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数据稀疏性,常用的评分矩阵填充方法主要是通过平均数、中位数等进行填充,该文提出一种新的评分矩阵填充方法。利用项目-属性矩阵计算用户对项目属性偏好,由于每个项目都有各自属性,从而可以获得用户对项目的偏好值,以用户平均评分为基准,实现对评分矩阵填充。基于填充后的评分矩阵,又考虑到用户兴趣爱好随时间会发生改变,因此引入时间因子,提出一种基于评分矩阵填充和时间因子的加权slope one算法(FTWSOA)。通过时间函数修正评分矩阵,优化的评分数据可以更好地体现用户兴趣爱好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在时间加权的评分矩阵下,计算出属性兴趣偏好,在共同评分很少甚至没有时,利用属性兴趣偏好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用户相似度。由于在共同很少或者没有时,原始评分矩阵中用户没有交集,而在属性兴趣矩阵下用户会存在交集,因此,使用参数λ将填充矩阵下的用户相似度和属性兴趣偏好矩阵下的用户相似度相结合得到最终的用户相似度,可以缓解在稀疏数据下相似度计算性能差的问题,最后使用加权slope one预测评分时,将时间衰减函数加入到预测公式中来优化预测评分公式。通过在MovieLens100k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相比于其他算法,FTWSOA算法准确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黄凯  张曦煌 《计算机应用》2017,37(5):1392-1396
针对传统基于时序效应的奇异值分解(SVD)推荐模型在对用户预测评分建模过程中只考虑评分矩阵,采用复杂的时间函数拟合项目的生命周期、用户偏好的时序变化过程,造成模型难于解释、用户偏好捕获不准、评分预测精度不够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综合考虑评分矩阵、项目属性、用户评论标签和时序效应的推荐模型。首先,通过将时间轴划分时间段,利用sigmoid函数将项目的阶段流行度变换为[0,1]区间上的影响力来改进项目偏置;其次,利用非线性函数将用户偏置的时序变化转变为阶段评分均值与总体均值偏差的时序变化来改进用户偏置;最后,通过捕获用户对项目的阶段兴趣度,结合其相似用户在此时间段对该项目的好评率,生成用户项目交互作用影响因子,实现用户项目交互作用的改进。在Movielence 10M和20M电影评分数据集上的测试表明,改进模型能更好地捕获用户偏好的时序变化过程,提高评分预测准确性,均方根误差平均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3.
何明  孙望  肖润  刘伟世 《计算机科学》2017,44(Z11):391-396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可以根据已知用户的偏好预测其可能感兴趣的项目,是现今最为成功、应用最广泛的推荐技术。然而,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受限于数据稀疏性问题,推荐结果较差。目前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大多只针对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进行数据分析,忽视了项目属性特征及用户对项目属性特征的偏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聚类和用户兴趣偏好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根据用户评分矩阵与项目类型信息,构建用户针对项目类型的用户兴趣偏好矩阵;然后利用K-Means算法对项目集进行聚类,并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矩阵查找待估值项所对应的近邻用户;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项目相似度的加权Slope One算法在每一个项目类簇中对稀疏矩阵进行填充,以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进而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矩阵对用户进行聚类;最后,面向填充后的评分矩阵,在每一个用户类簇中使用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对项目评分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缓解原始评分矩阵的稀疏性问题,提升算法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技术在现实应用中遇到的数据稀疏性问题和局限性,充分挖掘用户评分特性,提出融合时间因素和用户评分特性的协同过滤算法(CF-TP)。引入用户偏好模型,将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转化为用户-项目偏好得分矩阵,以降低用户评分习惯差异带来的影响。在预测用户对项目的偏好得分时,充分考虑用户之间的非对称影响度,根据用户兴趣随时间的变化引入时间权重函数,以提高top-N推荐的准确率。基于HetRec2011和MovieLens1M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算法,所提算法在推荐结果的准确率、召回率、F1值上均有较大的提升,有效提高了推荐系统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萌  南志红 《计算机应用》2016,36(12):3363-3368
为了提高推荐算法评分预测的准确度,解决冷启动用户推荐问题,在TrustWalker模型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偏好的随机游走模型——PtTrustWalker。首先,利用矩阵分解法对社会网络中的用户、项目相似度进行计算;其次,将项目进行聚类,通过用户评分计算用户对项目类的偏好和不同项目类下的用户相似度;最后,利用权威度和用户偏好将信任细化为不同类别下用户的信任,并在游走过程中利用信任用户最高偏好类中与目标物品相似的项目评分进行评分预测。该模型降低了噪声数据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推荐结果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tTrustWalker模型在推荐质量和推荐速度方面相比现有随机游走模型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用户兴趣挖掘的准确性,实现更加精准的用户个性化推荐,提出一种融合标签和长短期兴趣的矩阵分解推荐算法。利用用户使用各标签的次数和生命周期挖掘用户的长短期兴趣,计算用户标签偏好值;利用用户标签偏好值比较用户间的兴趣,获得更加精准的用户间兴趣相似度;将用户间兴趣相似度引入矩阵分解模型,预测项目评分并进行推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挖掘出的用户兴趣比其它推荐算法准确。  相似文献   

