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3G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定位领域应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它可以应用在各个不同的方面:交通监控,物流配送,远程监控,医疗救助等等。对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损耗,增加安全系数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卫生组织手机辐射SAR值有关要求,GSM和窄带CDMA手机的电磁辐射必须在国际权威卫生组织认证的许可范围以内(ITU)标准限值为2.0)。各款手机SAR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天线、外观设计等因素,而非移动通信的网络决定。由于GSM系统的通信信号是以突发脉冲的方式发送,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只有1/8的时间在发射信号。广大用户所熟悉的GSM手机发射功率0.8~2W,是指在信号发射时的最高功率,平均功率只有0.1~0.25W;窄带CDMA在通信过程中采用的是信号连续发射,标明的发射功率是平均功率,一般是0.2~1.0W。由此可见GSM手机平均发射功率小于窄带CDMA手机。在日常使用手机的过程中,诸如GSM手机干扰固定电话、手机装饰物闪烁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增长手机待机时间已成为手机用户的一个普遍要求。手机电源管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ADP3408和ADP3510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推出的GSM和CDMA手机电话电源管理系统专用IC。这两种芯片都采用窄体28脚TSSOP封装,内置6个为GSM/CDMA子系统供电的低压差  相似文献   

4.
张金 《通信世界》2001,(36):38-39
众所周各,由于CDMA(IS-95)系统中采用快速的反向功率控制、软切换、语音激活等技术,以及IS-95规范对于机最大发射功率的限制,使CDMA手机存通信过程中辐射功率很小面亨有“绿色手机”的美誉。但最近有一些报导对“绿色手机”提出了质疑,认为GSM手机与CDMA手机幅射相当,其基本观点是GSM手机只有八分之一的时间产生幅射,因此GSM手机与CDMA手机的SAR值(人体单位质量吸收的射频功率)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 ,我国的移动通信发展迅猛 ,以GSM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蓬勃发展 ,TACS等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已退出历史舞台。同时 ,以高速无线多媒体通信为标准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发展 ,正在向我们走来。在移动通信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 ,由于频率资源的限制 ,频率复用度必然增加 ;因为无线电波传播的特性 ,决定其在通信过程中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多小区的情况下多会产生同频、邻频干扰 ,使通信质量下降 ,网络服务性能变差。干扰是影响通话质量及掉话率、接通率等网络系统指标的重要因素 ,这些干扰…  相似文献   

6.
从19日起,无数经常进行全球漫游和优先选网的用户不仅可以免去怀揣两部手机之苦,更重要的是能在一部手机上无须呼叫转接,实现GSM、CDMA网络同时在线接听电话和收发短信。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基于MSP430单片机的GPS和CDMA双接收计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并给出了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该系统采用GPS和CDMA时钟信号,其可以自动调整时间,同时还拥有多方位保障时间的精确性、一致性、高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通信世界》2001,(27):38-38
联通新时空公司(以下简称新时空)的CDMA网络计划于2001年10月开通。在运营初期采用低容量、大覆盖的无线网络布局是其主导思想(即用基站和直放站混合组网),直放站将占一定比例。在CDMA系统中直放站与基站就RF信号而言.是同等重要的网元。有人提出CDMA系统(包括基站和直放站)是否会对同址或邻近的GSM系统产生干扰的问题,对此,本文仅讨论CDMA直放站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GSM/CDMA和世界通电话是在GSM网络平台上接入CDMA无线技术,实现GSM/CDMA,然后通过双模手机世界通电话实现GSM和CDMA的漫游,在CDMA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平滑过渡到第三代宽带CDMA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UWB系统和GSM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从物理层分别搭建二者的仿真模型,介绍了DS—UWB和OFDM—UWB的不同影响,以及GSM特有的调制方式、编码和接收结构。根据GSM系统的误码率要求得到UWB的功率谱密度限制值。  相似文献   

