达97.0%.衰减趋稳后,纯PVDF膜水通量在20 L/(m2·h)左右,而改性膜水通量稳定在50 L/(m2.h)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的水通量、抗污染能力和使用寿命,对PVDF膜进行亲水化改性.将有机-无机材料共混杂化,选取4A沸石分子筛作为无机添加剂引入PVDF/SMA-g-PEG有机基体中,制备4A沸石分子筛/PVDF/SMA-g-PEG杂化膜.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观察了膜样品的表面结构.测定膜样品孔隙率达76.31%,纯水通量为700.30L/(m~2·h),对牛血清蛋白的截留率为65.5%,污染后纯水通量恢复率为94.6%,膜样品在100s内接触角的变化率逐渐增大.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4A分子筛质量分数为16%时,与PVDF膜相比分别增长了84.9%和213.6%.4A沸石分子筛质量分数为16%的4A分子筛/PVDF/SMA-g-PEG共混膜的亲水性、抗污染性和力学性能均高于PVDF膜,故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膜材料,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采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膜,研究了亲/疏水性的添加剂对PVDF膜结构、接触角及气通量的影响;采用含氟表面活性剂 Zonyl 8740对PVDF膜进行疏水改性,通过ATR-FTIR、FE-SEM、接触角等对膜表征,并进行脱硫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疏水性添加剂使PVDF膜表面水接触角提高,添加剂种类对膜气通量有明显影响,在20℃、0.01 MPa实验条件下,PVDF膜最大气通量为85.6 m3/(m2·h),Zonyl 8740涂覆改性后PVDF膜表面疏水性提高,水接触角可达到133.5°,二氧化硫脱除率可达到81.3%.  相似文献   

10.
高分子超/微滤膜的亲水化改性:从PEG化到离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高分子超/微滤(UF/MF)膜材料存在疏水性强、抗污染能力低下、生物相容性不佳的缺点,限制了UF/MF膜的推广应用,膜材料的亲水化改性被认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也是近年来膜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高分子UF/MF膜的亲水化改性方法可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大类,在这些方法中,膜表面的聚乙二醇(PEG)化和离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聚对苯撑苯并二唑(PBO)纤维的性能及其表面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方法从PBO纤维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光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简单说明;从化学表面刻蚀、共聚改性、偶联剂处理、等离子体处理、辐射处理及生物载体处理等对PBO纤维表面改性方法进行阐述。结果 PBO纤维性能优异,但纤维表面化学惰性极强,必须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各种改性方法各有优缺点。结论目前的PBO纤维表面改性方法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有待发现一种环保且高效的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an aramid fibre treated in a low-temperature microwave (mw) plasma was investigated. Three different plasma gases, oxygen, argon and ammonia, were used to achieve different surface modifications during fibre treatment.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fibre surface was analysed with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face modification on the fibre-matrix interaction was inspected by measuring the interlamellar shear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and the pull-out strength of a fibre bundle in model composites. The process gas and thus the kind of plasma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fibre modification resulting from plasma treatment. It was shown that a fibre cleaning with subsequent surface ablation is the dominate modification process during mw plasma treatment, independent of the process gas. The degree of surface cleaning and removal of a contamination layer strongly depended on the treatment range. No incorporation of oxygen or nitrogen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was observed. This was explained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rocess gas. The improvements of the composite properties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 of the mw plasma treatment as a fast, environmentprotected, cost-efficient process for fibre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13.
聚醚砜超滤膜的亲水化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聚醚砜(PES)超滤膜的疏水性导致在处理水的过程中驱动力高、易污染,需要亲水化改性.调研了PES超滤膜的亲水化改性方法:物理共混、化学共聚、表面物理吸附、表面化学处理、表面接枝等.围绕亲水化综述了PES超滤膜亲水改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H13热作模具钢激光表面改性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H13热作模具钢的激光表面改性处理技术,分析了激光相变硬化、激光表面熔凝、激光合金化、激光冲击硬化等表面处理的特点及应用,研究了表面激光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以及激光在模具表面处理中的应用.讨论了表面激光改性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天然沸石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天然沸石酸处理改性、碱处理改性、离子交换法改性、热处理改性、微波改性、表面改性、骨架改性等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实的规律性探讨;分析了各种改性方法的特点并对沸石今后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聚酰亚胺薄膜因表面光滑和亲水性差,导致其粘接性能低,有必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从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性质出发,详细介绍了酸碱处理、等离子处理、离子束和表面接枝等几种不同的聚酰亚胺薄膜表面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通过这些改性方法,聚酰亚胺薄膜表面与其他材料的粘接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中的应用.概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分类、特征及其与生物材料表面作用的机理;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聚合、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低温等离子体接枝聚合对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原理以及它们在生物材料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丙烯胺等离子体表面修饰对聚碳酸酯聚氨酯材料进行改性研究,讨论了改性条件对材料表面亲水性和表面形态的影响,水接触角、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结果表明,预处理气压、处理功率、放电时间对聚氨酯材料表面改性影响较大.经丙烯胺等离子体修饰后,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得到改善;表面形态由高度平整、光滑变为粗糙...  相似文献   

19.
陈建海  丁旭  周元康  李屹  杨绿 《纳米科技》2010,(3):31-33,37
为使坡缕石矿零维纳米化和表面改性取得理想的效果,对坡缕石粒子进行热处理后在QM-4H球磨机上使用干-湿法制备出零维纳米坡缕石,并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用TEM对坡缕石纳米粒子尺寸及改性效果进行表征,考察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对含矿物水较多的坡缕石矿纳米化和表面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热处理后的坡缕石使用干-湿式球磨法制备可以获得较高的纳米化程度,经表面改性后具有较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芳纶纤维(PPTA)与丁腈橡胶(NBR)复合材料之间的界面强度,采用硅烷偶联剂A172和氧化石墨烯(GO)对芳纶纤维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处理,并对处理前后的芳纶纤维进行化学结构、表面形貌及H抽出力分析。利用SEM对抽出纤维表面和橡胶基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截面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和氧化石墨烯对芳纶纤维进行二次表面改性后,纤维表面含氧基团增加,化学活性提高,处理后表面存在明显的表层附着物,纤维结构未发生明显损伤且表面粗糙度得到明显改善。每个处理阶段后H抽出力均有提高,且氧化石墨烯二次改性后的芳纶纤维H抽出力提高效果最佳,从18.192 MPa提高到48.748 MPa,芳纶纤维与丁腈橡胶的界面结合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从而证实了硅烷偶联剂和氧化石墨烯二次改性芳纶纤维的有效性,为橡胶基芳纶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