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与置入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缓释化疗组(A组,32例)和支架组(B组,31例)。A组在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B组在内镜下置入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及梗阻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定期复查内镜,随访18个月比较患者生存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开始A组有效率高于B组,8周后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热、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痛、纵膈脓肿、食管气管瘘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开始A组生存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镜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能够有效减轻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冲击波配合足底康复训练对跟痛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2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康复科的跟痛症患者105例,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三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行冲击波治疗同时配合足底康复训练;对照A组仅进行足底康复训练;对照B组仅进行冲击波训练。治疗结束后评价各组治疗效果,随访期间统计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A总有效率为54.3%;对照组B总有效率为74.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组间比较,单纯冲击波治疗的对照组B疗效要优于单纯足底康复训练的对照组A,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期间复发2例,复发率为5.71%,对照组A复发8例,复发率为22.86%,对照组B复发3例,复发率为8.57%,对照组A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合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配合足底康复训练治疗跟痛症效果好,优于单纯冲击波和足底康复训练,同时,冲击波具有预防跟痛症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90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先予以新辅助化疗后再进行手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CR+PR例数为29例,有效率为64.5%。新辅助化疗毒副作用以Ⅰ、Ⅱ为主。2组1年复发率及生存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2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降低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赵殿鹏  智春升 《现代仪器》2015,(2):46-47,55
目的 :观察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与桡骨小头切除术治疗Mason III型和IV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在2010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Mason III型和IV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桡骨小头切除术和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比较2组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桡骨小头假体置换组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的有21例,良的有20例,肘关节恢复功能优良率为91.11%,明显高于切除术组患者的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肘关节的屈伸度以及前臂后旋度上,假体置换组患者亦明显优于切除术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术后假体置换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2%,明显低于行桡骨小头切除术组患者的15.5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术治疗Mason III型和IV型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效果明显,术后患者肘关节的屈伸度以及前臂后旋度均较大,使患者肘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动脉成形重建术治疗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对2010年7月到2012年6月择期行外科手术的随访时间在3年以上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式分为全肺切除术组(A组),肺动脉成形重建术组(B组),比较两组疗效及1年、3年生存率。结果:A组感染发生率23.33%、肺不张以及胸腔出血发生率26.67%,B组感染发生率7.69%、肺不张以及胸腔出血发生率5.7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1年、3年生存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动脉成形重建术可有效地治疗肺血管受侵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特点,总结临床个体化诊治思路。方法:以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确诊为乳腺癌且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时间3年以上。按照患者分子分型,将其分别纳入Luminal A型组、LuminalB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及三阴型组,对比各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总结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特点。结果:89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Luminal A型42例,Luminal B型19例,HER-2过表达型13例,三阴型15例。HER-2过表达型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均高于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组、三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R-2过表达型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高于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组,其无病生存率、生存率低于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组;三阴型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高于HER-2过表达型组、Luminal A型组、LuminalB型组,其无病生存率、生存率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预后存在明显差别,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乳腺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内外侧联合入路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为肱骨髁间骨折治疗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132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B组)各66例,实施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变化,并于术后1年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4 h出血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26±2.75)个月,A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低于B组的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运动范围及Meyo评分均较术前上升,A组屈曲、屈曲/伸展范围、旋前、旋前/旋后范围较B组上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优良率为77.27%,高于B组的6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相比,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具有更佳的安全性与更为理想的术后恢复效果,可有效保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CA724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68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在腹腔镜D2根治术的基础上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预后情况、CA724表达水平以及阳性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CA724水平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0.53%)高于对照组患者(4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89,P=0.158);研究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78.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56.67%),复发转移率(18.4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6.266,P=0.048、0.012);两组患者术后的CA724表达水平和阳性率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χ2/t=5.643、6.546,P<0.001);CA724的表达平与患者的疗效及三年生存率呈负相关(r=-0.625、-0.732和-0.832、-0.839,P均<0.001),与患者的复发、转移率呈正相关(r=0.662和0.873,P均<0.001)。