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街区商业改造的消费文化特性是集历史街区的建筑风格、建筑文化、建筑空间、现代建筑设计的文化表现、体验式设计理念以及新型商业业态的综合体现。本文主要结合案例,进一步探讨了历史街区改造项目消费文化特性的设计体现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推进,各类充满现代风格的建筑物拔地而起,导致拥有着浓郁的历史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的历史街区与现代化城市格格不入,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对大量拥有传统气息以及历史文化氛围的历史商业街区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破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街区进行商业街区的改造逐渐得到了发展,其在改造之后为投资者带来了高额的利润回报,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居民的文化需求以及日常生活进行了满足。本文通过对历史街区的全面了解和掌握,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在改造开发项目中的优势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其在进行商业改造过程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田葳 《住宅科技》2006,(9):59-62
通过对太原旧城大规模改造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的表述,阐明太原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迫在眉睫,并指出小规模改造是太原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田葳 《山西建筑》2004,30(6):4-5
通过对太原旧城大规模改造中出现的某些问题的表述,阐明太原旧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迫在眉睫,并指出小规模改造是太原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姜虹  宋妍 《山西建筑》2010,36(11):12-13
通过对哈尔滨市道外旧城区现状的研究,从现状、问题、方法、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改造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以达到在发展中保护的效果,解决了该区发展方向、改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地方发展变化的见证,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历史文化街区存在着基础设施条件差、环境脏乱、保护不力或者开发过度等一系列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是尊重历史、崇尚文明的体现。老城改造发展带来的住宅改善、交通改善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的同时,也往往出现一些让人若有所失甚至痛心疾首的现象,如许多城市千城一面雷同得象是同一个模具制造,老城的独特韵味荡然无存。本文试以佛山梁园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为例谈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老城改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青岛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底蕴深厚,是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街区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延续、街区功能完善与复兴,试图探讨一般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哈尔滨市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设计为例,分析其在城市发展中的种种不和谐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花园式商业区的规划与开发、内向型开放空间的发掘与营造、新老建筑风格的对比与协调、历史文化景观的承载与延续等设计目标,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林娟 《福建建筑》2015,(2):1-3,24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中历史风貌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展示和传承古都的历史文化、传统商业、建筑艺术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路网改造设计情况,重点介绍通过对现状的调查分析,从保护历史文化传统商业街区的角度出发,提出对该街区交通改善的措施及路网工程改造方案。以期为同行们提供可借监的经验和资料。  相似文献   

11.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积淀区域,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建设特色城市的重要内容,是当代城市规划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本文从街区空间的保护和更新的角度,探讨湘潭窑湾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汪芳  严琳  朱震峻 《华中建筑》2009,27(6):133-138
空间形态与功能更新均是城市历史地段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该文旨在探讨空间形态与功能更新间的对应关系,并对基于功能更新的整体空间形态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根据案例地无锡惠山古街的地域环境和特定条件,从功能定位、目标市场以及业态设置等方面综合考虑,摸索出贯穿整个规划地段的“苑、院、坊”空间形态模式序列。  相似文献   

13.
罗湘蓉  黄水坤 《新建筑》2007,(3):113-116
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历史建筑的更新改造已成为今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介绍四个有代表性和国际影响的建筑实例,从形体、材料、技术三个层面分析了这些改建或扩建项目中的新增体量。提出新增体量以单一、完整、纯几何化的建筑形态直接介入历史场所,通过与历史建筑的对比而融入原有环境,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展现当代的文化特征并最终成为历史建筑新生的标志已成为同类工程项目中一种有代表性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4.
基于“异托邦”空间概念和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历史街区是作为城市社会真实场所存在的城市“异托邦”.并对历史街区的城市“异托邦“特质进行详细解读。并指出.为城市发展提供“反身之镜”和特殊空间实践基地是历史街区的城市使命,而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使历史街区回归.同时保持历史空间和创造生活空间的“异托邦“。  相似文献   

15.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论述了历史街区开发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特殊性,并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旨在说明旅游开发对于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保护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环节,历史街区作为一种动态型的城市遗产,它的永续发展就是在街区保护的过程中,实现街区繁荣、环境舒适与社区和谐的目标.笔者以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及实践为例,阐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探索历史街区保护在编制和实施中的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汪夔万 《规划师》2010,26(4):42-46,51
城市节点在空间结构中具有战略地位,是人们活动的聚集点,是城市空间意向的5个构成要素之一。采取有计划的、局部的、渐进式的节点改造能够取得保护与更新的双重效果。重庆市万州区将节点分为:道路节点、街道节点、绿化节点、景观节点、门户节点,对不同类型节点制定不同的改造重点,获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社区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关研究以了解历史街区复兴的概念与元素,分析历史街区中公共空间的特性,建构出历史街区复兴的原则性架构。另一方面,探讨长沙地区的社会文化特质、保存制度与现况,藉此检视长沙当前的社区文化与都市空间之联系,并就社区经营公共空间之困难提出省思。对于历史街区的复兴,本文认为应该涵盖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空间形态、与街区经营等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9.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徐州回笼窝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为例,尝试从静态可视与动态感知两方面解读传统风貌重构的方法,同时结合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的相关理论,探讨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的形成发展以及重塑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