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烈  曾焱 《新疆石油地质》2005,26(5):520-524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沉积了 浅海-滨海、湖沼与河流相地层,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组成了以天然气为主的含油气系统。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定量研究了川西坳陷的烃源岩生烃史、储集层致密化史,指出其生烃起始地质年代、生烃高峰、确定油气成藏关键时刻,重塑对应于生烃高峰期的生气量和储集层致密化前的适时古构造,确定油气运移和聚集区,阐述了含油气系统的定量化特征,对指导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烃的运移相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着重从微观角度对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天然气运移的相态进行研究,认为本区天然气的运移经历了水相-气、水两相-气相的相态转换,为正确认识该区油气富集的规律及勘探目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侏罗系烃源岩生烃史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曹烈  徐殿桂  黄川 《天然气工业》2005,25(12):22-24
运用盆地模拟技术研究上三叠统及侏罗系各烃源岩层生烃特点、成烃贡献。在川西坳陷生气量计算方法上,利用BASIMS 4.5盆地模拟软件,定量化研究了川西8个构造区带的烃源岩生烃史。研究认为,主力烃源岩是上三叠统,其生烃高峰从中侏罗世起到晚侏罗世,结合川西致密化特点确定了油气成藏期,重塑了不同区带对应于生烃高峰时期的生气量和古构造。勘探实践证实:已发现气田基本都在燕山中晚期(生烃高峰)形成的这些古隆起带上。  相似文献   

4.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分布及成藏特征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川西坳陷自晚三叠世以来,经历了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多期构造运动,导致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岩石物性、构造特征、流体性质和地压场的多期次变化,油气运移聚集经多次反复而成藏。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富集带环绕彭灌生烃凹陷,在其东、西、北坡呈马蹄形分布,显裂缝系统构成天然气自然渗流的重要通道,天然气藏主要聚集在以早期构造为基础的各种复合圈闭中。综合源岩生排烃期-储层致密化期-流体充注储层时期-圈闭形成期的分析,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的原生气藏成藏期为印支中晚期-燕山中晚期。晚白垩世以后,储层整体致密化,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结束,油气被致密化作用所"封存"。喜马拉雅运动使区内产生强烈形变,主要表现为裂缝对早期致密化"封存"油气的活化作用。因此,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成藏特征:早期"古构造"是天然气藏聚集的基础;中期"致密化封存"是天然气保存的条件;晚期"裂缝活化"是天然气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莺歌海盆地中部坳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系统地分析了莺歌海盆地中部坳陷天然气的成藏条件,阐述了该区中新统和渐新统崖城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指出了底辟断裂为天然气运移提供了重要通道,而深部异常高压是天然气运移的关键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中部富生烃坳陷,并结合天然气的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认为底辟浅层是深部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和聚集场所,成藏条件优越,应作为近期天然气勘探主战场;底辟中深层尽管存在异常高压,但位处油气运移的必由之路且该带圈闭规模大,可作为近期探索领域;临高构造带圈闭类型好,具有较好的烃源条件,但勘探和研究程度低,需深入评价,故列为后备区。  相似文献   

6.
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川西坳陷中段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为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从油气的烃源条件、储集条件、保存条件及成藏组合方面入手,结合构造史以及岩心、地震及钻井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坳陷中段处于生烃坳陷中心地带,烃源岩丰富,具备生烃能力。晚三叠世中、晚期发育冲积扇—河流沉积相带,储集条件良好,后期构造运动使断层裂缝系统较发育,有利于储集条件改善和油气富集。其上有压力封存箱和巨厚的砂泥岩互层,保存条件良好。川西坳陷中段新场—盐亭地区近EW向古隆起及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中的鸭子河—石板滩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实践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过数十年的勘探开发,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正向构造带主体油气已经基本探明,勘探难度日益增大,凹陷、斜坡等负向构造带成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为此,通过对该区烃源、沉积、储层特征的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下侏罗统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①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与下侏罗统暗色含煤泥页岩烃源条件极佳,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物质基础;②侏罗系具有多个物源方向,具备形成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的地质条件,具有"满盆富砂"的特点;③碎屑岩储层砂岩致密化程度虽较高,但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均发育相对优质储层;④深层和中浅层普遍发生超压,源储压差是天然气运移、聚集的关键动力条件;⑤致密砂岩气藏存在网状和面状两种供烃方式;⑥中浅层气藏具有"源、相、位"三元控藏的特点。结论认为:川西坳陷负向构造带不仅砂体发育,而且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成藏条件,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相似文献   

8.
以烃源岩演化过程中各阶段的最大古地温和最大埋深为基础,结合实钻资料,首先确立了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一、须二段含油气系统不同地区烃源岩的生烃阶段和排烃阶段,再利用计算的不同生排烃阶段的生、排烃量,砂岩、泥岩孔隙度变化和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最终认为不同地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都为晚三叠世中期,从而为确定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一、须二段含油气系统圈闭的有利时期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叶军 《天然气工业》2003,23(1):21-25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的勘探主攻目的层须家河组二段,其主要烃源岩为下伏马鞍塘-小塘子组。该套烃源岩沉积于浅海陆棚海湾环境,生烃岩石主要为海湾泥坪和滨岸沼泽相为主的泥灰岩,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以及I,Ⅱ型为主,生烃潜力巨大,最好的烃源岩可能位于龙山推覆带以下。须二段储层经历了印支晚期聚油和燕山中晚期裂解成气两个阶段。早期原油运移的有利指向是坳陷上倾斜坡,可形成成岩圈闭,岩性尖灭圈闭和构造成岩复合圈闭以及印支期古构造圈闭。须二段气藏勘探成败关键取决于圈闭类型研究和圈闭识别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可划分为两套生储盖组合:下部组合的生排烃高峰期为晚三叠世中晚期;上部组合的生排烃高峰期为晚侏罗世。导致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的原因:一是机械压实;二是自生矿物充填。须家河组储层致密化时期为中侏罗世上沙溪庙期末至晚白垩世。流体包裹体指示须家河组二段气藏的主要充注时期为须家河期须四时末至中侏罗世末。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在川西坳陷形成了多期次的圈闭,以燕山期形成的大型古隆起与油气运聚匹配最好。综合源岩生排烃期、储层致密化期、流体充注储层时期、圈闭形成期,可以确定川西坳陷上三叠统的主要成藏期为印支中晚期—燕山中晚期。  相似文献   

