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低位三角洲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体,通常发育在主要物源区前方,处于深湖相泥岩包围中,但有别于深水重力流沉积。对胶莱盆地下白垩统莱阳组的岩心描述中,发现莱阳组湖侵期水南段沉积期湖平面频繁变化的标志——深水沉积中与暗色泥岩互层的一些浅水标志,如雨痕、泥裂、冲刷泥砾等;在水南段单井相分析中发现,大套的暗色泥岩中发育非重力流沉积砂体;在水南段野外露头的观察描述中也发现干裂、雨痕等浅水暴露标志的沉积构造与暗色泥岩互层。水南段深湖半深湖相中发育低位三角洲砂体,可以形成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成因及含盐地层层序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水位期沉积盐岩、膏岩、低位三角洲与扇三角洲,从而形成纵向上深湖泥岩与蒸发岩、低位砂岩的频繁互层沉积。根据岩心资料、盐岩沉积序列特点及沙三段沉积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特点,认为盐岩为浅水蒸发成因。深水相泥岩与浅水成因的盐岩频繁互层表明沙三段沉积期湖平面变化频繁。基于盐韵律特征划分准层序的方法,使得层序地层划分更为符合东濮凹陷含盐地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沙三段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水位期沉积盐岩、膏岩、低位三角洲与扇三角洲,从而形成纵向上深湖泥岩与蒸发岩、低位砂岩的频繁互层沉积。根据岩心资料、盐岩沉积序列特点及沙三段沉积期古气候和古环境特点,认为盐岩为浅水蒸发成因。深水相泥岩与浅水成因的盐岩频繁互层,说明沙三段沉积期湖平面变化频繁。基于盐韵律特征划分准层序的方法,使得层序地层划分更为符合东濮凹陷含盐地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沙三段盐岩成因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东濮凹陷沙三段(Es3)发育盐岩和膏盐岩,岩心观察见有冲刷面、泥裂、波痕等浅水和暴露标志,地震剖面显示有低位楔、削截面、下超等湖岸线进退现象,说明Es3沉积期古湖泊水体深度变化大。高水位期沉积深灰色、暗色泥岩与少量重力流砂体,低水位期沉积盐岩、膏岩,发育低位三角洲与扇三角洲沉积.纵向形成深湖泥岩与蒸发岩、低位砂岩的频繁互层。分析认为,盐岩为浅水成因,盐源为周边隆起的中、下奥陶统。这一认识不同于过去“高山深盆”、“深水成盐”和“海相成因”的观点,将给东濮凹陷沉积古地理、古环境研究带来新的认识。图6表3参13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岩心观察及精细的层序地层对比表明,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的盐岩与暗色泥岩、膏泥岩及砂岩具有共生组合关系,盐岩是低水位期的沉积。在高水位期,盆缘沉积了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盆内沉积了深灰色泥岩和少量重力流砂体;在低水位期,湖盆面积缩小,许多地区暴露地表,从湖泊中心向周围沉积物依次为盐岩、膏岩、膏泥岩、碳酸盐岩、灰质泥岩和牵引流砂岩体。高水位和低水位的频繁变化导致深水暗色泥岩和低位盐、低位砂的纵向叠加。通过对高频振荡湖盆的古地理环境以及盐岩与砂体分布、盐岩分布与沉积中心的关系的研究,得出与以前"深水成盐"、"高山深盆"、"浊积成砂"等不同的新概念,对确定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东营凹陷深陷期层序特征及沉积充填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形成于湖盆深断陷期的东营凹陷沙三段-沙二段下亚段可划分出三个深断陷型层序,三个层序结构相似,由低位体系域、湖扩展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层序的主要特征是发育数量众多的低位扇砂体、区域分布的油页岩和深湖相泥岩及大型的进积三角洲砂体。层序纵向上叠加使盆地边缘形成明显的砂泥岩旋回性沉积,盆地中心主要为泥岩夹浊积砂岩。层序中发育的各类低位扇砂体、深水浊积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砂体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是形成岩性油藏最有利的砂体类型。构造坡折带是控制各类砂体发育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构造坡折带附近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统—下渐新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指数、沉积古地形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白云凹陷古近系主要层序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层序与恩平层序是属于两个不同演化阶段的层序。