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煤矿采空区探测的几种工程物探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空区的存在对煤矿区生产、人民财产安全和工程建设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有效的探测采空区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本文从采空区地球物理特征入手,分析浅层地震法、探地雷达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对采空区的探测原理。浅层地震法可以连续测量,查明埋深较大目标体;探地雷达法对浅层目标体探测精度高、效率高而且对目标体无损害;可控源音频大地探测法对于采空区积水探测效果极佳,探测深度也比较大。文章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三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对采空区的探测,并且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为进行煤矿采空区的探测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城市浅层地震勘探震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城市建筑和公共设施制约了地震勘探工作的设计和施工,因此城市地震勘探与传统的野外工作相比面临着许多困难。vibsist-50可控震源在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对该震源在工作原理上与传统的可控震源进行对比,并对野外试验与大锤激发的实际记录进行对比,得出该震源能够产生高频宽带信号,并且可以通过延长扫描时间,增加冲击次数来积累能量,是适用于城市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勘探可控震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水域高密度地震映像勘查方法,论述了该方法中震源技术、GPS定位及测量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和资料处理技术不同于常规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的特点。通过对造船厂的海上地震勘察,并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对地震映像时间剖面进行了综合处理、分析和解释,作出了地震波探测解释剖面图、覆盖层厚度分布等值线图和基岩埋深等值线图,查明了该区水下地形的起伏和变化情况,覆盖层的分层、深度和分布情况以及基岩面的埋深、起伏与构造情况,为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地震映像资料解释结果与海上钻孔资料基本一致,地震映像法是一种用于海上探测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近海工程物探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胜利油田东部探区勘探程度的深入,对浅层资料、安全施工以及问题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东部复杂地区地表障碍物众多,仅采用炸药震源激发,不仅会造成浅层资料缺口,还会引起施工安全与工农问题。文章针对胜利油田东部复杂区域地表特点,选取合适的小型可控震源因素施工,能够解决上述问题。SHC地区的采集资料显示,应用效果较好,说明了将小型可控震源与炸药震源配合使用,能够弥补因炸药无法激发而引起的浅层资料缺口,完成浅层地质任务,并确保施工安全,且无工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海洋电磁式可控震源信号扫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可控震源技术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海洋电磁式可控震源的特点,对相关时延估计算法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现了一种适合于海洋电磁式可控震源的扫描方式,并对可控震源-海水能量耦合系统进行测试,得到了可用的可控震源扫描信号地震子波。  相似文献   

6.
浅层地震勘探在基岩面和地下构造勘探、地下空洞和不良地质体探测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能为公路、机场、高层建筑等工程选址提供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规划的基础资料,是一种科学而经济的技术手段。以甘肃某隧道工程预选址工程为例,在深入了解工区地球物理特性的基础上,详细叙述风积沙地层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解译方法和技术。从总体上看,解译成果与钻探成果比对符合程度较高,可以应用于类似地层的工程勘察。  相似文献   

