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体规划 基于打造地标的总体规划目标,作为东莞篮球中心主体建筑的体育馆,位于整个用地中心高出室外地坪9 m的平台上,以其轻盈的鞍型金属屋盖及晶莹通透的倒圆台的造型显示了它作为地标建筑的统领性和独特性.周边环绕的大片公园、绿化停车场、低矮的附属建筑、东侧宽阔的台阶和西侧环形草坡等处理简洁,使得主体育馆更加鲜明突出.西边停车位所在一侧设计为绿化坡面,东侧体育馆抬高的平台可通过半圆形的大台阶抵达,几个小型篮球场地形成富有运动气息的趣味空间.  相似文献   

2.
吉安文化艺术中心选址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城南新区,项目用地西临吉州大道,北东南三面分别为规划中的体育馆北路、规划路、体育馆南路.用地东侧为行政中心前的市民广场.项目建设用地形状近似梯形,面积约为4.54公顷.文化艺术中心与其东侧的体育馆、东北侧的行政中心呈"品"字型排布,共同围合成行政中心前的市民广场.文化艺术中心总建筑面积222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855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建筑檐口高度23.3米,台塔高度30.1米.建筑层数为四层.基本使用功能包括大剧院、群艺馆、电影院、美术书法创作展览馆.剧场按1157座规模设计,建筑等级为乙级,使用性质与观演条件为兼顾歌舞类与大型会议类用途.电影院分4个厅,共383座,满足了市民的多元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北京规划建设》2004,(3):74-82
国际帆船中心位于青岛市行政中心东侧,西侧为五四广场南临浮山湾,北依东海路,东侧为居住区用地。设计方案完事地保留了原总体规划的整体构架,在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同时,对各个单体建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单体建筑互为映衬,形成一个高度和谐,特色鲜明的建筑群体。方案共有5个建筑单体,分别为:行政与比赛管理中心,奥运村、运动员中心,媒体中心,后勤保障与供应中心。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地标建筑基本特征出发,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在城市历史文化、地域特征、空间组织、视觉法则、象征手法、建筑历时性和共时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考察该馆作为地标建筑的基本概念,从而揭示该馆扩建工程的地标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建筑绿化作为城市增绿的重要举措在城市园林绿化业中逐渐得以重视.然而对于建筑行业,目前建筑绿化设计只作为景观辅助设计,屋顶绿化对建筑本体的功用和影响还有待深入认识理解.从绿色建筑的角度,通过分析建筑绿化对建筑的功能性作用影响,进一步讨论建筑绿化与绿色建筑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志勇 《城市建筑》2022,(6):143-145
体育建筑往往更具有地标性。一件好的建筑作品,常常恰如其分地反映地域与时代的某些特征。地域性建筑是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社会适应性的统一。文章通过对沙洋体育馆规划设计的介绍,表达建筑师对当代体育建筑与地域性传统文化融合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廖昕  刘鹏 《建筑学报》2012,(9):52-53
天津市美术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这是天津市在河西区规划的占地90hm2,有着中央湖泊景观的大型市民文化中心与绿化休闲公园.文化园区中心湖面南侧的林荫大道旁,美术馆居中,图书馆和博物馆分列东西两侧,展示着各自的建筑主立面和主要入口;湖面东侧是毗邻而建的天津市大剧院.以中央湖面景观为中心、3个建筑以石材为立面的最终总体建设规划,源自于天津市规划局对文化园区从整体上的统筹与协调,其中的过程值得一说.  相似文献   

8.
在校园建筑中,体育馆是一个独特的也是重要的单体。在校园的运动区块内既是视觉中心又是师生交流活动的中心。因此,反映体育建筑和校园建筑双重特征就成为学校体育馆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以下全面而简明地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体育馆方案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9.
郑方 《城市建筑》2014,(28):3-3
我们近些年设计的体育中心,通常包括标准场地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中心等.这些建筑以巨大的体量和炫目的立面成为所在城市的地标和新城区发展的动力.很多场馆的功能模糊地定位于全运会、省运会或者远没有落实的某个单项比赛,以几乎通用的模式进行复制.建设华丽的体育中心,最终异化成为一种土地增值的手段和好大喜功的表面工程.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重新思考体育建筑的本原问题,或许可以为一个多样化的未来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绝不是一个笼统的”赛后运营”问题,而是体育建筑将以何种方式融入当代城市文化的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10.
吴晓明 《江苏建筑》2022,(6):14-16+26
社区睦邻中心的营造对于促进社区更新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无锡市太湖新城和畅睦邻中心项目为例,从地景建筑设计、功能空间复合和社区地标建构三个方面,总结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的设计与思考。设计采用地景建筑的处理方法,使建筑和周边自然环境相互呼应。通过多种功能与空间的复合,形成可持续的运营机制。作为区域的地标,成为彰显社区环境风貌与文化特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