12.
方昕  荣华  邵晖 《电子技术》2004,31(3):61-63
手机功能测试包括了很多参数的测量。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无线测试工具包对CDMA/GSM手机进行功能测试的方法,以CDMA手机的校验测试和GSM手机各特征参数测试为例,验证了手机测试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CDMA手机的校验测试中,主要根据发射器/接收器功率与手机内部寄存器的初值是否一致来判断校验结果的正确性。在GSM手机测试中,通过时域、频域和调制域各种参数的测量验证了手机测试系统的准确性。文章最后介绍了一个系统在生产线测试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方昕  荣华  邵晖 《今日电子》2004,(4):15-17
本文提供了一种利用无线测试工具包对CDMA/GSM手机进行功能测试的方法,此工具包是VI Servicee Network开发的产品。手机功能测试包括了很多参数的测量。本文中以CDMA手机的校验测试和GSM手机各特征参数测试为例,验证了我们手机测试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CDMA手机的校验测试中,我们主要根据发射器/接收器功率与手机内部寄存器的初值是否一致来判断校验结果的正确性。在GSM手机测试中,我们通过时域、频域和调制域各种参数的测量验证了本手机测试系统的准确性。最后我们介绍了信威公司使用本系统在生产线测试的实例,进一步证明了我们的手机测试系统在大规模生产测试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CDMA和GSM网络无线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无线电工程》2004,34(7):22-23
该文介绍了中国移动GSM网络和中国联通CDMA网络网间无线干扰的分类,分析了干扰产生的机理,并初步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铁路正面临着运行速度提升与智能化管理的全面升级。根据对目前国内外高速列车的定位及智能化调度方式的研究,提出基于GPS/GSM网络的无线列车调度系统。该系统由上位机、通信控制器、GSM模块、GPS模块及智能列车构成。上位机软件通过串口向通信控制器下传命令,同时该控制器也向上位机发送通信状态及列车的运行信息,列车上的通信控制器收到GSM模块中的语言及数字命令之后再通过串口发送给列车,用于完成列车运行路线的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超宽带信号对GPS接收机是否存在干扰以及干扰程度的大小,现分别建立基于Matlab Simulink的UWB系统和GPS系统的物理层仿真分析模型。该模型通过对GPS系统加入UWB信号干扰,在GPS接收端得出的C/A码误码率来衡量超宽带信号对GPS系统的干扰程度。利用此模型进行仿真,可求出在不影响GPS接收机正常工作的前提下,UWB设备的最大平均发射功率。另外,DSUWB和OFDM UWB对GPS接收机造成的干扰也可以通过该仿真模型分别进行衡量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无线基站OMC_R(operations&maintenance center for radio)软件的不足和联通公司的实际需求,开发了GSM/CDMA无线基站集成实时告警系统。该系统采用原始数据采集器—告警分发中心—告警终端三级结构,屏蔽了基站设备厂商和类型方面给告警系统带来的差异,使维护人员不仅能根据区域和类型来监控基站告警,还能同时监视来自多个不同类型的OMC_R告警。该告警系统具有短信和告警查询统计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以较少的资源解决远程目标定位数据传输的空闻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串口的GPS/GSM远程定位技术,并将其实现.该技术将GPS技术与GSM短消息业务相结合,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构成控制单元.利用虚拟串口实现单片机与GSM模块通讯,巧妙地克服了AT89S52单片机只有一个串口的问题.利用GSM短消息作为定位数据的传输手段,在监控中心的PC机上编写监控软件就可以得到远程目标的定位信息,并可以结合电子地图直观地显示出远程目标的位置.经过长期测试,该技术稳定可靠、定位精度较高,可用于多种远程定位监控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GSM手机发射和CDMA手机接收频段相互重叠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分析了双模双待手机的主要干扰来源,即同一手机内GSM发射机对CDMA接收机的干扰.接着分析了CDMA手机在单模工作情况下,接收机正常接收信号时,接收天线输入端信号需要达到的信噪比C/N.然后通过建立双模双待手机干扰模型,利用CDMA方程定量计算了双模双待手机在同频干扰和邻频干扰情况下CDMA天线端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从而说明双模双待手机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CDMA接收机入口处的信噪比符合正常接收条件,提出了解决双模双待手机中GSM发射对CDMA接收干扰的办法,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从业务和功能、性能、可靠性要求、待机时间和通话时间等方面,介绍了GSM/CDMA1X双模移动台的标准由YD/T1394-2005和YD/T1395-2005更新为YD/T1394-2006和YD/T1395-2006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