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2):39-39
以甜菜糖蜜为原料进行谷氨酸发酵时,发酵培养基预先配加100μg/L以上的纯生物素,是为了削弱每批原料中生物素含量变化不易掌握的影响,使每批发酵培养基中的生物素都处于生物素已知的大过量状态,再进行人为的强制控制,易于稳产、高产;与此同时,高浓度的生物素还能激活丙酮酸羧化酶,强化CO2固定反应,有利于提高转化率。这样,通过高生物素与大接种量相结合,促进菌体迅速繁殖,而在对数生长早期(5h左右)及时加入相对高一些的生长抑制剂吐温60(约0.2%),拮抗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导致形成磷脂合成不足的不完全的细胞膜.经再度倍增,细胞伸长、膨大、完成谷氨酸非积累型细胞向谷氨酸积累型细胞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利用甜菜糖蜜进行肌苷发酵的初探。其结果甜菜未经处理的不产肌苷;经不同方法进行处理的产肌苷,在摇瓶发酵肌苷产量可达10—14克/升  相似文献   

4.
5.
《发酵科技通讯》2007,36(2):31-31
谷氨酸发酵中常用的生物素源有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又分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  相似文献   

6.
根据甜菜糖蜜谷氨酸发酵后提取过程产生黄色烟雾的现象,结合发酵生产原理、工艺控制和糖蜜原料分析,找出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3):4-4
众所周知,生物素是控制L-谷氨酸积累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生物素作为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限速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影响到磷酯合成,细胞膜的形成,所以为了形成有利于谷氨酸向外渗透的细胞膜,希望磷脂合成不足,因而必须控制生物素亚适量。  相似文献   

8.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2):23-23
在谷氨酸发酵中,控制生物素亚适量的本质作用是调节细胞膜的渗透性。生物素作为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了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磷脂的合成。当生物素控制亚适量时,脂肪酸合成就不完全,导致磷脂合成不完全。而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当磷脂含量减少到正常量的一半左右时,细胞发生变形,谷氨酸能够从胞内渗出,积累于发酵液中。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生物素是控制L-谷氨酸积累量高低的重要因素。生物素作为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限速反应的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合成,从而影响到磷酯合成,细胞膜的形成,所以为了形成有利于谷氨酸向外渗透的细胞膜,希望磷脂合成不足,因而必有控制生物素亚适量。  相似文献   

10.
《发酵科技通讯》2010,(4):10-10
谷氨酸发酵中菌体先行繁殖,生物素由丰富向贫乏过渡。在发酵7h~10h后,生物素处于贫乏状态,长菌型细胞开始向产酸型细胞转变,通过再度分裂增殖,形成有利于谷氨酸由胞内向外渗透的磷脂合成不足的细胞膜,细胞出现伸长,膨大的异常形态,随之开始产酸。此后,异常形态逐渐增多,产酸速度加快。到发酵16h-20h,生物素基本耗完,完成了谷氨酸非积累型细胞向谷氨酸积累型细胞的转变,除去了渗透的障碍物,OD值稳定,产谷氨酸量直线上升,直至发酵结束。  相似文献   

11.
《发酵科技通讯》2011,40(4):15-15
谷氨酸发酵中菌体先行繁殖,生物素由丰富向贫乏过渡.在发酵7h-10h后,生物素处于贫乏状态,长菌型细胞开始向产酸型细胞转变,通过再度分裂增殖,形成有利于谷氨酸由胞内向外渗透的磷脂合成不足的细胞膜,细胞出现伸长,膨大的异常状态,随之开始产酸。此后,异常形态逐渐增多,产酸速度加快。到发酵16h-20h,生物素基本耗完,完成了谷氨酸非积累型细胞向谷氨酸积累型细胞的转变,除去了渗透的障碍物,OD值稳定,产谷氨酸量直线上升,直至发酵结束。  相似文献   