7.
在江汉平原海相大剖面拼接处理中,不同年代和不同采集方式采集的地震资料的振幅、相位、频率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使江汉平原海相大剖面拼接处理中的可控震源采集和炸药震源采集的重合区域的地震数据具有统一的地震特征,在地震资料处理中采用匹配滤波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析江汉平原探区不同数据的特征,设计了一套合理的流程进行匹配滤波解决该探区大剖面拼接的问题,首先进行极性调查,将负极性进行相位旋转;然后对炸药震源和可控震源道集进行分别叠加,在CDP点重叠部分进行分析判断两种震源是否有相位差;最后用匹配滤波技术来解决不同震源的相位时差,在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两个数据集之间求出一个匹配滤波器,迫使一个数据集的相位和振幅特征与另外的数据集相匹配。江汉平原海相大剖面拼接处理采用匹配滤波处理方法,消除了地震记录子波在振幅、相位、频率上的差异,在不同震源衔接处的振幅、频率和相位都得到了较好的匹配,从而使深层、浅层的反射波数据都能得到较好的拼接,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验超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城市复杂环境下工程勘察目标的探测能力,在上海市某公路上对地下隧道进行超浅层三维地震探测试验.设计具有较高施工效率的密集炮点排列的超浅层三维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利用omega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对超浅层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带通滤波、FX线性干扰压制、振幅补偿、反褶积、速度分析和叠加等处理,最后对超浅层三维地震叠加数据体进行三维可视化解释.结果表明,在地震叠加剖面上可以清晰看到超浅层地层界面的反射,由超浅层地震三维数据体能够推断出地下隧道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
各类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常用于土质地层的工程勘察项目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阐述选用瑞雷面波、折射层析、井间CT勘探相结合的方法,对杭州闸口白塔基岩地基进行探测,获取白塔地基的基岩结构以及纵、横波和瑞雷波速度值,并结合钻孔资料划分基岩风化层,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利用探测所得到的地震波速度值估算地基的承载力。本文分析了上述方法在基岩地基勘察中的应用效果,为白塔进一步的保护罩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可控震源浅层地震勘探中,参考信号与接收信号都会受到环境噪声的污染。为了提高信号的信噪比,笔者采用一种新的时频分析工具———分数Fourier变换来对参考信号进行噪声的压制,它利用了可控震源信号———Chirp信号在某个分数阶Fourier变换上具有很好的能量集聚的特征,即表现为一个冲击函数,而噪声的能量均匀分布在整个时域平面内,在任何的分数阶Fourier域上均不会出现能量集聚。利用这一特征,可以分离出参考信号中的噪声,使时间延迟剖面的信噪比得到提高,改善了剖面质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电磁激振器的变结构控制.通过建立电磁激振器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应用变结构控制理论对其进行控制.克服了传统PID控制需要不断调整控制器参数和缺乏自适应性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变结构控制算法能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对系统参数变化和外界干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电磁推动机可控硅调频调幅控制装置的原理及设计思想,并附有原理总图。运用这种装置控制电振机,可使电振机工作在最佳状态,节约电能。同时能满足调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光线示波器振动子阻尼比的确定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光线示波器工作时记录环节不造成失真记录的使用技巧,作者提出的方法尤其对电磁阻尼振动子的不失真记录更为有效,不仅减少了复杂的理论计算,而且节省了调试时间,提高了实验效率,可满足不失真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近年来的科研工作,对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的一些数值预测方法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电液激振器采用2D阀控制液压缸实现高频振动,通过控制阀芯的转速与阀芯的轴向位移来控制激振器的激振频率和幅值.采用数据采集卡在Delphi编程环境下对激振力与位移波形的数字信号进行高速采集,同时波形在工控机的屏幕上显示,并对采集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设计的此系统,在保证精度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采样频率,满足实时采集、实时显示和实时分析的速度要求,具有编程容易、数据采集可靠及频谱分析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字FIR滤器稳定非自汉动力系统和一了散映象混沌吸引子中不稳定周期轨道的方法,成功地衽了多种周发道的有效控制。作为例子本文研究了强迫布鲁塞尔振子和一维非线性映象。  相似文献   

17.
以船舶电力网络系统中最为常见的两机互联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理论解析方法得到了该系统在周期电磁扰动下的微扰解,由Melnikov混沌判据得知该微扰解为一混沌解,因而该系统存在混沌行为。理论解析结果表明,调节系统参数或初始条件可以对系统的混沌行为加以控制;相应的数值仿真结果印证了该理论解析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仿真的“自顶向下”的电子系统电磁兼容(EMC)设计流程,并将其应用于车载集群通信系统电磁兼容设计中。以某4辆装甲车构成的实际车载集群为例,针对其中的天线互扰、机箱泄漏和印刷电路板(PCB)辐射等各种电磁兼容问题,建立从系统级、设备级到PCB板级的分析流程,给出了相应的EDA分析和设计方法。工程实例表明,“自顶而下”的EMC设计能够有效地预测系统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电磁兼容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传统电天线的尺寸与其发射电磁波的波长相近。 低频电磁波(30 ~ 300 kHz)的波长达数公里,低频电天线存在尺寸过大、隐蔽性差、功耗大等问题。 为解决电天线尺寸和功耗大的问题,同时提高低频无线通信应用的灵活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机械天线,机械天线是利用机械运动的电荷直接激励产生电磁波。 研究了压电机械天线工作的物理机理; 通过阻抗-频率曲线研究压电机械天线的阻抗特性; 利用无线通信系统对比了不同边长压电机械天线的低频辐射性能; 同时验证了压电机械天线辐射的磁场随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端与压电机械天线距离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压电机械天线在便携式、低成本和高性能低频无线通信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