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其选址规划和营建思想的研究,补充了清朝边境旗城营建理论体系,反映了清朝边防思路和策略,希望能给相关研究带来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人在建筑文化发展中具有特殊且重要的地位,北宋苏轼作为文人的典型代表,其人生经历是其思想嬗变的沃土,黄州开启了其贬谪人生的序幕。论文主要采用考据学、文献学和类比研究的方法,以苏轼在黄州时期的文化景观营建活动为考察对象,梳理了该时期他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的营建活动类型,揭示出在“进取”和“退隐”矛盾思想影响下苏轼营建实践中丰富的精神景观。以期从营建学的视角对“苏学”提供补充,增加对苏轼研究的维度。  相似文献   

3.
杜建军  杨毅 《中国园林》2022,38(11):134-139
通过爬梳史料及采集口述史的方式对民国抗战时期营建的“昆明中央公园”图案竞赛进行史考,考证“抗战胜利纪念堂”前身为“昆明中央公园及中山纪念堂”,其应属同时期的中山公园。图案竞赛吸引了多位民国著名建筑师参赛,最终采用李華建筑师的方案并由陆根记营造厂进行营建。在复现该段历史的基础上,对李華建筑师首奖方案进行分析,总结了昆明中央公园的营建特征。本研究可为中山公园研究补充特殊案例,为进一步开展昆明近代园林及城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桂林是历史上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独有的风景营建手段,加上古往今来无数赞誉的诗词歌赋,使得桂林风景享誉海内。该文从桂林城市风景营建历史演变入手,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考察补充,从风景园林视角,收集整理桂林城市历史风景营建直接建设要素以及间接影响要素共12个,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定量化分析,利用GIS手段进行可视化的空间形态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桂林城市风景营建的空间形态及历史演变进行解读,从而总结桂林城市风景营建的历史发展特征及演变机制。意在完善补充桂林城市建设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城市风景营建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古典园林的研究大多聚焦在造园艺术领域,而从叙事学角度开展的研究比较少。本文通过对古典园林空间的结构、形式、组合、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探寻其在叙事中的空间语言、信息传递、叙事逻辑、时间线索等方面的规律,增强人与园林空间的情感联系,丰富和补充造园的理论体系,以期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营建中,更好地做好景观叙事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6.
曹磊  李伊侬  霍艳虹 《风景园林》2020,27(12):115-120
清中期扬州以园亭胜,倚虹园为湖上岛园,三面环水,是扬州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扬州盐商为迎接乾隆南巡而营建的私家园林,卢见曾在园中举办地方文化盛会——“红桥修禊”活动,因此倚虹园成为盐商与官员共同营建的地方文化空间。其虽为私家园林,因位于瘦西湖,又有较强的公共性。依据史料,复原倚虹园的园林布局平面,从园林要素与意境意象2个层面进行分析,并梳理总结倚虹园的造园特点,以期为瘦西湖湖上园林集群的研究做历史资料补充。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营建理法体现了独特的文化脉络和人文智 慧,数象与形象的结合形成了数形空间的文化概念。其中,数 形和山川之于古代城市的营建理法体现了多尺度的空间考量。 聚焦数中的三、形中的山,从“三山空间”这一独特的山城营 建理法视角入手,分析其营建理法的历史缘起与空间内涵。从 秩序归纳与传说演绎结合的三山空间的营建缘起,到不同空间 尺度范围的营建理法体现:景观尺度下的象征图景营建、城市 尺度下的界面图景营建、环境尺度下的形势图景营建。并以典 型城市福州的“三山两塔”为实例,结合地域空间营建特征, 挖掘其历史营建内涵和特征,探寻其三山定城的形态演替和三 山两塔的图景演替,并挖掘梳理出面向三山空间的标于户外、 峙于域中、浮屠以镇空间营建理法。以史为鉴,以期为当代面 向城市更新视角下的历史图景保护与传承提供“中国营建智 慧”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生土营建工艺在我国建筑历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章首先通过对传统生土建筑研究中分类方法的探讨,强调营建工艺在生土建筑材料研究中的关键性地位;然后,从传承与演变的角度,对不同工艺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建立起本土营建知识体系与现代生土工艺研究对话的连接基础,指出工艺的应用机理是新老工艺间的本质区别,并总结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和瓶颈;最后,展望生土建筑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出新时代背景下生土营建工艺对提高人民福祉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厘清传统村落风景营建内涵为主旨,在汲取“三 境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确立“自然认知-形式构架-意境升 华”的景观解析框架;并通过对福建北部党城村的案例解析, 梳理景观营建思维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表明,传统村落景观营 建是在保障生存安全的前提下,以大尺度范围的山水秩序为参 照,以人文理想为价值追求,进行空间格局、聚落秩序和节点 场所的营建,形成“大尺度空间-聚落-人文空间”三级空间层 级,积累了高度融合山水秩序与人工环境的空间法则,实现了 “三美”一体的意境理想,是一种将生存经验与人文理想高度 融合的景观营建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管仲城市营建思想及其历史贡献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仲是春秋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历史功迹是多方面的。从现有文献资料的考证可知,他在历史上最早以科学、系统的观点论述了城市营建问题。形成了较先进的城市营建思想体系。本文从《管子》一书入手,就城市功能、分级、密度、选址、型制、布局和防洪等方面探讨管件的城市营建思想,再顺着城建史发展脉络,分春秋战国、秦至西汉、东汉以来三个历史阶段,对管仲城市营建思想的历史贡献作了探析。这对于正确认识古代城市营建思想的历史价值,继承和发扬古代城市营建思想的精髓,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以清同光年间顾文彬所撰《过云楼家书》、《过云楼日记》两书中与怡园营建相关的记录,包括布局、建筑、山水、花木等造园意匠,建成后的园居生活等为研究基础,结合清末相关诗文、图册以及怡园现存遗迹,试图探寻其初创时期的景致,并对顾文彬的造园意匠加以解析。其相关造园手法可对怡园景观的进一步修复和现代园林的创作提供借鉴,并对清末苏州地区造园风尚的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崔陇鹏  胡平  张涛 《中国园林》2020,36(12):129