11.
川西地区新场气田生产层位是上株罗统蓬莱镇组。以往观点认为“侏罗红层”不具生烃能力。新场气田的气源来自上三叠以须家河组陆相含煤碎屑岩系。通过对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的初步研究,探讨了川西地区侏罗系是否具备生烃能力,是有过液态石油烃生成和运移过程等问题。沥青饱和烃生源构成表明,沥青变异前的的油田两部分构成,即上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暗色泥岩供给的原油。色谱特征和族组成碳同位素资料表  相似文献   

12.
盆地模拟是建立在油气地质的物理、化学原理上,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时空框架下的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和油气生排运聚的演化,从而给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TSM盆地模拟是在"3T-4S-4M"盆地研究工作程式指导下研发的在原型约束下的确定性数值模拟软件系统。系统强调以盆地原型并列与迭加分析为先导,采用确定性的油气响应模拟模块,合理计算埋藏史、热史、生烃史、运聚史等结果,通过结果分析得到合理的油气资源量和分布。通过四川盆地川西坳陷的模拟应用,揭示了晚三叠世以来陆缘拗陷盆地原型到前渊盆地原型的环境变化,以及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发育、分布、演化特征和动态生排烃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侏罗纪拗陷原型沉降演化是导致不同段生排烃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中-晚侏罗世最终定型的结构控制了天然气的运聚,形成了孝泉-丰谷、安县-鸭子河-大邑2个有利的资源聚集区。模拟结果表达了盆地原型迭加的控烃、控藏过程;表明TSM盆地模拟可动态揭示"原型控源、迭加控藏"的油气演化过程,通过与已知的拟合,最终实现预测未知油气的功能,是油气勘探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3.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是一套自生自储的成藏系统。在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该区油气的运聚成藏机理。研究认为,川中地区上三叠统在燕山期持续沉降埋藏过程中,烃源岩在压实作用和超压微裂缝作用下排烃到邻近储层,储层中油气主要在浮力作用下近距离运聚成藏。在喜山期地层大幅度抬升和剥蚀作用过程中,尽管烃源岩的生烃和排烃作用趋于停止,但是储层中残余天然气的卸压膨胀作用和水溶气的脱溶作用仍可继续向圈闭充注大量的游离相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14.
盆地中古隆起对早期油气聚集成藏具有重要意义。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探资料,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印支期古隆起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印支期川西地区不仅发育了孝泉—新场—丰谷近东西向古隆起的雏形,在龙门山前和川西坳陷内部还发育北东走向的“串珠”状古隆起;地震属性揭示,印支期古隆起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裂缝的展布以及岩溶储层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综合考虑储层展布特征、古隆起与储层叠合程度、烃源条件与油气运移通道匹配关系等认为,除了大型构造隆起带和斜坡带,川西凹陷印支早期古隆起区也可能是油气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5.
萍乐坳陷西部中古生界海相区块勘探与研究程度较低。通过系统的野外露头和煤矿采样、室内化验分析以及初步的地球化学研究,认为:下二叠统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碳酸盐岩夹碳质泥岩、泥页岩及上二叠统煤系地层为萍乐坳陷西部主要烃源岩层,下二叠统海相烃源岩丰度可以与四川、黔南、桂中、塔里木等已知含油气区(或古油藏)的海相烃源岩相比美,岩性和演化程度是影响烃源岩丰度的主要因素。萍乐坳陷西部地区烃源岩演化程度总体偏高,达到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造成该区烃源岩高演化程度的主要地质作用有深成变质作用、岩浆热烘烤作用及构造应力变质作用等。萍乐坳陷西部二叠系生储盖组合较为有利,虽然其烃源岩演化程度总体偏高,但仍分布有镜质体反射率仅为0.81%~1.51%演化程度适中的烃源岩,而且国内外也已经在烃源岩高演化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大型天然气藏,因此总体评价研究区是一个有潜力的天然气勘探远景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勘探。  相似文献   

16.
基于前人研究资料,运用热成熟度指数法(TTI),以普光2井为例,恢复了川东北地区地热史和地层埋藏史,探讨了研究区烃源岩的热演化和生排烃过程。研究认为:各烃源层的成熟度演化主要定型于白垩纪末期,下寒武统烃源岩生烃期局限在晚二叠世—晚三叠世;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烃源岩的快速生烃期为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二叠系烃源岩的快速生烃期为晚三叠世和中侏罗世。另外,各烃源岩都经历了至少2次生烃高峰期,包括成熟期的生油(液态烃)高峰期及高成熟期的尚未排除的残留液态烃进一步裂解生气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苏北金湖凹陷生油岩热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地层压实校正法恢复金湖凹陷不同区块的地层埋藏史、生油岩埋藏史。根据镜质体反射率与古地温的关系,恢复了凹陷的古地温和古地温梯度,计算出生油岩在各地史时期的TTI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