文昌层序是断陷期沉积,低位体系域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3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恩平层序属于断陷向坳陷转换期的沉积,低位体系域在构造高部位发育河道充填沉积,在凹陷内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和南部2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敦煌盆地五墩凹陷周缘下侏罗统露头发育特征对于凹陷物源体系分析及沉积相带划分有重要意义,野外露头实测结果表明,受构造条件、古气候和物源的影响,侏罗系露头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浅-半深湖相沉积,纵向上沉积物粒度变化较快。早侏罗世,大山口组沉积受三危山边界断裂控制,早期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沉积速率快;中晚期湖平面持续上升,沉积物粒度变细,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相沉积。三危山在燕山晚期挤压抬升及喜山期走滑挤压,造成大山口组底部冲积扇及扇三角洲平原相地层出露地表。五墩凹陷洼陷带内扇三角洲前缘楔状砂或浊积砂体储层及半深湖相烃源岩垂向叠置,横向相变连接,是潜在的油气富集区,具备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始新统-下渐新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钻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指数、沉积古地形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白云凹陷古近系主要层序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层序与恩平层序是属于两个不同演化阶段的层序.文昌层序是断陷期沉积,低位体系域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3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恩平层序属于断陷向坳陷转换期的沉积,低位体系域在构造高部位发育河道充填沉积,在凹陷内发育滨浅湖相沉积;湖扩体系域发育中深湖相沉积;高位体系域沉积期有北部和南部2个物源体系,发育(扇)三角洲-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八面河油田北区、广北区沙河街组主要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有前三角洲湖相泥岩、远砂坝、河口砂坝、三角洲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分流间湾、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滨浅湖滩砂、粒屑滩、滨浅湖砂坝、滨浅湖泥岩等微相类型,本文重点对北区、广北区沙三段、沙四段沉积微相的展布与演化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沙三段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等7种沉积相类型。从沉积相平面分布来看,沙三早、中期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相,南部缓坡带发育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相,东西轴向发育东营三角洲和高青三角洲沉积,盆地内部半深湖—深湖环境内发育湖底扇相。沙三晚期湖盆萎缩,深湖、半深湖范围缩小,各类骨架砂体自盆缘向盆内形成有利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北部为一勘探程度较高6号地区,地震测网密度已达0.5 ×0.5(km)。钻探已经表明本区为油气富集区。东濮凹陷是一个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的断陷盆地,下第三系地层最大沉积厚度可达7,000m。这套地层自下而上表现为两大沉积旋回,在这两次旋回的中期发育了四套盐湖相沉积,即盐膏相,偏泥相、偏砂相和砂砾相,它们构成本区主要生油层系和重要的储集层系。因此查清这四套沉积相的分布是有重要价值的。利用各种特殊处理的地震信息与岩相的关系,并依据钻井资料对岩相加以标定,可以预测这四套盐湖沉积相的分布。由于岩盐的沉积速率很高,通常只在活动性的构造条件下才适应这种沉积环境。东濮凹陷完全具备这种构造条件。本区主要生油次凹的沉积速率可高达0.26mm/a。本区各成盐岩期的盐膏岩受二级断层活动的控制,都分布在二级断层的下降盘。四套盐湖相的沉积规律相同,相带均呈环带状。由湖盆边缘至沉积中心,岩性由粗变细,岩相由砂砾相→偏砂相→偏泥相→盐膏相,即由碎屑岩沉积序列变到化学沉积。  相似文献   

13.