湖南桃源县桃花源,是晋人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的世外仙境。研究清同治《桃源洞全图》,以“空间结构关系”和“空间营造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图式语言对桃花源图进行结构分析,梳理《桃花源记》诗词与桃花源图像的文化景观空间耦合关系,将景观以字、词、词组的方式进行景观图式语言提取与组合分析,剖析其图式中所含的空间关系和结构逻辑,并对概念、想法、结构、关系等进行简化组织和图式语言表达,以求诠释古人营造意图和设计方法,还原古代桃花源文化景观形态,并对当代的传统地方文化景观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康健  赵晓峰 《山西建筑》2010,36(33):3-4
归纳了北京清代王府建筑及其历史文化概况,剖析了当前国内外王府建筑文化研究的现状、学术空白及研究的迫切性等问题,探讨了该领域有待开拓的研究空间、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以及需要完善整合的整体研究环境,提出了清代王府的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及策略。  相似文献   

14.
须弥座传入中国后由佛像座用途推广至台基轮廓及小品装饰,历代记载主要关注于须弥座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在清帝陵中台基、下碱、基座等不同位置设有须弥座,并装饰以不同样式,多样的应用为须弥座营造实践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以清帝陵须弥座的分布、组成及构件为研究对象,参考文献记载,总结其配合组群关系形成而显现的多样性,营造时内部比例、建造方式展现的适应性,关注须弥座上 纹样的变化,探寻其在时间上的流变关系,以及从宏观到微观形成对于清帝陵须弥座营造实践的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由政府主导的近代南京城市绿地建设始于清末,在民国时期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特色,值得深入剖析.结合社会史、城市史研究方法,在由封建帝国晚期向近代都市化转变背景下,分析当时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内生动力.自清末至民国,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变了城市绿地属性及形态.规划上受到定量空间标准与公园系统模式等西方规划思想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壁饰作为建筑装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清代第宅空间中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研究清代苏州地区壁饰的概念、种类、以及在室内空间中的风格:寻找其优秀的设计理念与元素,为传承、发扬苏州地区建筑装饰装修文化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7.
郭维  朱育帆 《中国园林》2022,38(10):127-132
北京万牲园作为清末政府尝试社会变革之时的产物,是由新思想引发的本土化变革在物质空间层面的直观体现,也是北京近代公园建设与发展的先驱,反映了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传统空间转型中的设计应对方式。通过多种史料考察北京万牲园的建设历程与营造特征,解析其在场所功能转换中体现的空间营造手法与设计理念,以此探讨其物质结果呈现与时代背景、政治观念、社会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对农事试验场、公园、动物园等外来文化中“文明设施”原型的理解,北京万牲园在建构过程中将“农事试验”作为基底进行风景营造,以传统造园手法容纳了农业研究、科普教育、游憩休闲等多重功能;借由交通系统、车轿游船服务与多样化餐饮场所来建构相对完善的游憩服务系统,将游憩与“民智开通”的社会教育目的融合,奠定民国时期北京城市公园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空间营构的非空间之道——从设计方式解读传统文人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是当下解读传统文人园的一种普遍工具,然而这种解读方式与文人园的营造传统具有互离的关系.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总结了文人园的画面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明清文人园以诗为统率的"画面式造园"的可能性及其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9.
泰山清代行宫是皇家行宫园林与泰山风景名胜融合的佳作。首先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概述,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选取岱顶行宫、白鹤泉行宫、四贤祠行宫和灵岩行宫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造园手法进行了概述,最后分析泰山清代行宫的造园特色为选址古迹、因礼布局、宫岳相联和景题通天。对汲取传统行宫园林营造智慧和启发泰山当代风景保护与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代信江书院园林是一种典型的山地园林与传统文化景观,其园林景观中存在一种程式化、类型化的特征。本文先对清同治《信江书院图》中园林文化景观进行分析完成传统图绘的转译,以求还原古代信江书院文化景观形态。其次基于图式语言理论,以字、词、词组、句式的方式进行景观图式语言提取,剖析其图式中所含的文化寓意、空间关系和结构逻辑,寻找其中蕴含的文化原型与景观范式。再通过分析信江书院园林景观语法规则诠释古人景观营造意图和设计方法。最后并通过分析信江书院园林景观语境表达研究书院所蕴含的文化结构。该研究对于传统文化景观的传承借鉴以及当代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亦为当代的传统地方文化景观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