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为研究实际工程中装配式钢骨增强微孔混凝土复合楼板的承载能力,通过静载试验,得到了其荷载-挠度曲线和裂缝长期发展特征,并对该复合楼板进行了配筋计算、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此外,采用有限元软件MARC对复合楼板进行了受力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吻合程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复合楼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轻质GK楼板设计与施工,通过加荷试验验证了楼板的承载力、挠度、裂缝等性能。  相似文献   

3.
楼板开裂是工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检验局部开裂后楼板的受力性能,本文通过现场堆载测试楼板的跨中挠度,判定楼板在静力荷载试验作用下是否处于弹性受力状态,卸载后挠度是否基本恢复,是否满足设计荷载作用下正常使用的要求。同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比较了楼板的抗力与作用效应比,现场荷载试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为楼板的安全性鉴定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4.
《低温建筑技术》2016,(8):89-91
以某商住楼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为例,随机选取两块开裂楼板进行静载试验,通过测试加载、卸载过程中,楼板的挠度、应变变化以及裂缝发展特征,分析了开裂楼板的变形性能、承载能力以及裂缝发展规律。根据静载试验结果和资料勘查,判定了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裂缝修补加固处理措施,为同类楼板裂缝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梁在加固前的裂缝对加固后梁长期挠度影响规律,从而为加固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是否满足结构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提供判断依据,先对4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预处理使其具有不同程度的开裂以模拟实际工程中梁在加固前已经带有裂缝的工况,然后用CFRP板粘贴加固,并在同一外荷载水平下进行200d的长期持荷试验,定期对各梁的跨中挠度与裂缝开展情况进行测量与记录。试验结果表明,不论加固前梁是否开裂,对最终挠度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加固前梁的初始挠度;加固前梁的开裂程度越大,加固后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附加挠度越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真实工程条件下装配式结构钢筋桁架叠合板的承载性能,通过堆沙方式加载,开展原位静载试验,得到叠合板上测点处的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变曲线和裂缝开展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钢筋桁架方向为受力主方向,加载至7.5 k Pa时板面出现裂缝,应变发生突变;加载至8.9 kPa时最大挠度发生在整板跨中处,为短方向计算跨度的14/10000,远小于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加载至8.9 kPa持荷数天,楼板带裂缝工作,状态良好,说明叠合板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住宅出现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问题,对开裂楼板进行裂缝普查,包括开裂楼板的裂缝分布测绘及裂缝宽度测读,以全面了解该楼楼板开裂状况并分析裂缝成因,在裂缝普查工作完成后,抽取开裂较为严重的楼板进行原位静载试验,通过观测加载前后楼板的挠度及裂缝发展状况,依据《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的相关条文,评定开裂楼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某工业厂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使用荷载发生改变,为确保结构使用阶段的安全性,以三块楼板静载试验为例,通过测试加载、卸载过程中楼板的挠度、应变变化以及裂缝发展特征,分析了楼板的变形性能、承载能力以及裂缝发展规律。本文以该钢筋混凝土楼板静载试验为背景,介绍了加载方案的确定,详细描述了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最后分析了试验结果并得出了试验结论,同时提出了加固建议。本试验案例可为同类结构试验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在三块楼板上施加均布荷载的试验,模拟某工程楼板改造后相应增设的矩形钢管搁栅及原有圆木搁栅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利用位移传感器测量的搁栅跨中挠度判断搁栅使用过程的安全可靠性,从而间接确定楼板改造方法的可行性。在试验基础上,回归出荷载-挠度曲线,回归曲线同试验曲线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楼板作为一个受力构件,一旦结构出现贯通裂缝,将给结构的使用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对损伤楼板进行安全性检测显得尤为重要。以福建省某框架结构为例,采用现场堆沙袋对楼板进行荷载试验,结合相关规范,对损伤楼板安全使用性能进行分析及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损伤楼板正常使用状态及承载力极限状态楼板变形及裂缝均满足规范要求,检验楼板满足结构安全使用性能要求。在实际工程中,楼板出现了贯通裂缝,需对其安全性进行检验时,可采用荷载试验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估。  相似文献   

11.