结论:血清CA724的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新辅助化疗结合腹腔镜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当CA724的表达水平及阳性率较低时,提示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直径股骨头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早期不稳定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7例THA术后早期不稳定接受翻修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股骨头假体直径,将采用36 mm直径股骨头假体翻修的54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28 mm直径股骨头假体翻修的63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Harris评分变化及术后1年关节活动度及假体脱位、假体磨损情况,分析大直径股骨头假体的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A组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年关节活动度、假体磨损率高于B组,其假体脱位数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直径股骨头假体在THA术后早期不稳定翻修术中具有确切的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且能够明显降低假体脱位风险,但较大的直径可能加剧假体磨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恶性卵巢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远期疗效,为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113例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恶性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手术情况、术后化疗情况、术后月经及妊娠情况,并比较不同手术方案、病理类型、化疗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113例患者中,卵巢上皮性癌10例(8.85%)、交界性卵巢肿瘤45例(39.82%)、恶性生殖细胞肿瘤46例(40.71%)、性索间质细胞肿瘤12例(10.62%);34例(30.09%)接受全面分期手术,26例(23.01%)接受不全面分期手术,其余53例(46.90%)未行分期手术;61例(53.98%)接受术后化疗,52例(46.02%)未接受术后化疗;患者随访时间60~10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2.03±6.04)个月,其中15例复发,复发率为13.27%,复发患者病理类型均为交界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患者复发率为33.33%(15/45),其复发率高于其他病理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3例患者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3.54%,死亡患者病理类型均为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手术情况对患者术后月经情况无明显影响,接受术后化疗的患者,其月经异常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化疗的61例患者中,33例患者共妊娠37次,其中1次稽留流产,1次早产;术后未化疗的52例患者中,29例患者共妊娠32次,其中1次早产;患者子代均健康无畸形。患者月经恢复后FSH、LH均较停经期间降低,其E2较停经期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卵巢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远期疗效,对患者妊娠及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术后化疗可能对患者卵巢功能存在一定影响,但该影响具有可逆性,患者月经恢复后激素水平亦可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1.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s a surgical technique that produces large volumes of new bone by gradually separating two osteotomized bone segments. A previously proposed mechanical-based model that includes the effect of pre-traction stresses (stress level in the gap tissue before each distraction step) during limb lengthening is used here.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tissue distribution dur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different species (sheep, rabbit) and in the human are compared numerically to predict experimental results. Interspecies differenti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ize, distraction protocol, and rate of distraction, among others, are chosen according to experiments. Tissue distributions and reaction forces are then analysed as indicators of the healing pattern.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in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findings regarding both tissue distribution and reaction forces. The ability of the model to qualitatively predict the two animal models and the human healing pattern in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dicates its potent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mechanics in this complex proces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在胎儿四肢畸形检出率,总结检查技巧。方法 :回顾于我院进行妊娠中晚期产前超声检查的1439例孕妇资料。结果 :1439名研究对象中,四肢畸形39例,超声检出四肢畸形37例,其中四肢完全缺如,双下肢缺如,桡骨缺失,尺骨缺失,缺指,缺趾,裂手或裂足,胫骨缺失,足内翻检出率为100%,四肢短小畸形漏诊1例,多指漏诊1例,漏诊率为5.1%。结论 :连续顺序追踪法可提高检出率,应注意检查规范,连续不间断地进行排查。如遇胎儿姿势不适合检查或是伸展不够完全时,可活动后再行超声检查,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3.
14.
用于大气遥感探测的临边成像光谱仪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分析了大气临边成像光谱探测的原理,依据应用要求设计研制了光栅色散型紫外/可见临边成像光谱仪原理样机。该样机采用宽波段折射式消色差前置望远光学系统与改进的Czerny-Turner光谱成像系统匹配的结构形式,工作波段为540~800nm(一级光谱)和270~400nm(二级光谱),通过切换紫外、可见带通滤光片来实现两个波段分别探测,质量为8kg,体积为450mm×250mm×200mm。用该样机进行了实验室光谱实验,并对光谱分辨率进行了分析,测量了该样机的实际光谱分辨率。测量结果表明,该样机的实际光谱分辨率为1.3nm,接近其理论光谱分辨率1.12nm,满足设计指标1.4nm的要求,并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等特点,适合空间遥感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人类肢体运动学为出发点,按照人体上肢的运动机理,从自由度(DOF)的角度研究和探讨工程机械工作装置的创新设计思路,并以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提出了创新设计后的设计模型和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16.
面向上肢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人机交互应用场景,针对单一传感器难以准确、稳定跟踪上肢运动轨迹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惯性传感器与Kinect传感器的多模感知融合方案;为解决惯性传感器在轨迹跟踪过程中的累积误差问题,提出了多项式补偿与零值约束相结合的误差修正算法;针对Kinect传感器深度图像成像质量影响骨骼跟踪效果的问题,提出了变参数像素滤波器对深度图像进行修复。通过惯性传感器运动实验,验证了累积误差修正算法的有效性,X轴位移误差为7.8 mm;深度图像修复结果表明,深度像素损失点数减少约50%,图像更为清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深度图像能够有效跟踪骨骼运动轨迹;最后,通过轨迹数据融合实验验证了基于多模感知的上肢运动轨迹跟踪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计算时延仅1.2 s。  相似文献   

17.
张建国  王新亭 《机械设计》2004,21(Z1):175-176
使用基于普通摄像机的多维摄像系统,实现了基于体表标记点测量方法的上肢关节运动分析.根据RBA理论,建立了7自由度上肢运动模型.利用重构得到的标记点的空间数据,获得空间运动参数,建立了关节坐标系,并提出关节转角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下肢运动信息获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智能下肢假肢的设计中,需要获取足够的下肢运动信息,而ADXL203作为一种采用集成微电子机械系统(iMEMS)技术的加速度传感器,非常适合于下肢运动姿态的测量。通过分析和研究微型加速度传感器ADXL203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设计了基于两个ADXL203传感器的下肢运动姿态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准确测试人体大腿、小腿的倾角,并通过运算得到膝关节的屈伸角度和角速度。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非常适合于下肢运动信息的获取,并具有体积小、反应快速灵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DSP的三肢体机器人关节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TI公司的TMS320LF2407设计了一种直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器,以实现三肢体仿生步行机器人11个运动关节的伺服控制.首先采用遗传算法对电机的PID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关节运动转角轨迹进行离散化,电机运动控制采取分段PID的策略,以减小关节转角误差.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出的控制器工作性能稳定,能够满足机器人运动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下肢假肢运动意图识别方法常使用多模态传感器信号,带来一定的复杂性以及模式转换识别一般带有滞后性,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下的智能下肢假肢运动意图识别方法。在对单侧下肢截肢者运动模式进行了重定义后,仅使用惯性传感器,采集健肢侧处于摆动相的时序数据。选择高斯混合-隐马尔可夫模型作为分类器,对下肢假肢的运动意图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模式空间中的一组基模式:平地行走、上坡、下坡、上楼和下楼5种稳态模式中,识别率达到98. 99%,在包含5种稳态模式和8类转换模式的13类运动模式中的识别率可达到96. 92%。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下肢假肢运动意图识别性能上有较大提升,帮助单侧下肢截肢者实现自然、流畅、稳定的行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