12.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4):44-44
在生长的什么阶段添加青霉素或表面活性剂和添加的浓度是影响产酸的关键。必须在药物添加后,再次进行适度的增殖,完成谷氨酸非积累型细胞向谷氨酸积累型细胞的转变。添加青霉素或表面活性剂的时间与浓度,因菌种、接种量、培养基与发酵条件而异。添加时间,一般考虑在接种后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早期(3h-6h)添加。  相似文献   

13.
《发酵科技通讯》2010,(1):52-52
控制细胞渗透性有以下几种方法: (1)化学控制法 ①控制磷脂的合成,导致形成磷脂合成不足的不完整的细胞膜。 a、生物素缺陷型:使用生物素缺陷型菌株进行谷氨酸发酵,控制生物素亚适量。  相似文献   

14.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3):25-25
几乎所有的谷氨酸产生菌都不含淀粉酶,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可以作为谷氨酸发酵碳源的有: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醋酸、乙醇等,其中以葡萄糖、蔗糖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2):43-43
以糖质原料发酵谷氨酸时,糖酵解经进EMP及HMP两条途径进行,生物素充足菌HMP所占的比例是38%,控制生物素亚适量的结果,发酵产酸期,EMP所占比例更大,HMP所占比例约为26%。生成丙酮酸后,一部分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一部分同定CO2生成草酰乙酸或苹果酸,草酰乙酸与乙酰CoA在柠檬酸合成酶的催化作用下,缩合成柠檬酸,继而生成异柠檬酸,再经氧化还原共轭的氨基化反应生成终产物谷氨酸。  相似文献   

16.
谷氨酸发酵中菌体先行繁殖,生物素由丰富向贫乏过渡.在发酵7h~10h后,生物素处于贫乏状态,长菌型细胞开始向产酸型细胞转变,通过再度分裂增殖,形成有利于谷氨酸由胞内向外渗透的磷脂合成不足的细胞膜,细胞出现伸长,膨大的异常状态,随之开始产酸。此  相似文献   

17.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2):51-51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有:(1)培养基构成种子培养基要求含有丰富的氮源,足够的生物素,少量的碳源,以利菌体生长,如果糖份过多,菌体代谢活动旺盛,产生有机酸,使pH值降低,菌种容易衰老。  相似文献   

18.
《发酵科技通讯》2009,38(1):4-4
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有: (1)培养基构成种子培养基要求含有丰富的氮源,足够的生物素,少量的碳源,以利菌体生长,如果糖份过多,菌体代谢活动旺盛,产生有机酸,使pH值降低,菌种容易衰老。  相似文献   

19.
《发酵科技通讯》2010,(1):20-20
在正常培养温度下,菌体生长良好,当温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如30℃提高到40%),停止生长,而只产酸,具有这种特性的菌株就称为温度敏感型突变株。谷氨酸温度敏感型突变株的位置是发生在决定与谷氨酸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膜结构的基因上,发生碱基的转换或颠换,一个碱基为另一个碱基所置换,这样为基因所指导释出的酶,在高温下失活,导致细胞膜某些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从大豆糖蜜中进行高产乙醇酵母的筛选和鉴定,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研究。从大豆糖蜜中通过菌种的富集分离,TTC平板法初筛,耐乙醇能力及乙醇发酵能力的测定,筛选出一株乙醇产量达9.07%(V/V)的菌株P14。通过个体形态、菌落特征、生理生化及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将菌株P14鉴定为酿酒酵母。研究了大豆糖蜜浓度及添加氮源和无机盐对酿酒酵母P14发酵生产乙醇的影响及酿酒酵母P14对大豆糖蜜中低聚糖的利用,结果表明大豆糖蜜浓度、添加氮源和无机盐对乙醇发酵影响显著,最佳的大豆糖蜜浓度为40%,添加氮源为1.2 g/L的蛋白胨;补加的无机盐为0.4 g/L MgSO4。在此培养基中发酵72 h后,糖蜜中90.10%的葡萄糖,91.23%的蔗糖,92.56%的棉籽糖和96.97%的水苏糖被酵母利用。因此大豆糖蜜中筛选出来的酿酒酵母P14具有较强的利用大豆糖蜜中的大豆低聚糖发酵产生乙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