某小区房屋地下室加建夹层板,存在构造缺陷及板底多条裂缝,为此对夹层板进行了荷载试验。在加载、卸载过程中,夹层板未出现新生裂缝等异常情况,且原有裂缝最大变化量为增加0.02mm,最大宽度值为0.14mm,未超过检验允许值0.20mm;在全部荷载作用下,夹层板挠度基本呈线性变化,最大挠度值为2.17mm,未超过检验允许值8.75mm。同时,经PKPM软件计算分析,该房屋夹层板、剪力墙、框架梁、楼板及屋面板承载能力均满足现行设计规范要求。但因板底裂缝及在构造上的缺陷仍不能忽视,建议后续应采取有效的加固处理措施,确保夹层板安全可靠,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一个四边简支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大比例模型进行了试验,并对其变形特征、裂缝分布、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均布荷载-挠度曲线近似为两折线,当拼缝之外的裂缝(垂直预应力方向裂缝和斜向裂缝等)出现时,曲线发生明显转折,楼板刚度迅速降低,因此,楼板的开裂荷载应取拼缝之外的裂缝出现时所对应的荷载;楼板开裂前,荷载主要由预应力方向承担,预应力的存在提高了楼板的开裂荷载,但降低了楼板的延性,楼板首次开裂便出现了大量斜裂缝;楼板破坏时的裂缝分布和破坏形态具有典型的塑性铰线特征。基于塑性绞线理论,推导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四边简支单向预应力双向配筋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极限承载力公式与塑性绞线形成位置,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新型预制预应力带肋叠合板(简称预应力叠合板),适用于民用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楼板,为得到该预应力底板和预应力叠合板的荷载-挠度曲线、裂纹发展规律及破坏特征等力学性能,并为实际工程运用提供依据,采用均布加载方式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底板加载至施工荷载时,4. 5m板跨预应力底板跨中挠度为20. 50mm,满足施工要求,6. 4m板跨预应力底板跨中挠度为72. 13mm,需增设支撑;在正常使用荷载下,预应力叠合板跨中挠度小于规范限值,板底未开裂;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新旧混凝土交界面结合良好,未出现裂缝、滑移等剪切破坏现象,预应力钢丝未发生滑移和脆断,有较大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14.
李海燕 《山西建筑》2007,33(17):73-74
通过实例介绍了楼板整体结构静载荷试验的试验方案、操作方法及过程,并阐明了该方法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作用,介绍了试验结论,对工程中出现的楼板结构裂缝提出了处理建议,以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5.
《工程质量》2017,(4):65-68
对某工程地下车库顶板进行静载荷试验,测得楼板挠度值。对楼板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值进行理论计算。将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结果显示该楼板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某建筑地下室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无梁楼盖的部分区域进行了现场原位加载试验,以楼板的挠度检验实测值和裂缝作为评判其是否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要求的依据,并对该地下室楼盖的结构性能进行了复核、验证,为了解工程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轻质芯模混凝土叠合密肋楼板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对由混凝土梁四边支承的轻质芯模混凝土叠合密肋楼板的足尺模型进行了竖向加载试验。观测楼板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以及楼板破坏过程,分析楼板的荷载-挠度曲线、荷载-钢筋应变曲线以及楼板的安全性和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加载到破坏的整个过程中,楼板的裂缝逐渐开展,挠度缓慢增大,楼板表现出良好的延性破坏特征;同时楼板呈现出明显的双向板受力特征,主肋表现出T形截面梁的受力特征;楼板具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和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主要重点介绍了对植筋粘结锚固结构静载试验的方法,为植筋锚固建筑物的检测鉴定与加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并对一植筋粘结锚固实际工程进行了现场静载试验,试验表明:植筋锚固后的梁及楼板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挠度值及裂缝宽度远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满足承载力要求,从而验证植筋技术的适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刘明学  徐福泉 《建筑科学》2003,19(5):26-28,31
某砖结构房屋在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很多楼板支座位置的上表面存在严重的横向裂缝,且部分已断裂。为保证加固质量,检验楼板目前的受力性能,评估承载力,为加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其进行现场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支座边的裂缝严重削弱了板的承载力,降低了楼板的刚度,导致楼板的挠度过大。最后,介绍了对其进行的针对性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内嵌CFRP筋加固木梁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设计并制作了3个木梁试件,开展了6年的持荷试验,持续测试了木梁的跨中挠度变化和纯弯段木材的蠕变发展,并记录了环境温湿度变化对木材中和轴位置应变增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木梁和加固木梁的初始缺陷均对其长期性能有重要影响,跨中不存在初始缺陷的加固木梁的挠度小于未加固对比木梁;而跨中存在明显初始缺陷的加固木梁的挠度高于未加固对比木梁,并在跨中木节周围出现了明显裂缝。根据试验结果对经典蠕变模型中的材料参数进行了拟合,拟合后的模型预测的木梁跨中挠度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