沅江凹陷古近纪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震、测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洞庭湖盆地沅江凹陷古近系古新统桃源组及始新统沅江组、汉寿组及新河口组进行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研究,首先可将古近纪划分为2个Ⅲ级层序、5个体系域,桃源组和沅江组构成层序I,汉寿组和新河口组构成层序Ⅱ。层序Ⅰ沉积于盆地断-坳期,与下伏上白垩统分水坳组多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彼此间为典型的Ⅰ型层序界面,发育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相沉积,湖泊沉积范围广,湖相暗色泥岩沉积是盆地主要烃源岩。层序Ⅱ形成于盆地坳陷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相沉积,之后凹陷开始萎缩。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层序Ⅰ中部的湖进体系域中上部和高水位体系域中下部位置,并且集中在层序Ⅰ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和低水位体系域底部。凹陷深洼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及湖泊三角洲砂体储层,是油气的有利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4.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以及在岩石类型和矿物成分上的特征,将泌阳断陷双河—赵凹地区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划分为三个Ⅱ型层序,由南往北呈现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的沉积体系空间配置。泌阳断陷陆相地层层序的体系域具有四分性,其准层序组类型有四种:低位加积型、退积型、高位加积到和进积型。在综合利用研究区钻井、测井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下第三系核三上段地震相平面展布特征,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并由此归纳出研究区核三上段的沉积模式。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三个陆相层序发育的共同特点,建立了泌阳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地层岩相格架模式;在连井剖面展序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编制了研究区目的层段的年代层序地层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盐岩最发育的凹陷,其古近系沙河街组主要发育有4套累计超过1 000 m厚的盐岩,其成因颇受争议.通过沉积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盐岩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相间发育,泥页岩的V/(V+Ni)平均比值为0.736(基本分布在0.64~0.81),其中发育有石盐漏斗晶体并夹有砂质碎屑流块状砂岩等特征,表明具纹层状沉积构造的泥页岩形成于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盐岩与泥页岩之间没有侵蚀暴露面,泥页岩层面上也没有干裂沉积构造,盐岩厚度大且较纯净,从而推断盐岩和与其相邻的泥页岩的沉积环境一样,都是半深湖-深湖的强还原环境.纵向上,盐岩发育于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盐岩发育期也是东濮凹陷的主要裂陷期和扩张期;横向上,盐岩分布于凹陷中央,与凹陷边缘沉积的砂岩呈彼消此长的关系,泥页岩则主要分布于砂岩和盐岩之间的较广阔地区.即盐岩的沉积中心、凹陷的沉积中心及凹陷的沉降中心三者基本一致,盐岩发育期也是湖盆发育的鼎盛期.沉积学的证据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的观点.在连续沉积的盐岩段,从老地层到新地层,δ37Cl值没有出现逐渐减小的特征,而是呈不规律的变化,说明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盐岩应是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一定水深环境中形成的,即"深水成盐".通过与现代峡谷型湖泊和人工河道水库的对比,说明在盐岩发育期东濮凹陷应具较明显的湖水分层特征--"深水成盐"的基础和基本形式,从理论上也支持东濮凹陷盐岩"深水成盐"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7.
Capella地区整体表现为一"东断西超"狭长型断陷湖盆,具有缓坡带发育多种沉积相带类型、地震反射特征复杂多变以及湖盆短轴方向存在距离短、多源碎屑物叠置区分难度大的特点。传统断陷湖盆地震相模式在Capella湖盆陡坡区和长轴入口区的沉积相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缓坡区和湖心区识别不同相带沉积物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文章对研究区断陷湖盆自身发育特点和地震相模式建立的难点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针对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断陷湖盆不同地带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不同相带地震相特征和彼此间的差异,最终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狭长型断陷湖盆的地震相模式,为后人对此类断陷盆地沉积相解释、评价以及储层预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丹  陈永成  潘克  于兰 《特种油气藏》2007,14(2):36-39,48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沙四段层序格架,划分体系域,明确沙四段沉积体系特征及展布。阐明了沙四时期凹陷西侧为主要物源供给区,发育4个主要物源,形成了沈257.沈225、沈267、沈278等扇三角洲砂体。指出了沙四段主要为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水进体系域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沉积体系。冲积扇、扇三角洲平面上分布在凹陷的西部斜坡带,浊积扇则分布在湖盆中心。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