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山  庄全超 《电池》2005,35(3):242-243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现状.从碳负极/电解液界面现象、SEI膜的形成机理、溶剂还原机理、锂盐对碳负极性能的影响、碳负极在长期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等论述了碳负极容量衰减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琪  唐致远  凌国维 《电源技术》2011,35(10):1292-1295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面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的研究现状.在总结SEI膜的组成和特性、形成的机理及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SEI膜可能的影响因素,讨论了SEI膜的质量对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可逆性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水溶性粘结剂F-103和油性粘结剂P(VDF-HFP)对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电化学性能和表面SEI膜成膜机理的影响.循环伏安的结果表明:在1 mol/L LiPF6/EC+DEC+DMC电解液中,油性粘结剂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较好.电化学阻抗谱的结果表明:水溶性粘结剂石墨负极和油性粘结剂石墨负极表面SEI膜的成膜电位分别为1.00~0.60 V和0.80~0.55 V.油性粘结剂石墨负极表面SEI膜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有的优点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之一.为了适应锂离子电池在新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要求不断开发新型、廉价的负极材料.介绍了传统碳负极材料的发展,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各种新型负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它们的缺点和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5.
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综合分析了锂离子电池主要材料的产热特性、相互反应产热特性的研究与发展.SEI膜、电解液、正极的分解,负极与电解液、负极与粘合剂的反应等,是主要的产热过程,这些反应的放热量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电解液组成对锂离子电池碳负极SEI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中直  周震涛  李伟善 《电池》2002,32(6):354-357
综述了液态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电解液组成包括电解质盐、溶剂特别是电解液添加剂对碳负极SEI膜性能的影响,还叙述了改进电极/溶液界面反应的电极表面预成膜方法等。对影响SEI膜的机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的出现,人们对高储能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金属锂二次电池作为高能量电池,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对金属锂负极通过固体电解质膜(SEI)进行改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介绍了SEI膜的形成机理、成膜条件以及SEI膜改性的几种方法,对未来金属锂负极表面SEI膜改性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李孟元 《电池》2018,(2):110-112
研究化成电压对钴酸锂(Li Co O2)正极、石墨负极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从电池容量、倍率、阻抗、存储和循环性能等方面,并从负极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形成机理的角度,分析电池性能的差异。化成充电截止电压设定为3.70 V,与3.80 V相比,电池的容量、倍率、阻抗和存储等性能都有所改善。不同化成截止电压生成的SEI膜厚度不同,3.80 V时生成的SEI膜外层疏松,有机锂盐层增厚,因有机层稳定性差导致电芯的存储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9.
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静  刘伯文  卢世刚 《电池》2004,34(4):289-291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在比能量、工作特性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改进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方法。采用具有较高贮锂能力的负极材料、对正极材料进行掺杂和表面修饰等方法都有利于改善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电解液添加剂改善了碳负极SEI膜的性能,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在锂离子电池基础研究中应用的进展,主要包括负极表面SEI膜的组成和结构、电解液稳定性、电极材料的结构表征以及聚合物电解质的表征等.  相似文献   

11.
使用恒电流充放电和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方法研究了亚硫酰基添加剂对碳酸丙烯酯(PC)基电解液电化学嵌脱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所使用的亚硫酰基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石墨负极在PC基电解液中首次充电过程的层离现象, 添加剂活性基团的吸电子能力是决定添加剂在电极表面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形成电位的重要因素, 成膜电位与Li 在电解液中的溶剂化状况无关,表明电解液组分在电极界面的还原反应, 特别是还原反应的初始反应是电子从电极本体到电解液组分活性中心的迁移。在所使用的亚硫酰基添加剂中, 亚硫酸乙烯酯(ES)可以在碳负极/电解液相界面形成优良的SEI膜, 有望在石墨类负极材料的锂离子蓄电池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菲  戴永年  姚耀春 《电池工业》2005,10(5):309-31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某些性能.综述了目前锂离子电池各种非水电解液添加剂的发展概况,并对SEI成膜添加剂、导电添加剂、阻燃添加剂、过充电保护以及改善低温性能等的添加剂的性能、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分别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锂负极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出现的机理,根据产生机理人们采取了几种不同的保护锂负极的技术手段,综述了近几年人们在锂负极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电解液添加剂技术、表面涂层技术和集流体技术等,分析了各种技术在保护锂负极方面的作用原理,最后对锂硫电池中锂负极保护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重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TGA-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对锂离子电池中石墨负极材料在热失控和热爆炸中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石墨表面在最初循环中形成的原始固体电解质(SEE)膜具有热不稳定性,在t>70 ℃时开始分解.而失去了原始SEI膜保护,会导致石墨中嵌入锂和其表面电解液的接触,在高温时形成二次电解质膜.详细讨论了石墨中嵌入锂的数量和石墨颗粒的结构、形状及其层状结构边缘的比表面对二次电解质膜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谢辉  唐致远 《电源技术》2008,32(5):332-334
对双乙二酸硼酸锂(LiBOB)进行了研究,综述了国内外LiBOB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介绍了LiBOB热力学性能及成膜机制的研究。重点阐述了LiBOB在锂离子蓄电池上的实际应用及作为电解液添加剂对电池低温性能、循环寿命的改善作用与机理,并简单地阐述了LiBOB的研究与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6.
庄全超  武山 《电源技术》2004,28(2):104-108
综述了目前金属锂蓄电池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现状。系统地阐述了钝化膜即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SEI膜)对锂电极性能的影响、SEI膜的结构与组成、SEI膜的形成机制以及锂盐、溶剂种类对锂溶解-沉积过程的影响。最后详尽论述了在目前最佳电解液体系中,锂电极SEI膜的组成、充放电电流密度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及容量衰减机制。  相似文献   

17.
电极材料在锂离子蓄电池的生产和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高性能锂离子蓄电池的成功开发主要取决于负极材料。对已商品化负极材料的改性以及开发新型负极材料是锂离子蓄电池研究的热点。综述了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贮锂合金、锂化过渡金属氮化物以及过渡金属磷族化合物,着重讨论其贮放锂机理和电化学特性,并对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认为贮锂合金的实用化是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深入.LiFePO4正极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有希望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LiFePO4正极材料与有机电解质之间的成膜机制:系统阐述了LiFePO4正极材料在电解质中的溶解问题.从改变电解质组成和寻找有效的添加剂两个方面论述了改善LiFePO4与电解质相容性的基本途径.最后对解决UFePO4与电解质的相容性问题方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