7.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个性化推荐方法之一,但传统的推荐算法在计算目标用户邻居集时只考虑用户项目评分矩阵中的具体数值,没有考虑用户偏好以及用户评分与项目属性之间的关系,推荐精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偏好和项目属性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UPPPCF)。本算法在传统的用户项目评分矩阵基础上综合考虑用户偏好以及项目属性,把评分矩阵转变成基于用户偏好的用户项目属性评分矩阵,然后根据这一评分矩阵来计算目标用户的最近邻居集,克服了传统相似性计算方法只依靠用户评分值的不足,同时本文对预测值判定给出了一种有效的度量方法。在 MovieLen 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UPPPCF算法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中的不足,而且在推荐精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杨立  胡运红  邵桂荣 《计算机应用》2016,36(7):2011-2015
针对现有的推荐系统多采用近邻用户的偏好行为来预测当前用户的偏好,而不考虑用户的偏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影响了推荐准确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衰减与偏好波动的协同偏好获取方法。首先,基于时间因素、用户历史偏好等获取偏好衰减增量与衰减速度,并据此生成衰减函数,使用衰减函数对用户历史行为数据进行衰减修正;其次,基于用户的历史偏好分布获取其偏好波动幅度;最后,将衰减函数与偏好波动幅度分别加入到最近邻获取与偏好获取流程,协同为用户生成推荐列表。在大规模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与基于属性评分分布的协同过滤(RDCF)与最优Top-N的协同过滤(OTCF)相比,平均绝对误差(MAE)值分别降低了近6.42%和7.73%。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高推荐准确度,提升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9.
党博  姜久雷 《计算机应用》2016,36(4):1050-1053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仅通过使用用户评分数据计算用户相似度以至于推荐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以用户评分的平均值作为分界点得出用户间的评分差异度,并将其作为权重因子计算基于评分的用户相似度;其次,依据用户项目评分和项目类别信息挖掘用户对项目类别的兴趣度以及用户项目偏好,并以此计算用户偏好相似度;然后,结合上述两种相似度加权产生用户综合相似度;最后,融合传统项目相似度和用户综合相似度进行评分预测及项目推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基于用户评分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所提算法在数据集下的平均绝对误差值平均降低了2.4%。该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推荐算法精度以及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0.
《软件》2018,(1):110-115
对于基于二部图网络结构的算法忽视了兴趣偏好的影响,只考虑用户与项目之间的关系,结合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和二部图网络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修正的加权二部图推荐算法。在二部图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利用评分计算边权,充分考虑项目的度和用户共同评分项目的影响改进相似度公式。同时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用户在项目特征的偏好构建分类模型,根据其对初步得出的推荐列表进行评分修正。对比在Movie Lens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比其他算法能够提高推荐的准确性和推荐精度。  相似文献   

11.
User profiling is an important step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personalized news recommendation. Traditional user profiling techniques often construct profiles of users based on static historical data accessed by users. However, due to the frequent updating of news repository, it is possible that a user’s fine-grained reading preference would evolve over time while his/her long-term interest remains stable.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reason on such preference evaluation for user profiling in news recommenders. Besides, in content-based news recommenders, a user’s preference tends to be stable due to the mechanism of selecting similar content-wise news articles with respect to the user’s profile. To activate users’ reading motivations, a successful recommender needs to introduce “somewhat novel” articles to users.In this paper, we initially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user interests in real-world news recommender systems, and then propose a novel recommendation approach, in which th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reading preferences of users are seamlessly integrated when recommending news items. Given a hierarchy of newly-published news articles, news groups that a user might prefer are differentiated using the long-term profile, and then in each selected news group, a list of news items are chosen as the recommended candidates based on the short-term user profile. We further propose to select news items from the user–item affinity graph using absorbing random walk model to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the recommended news list. Extensive empirical experiments on a collection of news data obtained from various popular news website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method.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浪微博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网络,分析了衡量微博用户影响力的三个指标--粉丝数、User PR值以及用户活跃度,发现粉丝数分布和User PR值分布均服从幂律分布,活跃度分布不同于前两种分布。分别对三种排名靠前的用户及其发布的微博进行分析,发现排名靠前的用户中,User PR值的认证用户多于粉丝数;活跃度排名靠前的用户在广告营销活动中受到广泛的青睐;新浪微博用户乐于转发和评论他人的微博,微博中嵌入了大量的图片、视频和链接。  相似文献   

13.
用户聚类问题是在线用户行为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基于在线评分系统,用户声誉反映的是用户对产品打分的准确程度,用户——产品二部分网络结构反映的是用户对产品的品味偏好。结合声誉度量算法,分别采用DBSCAN方法和基于模块度的贪婪算法从用户打分准确程度和品味偏好角度进行用户聚类,提出一种一致性度量指标来衡量根据用户声誉与根据网络结构得到的两种聚类结果之间的联系。两个实证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根据用户声誉与根据网络结构得到的两种聚类结果是不一致的,说明打分准确程度相似的用户的品味偏好并不相似。  相似文献   

14.
潜在因子模型(LFM)以其优异的性能在推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LFM中除了使用交互数据以外,辅助信息也被引入用于解决数据稀疏的问题,从而提升推荐的性能。然而,大多数LFM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LFM在对用户进行建模时,忽略了用户如何根据其特征偏好对项目作出决策;第二,采用内积的特征交互假设特征维度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没有考虑到特征维度之间的关联。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推荐模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交互的用户属性偏好建模的推荐模型(UAMC)。该模型首先获得用户的一般偏好、用户属性和项目嵌入,然后将用户属性和项目嵌入进行交互,以探索用户不同的属性对不同项目的偏好;接着将交互过的用户偏好属性送入CNN层来探索不同偏好属性的不同维度的关联,从而得到用户的属性偏好向量;接着使用注意力机制结合用户的一般偏好和CNN层得到的属性偏好,从而获得用户的向量表示;最后采用点积来计算用户对项目的评分。在Movielens-100K、Movielens-1M和Book-crossing这三个真实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均方根误差(RMSE)上与稀疏数据预测的神经网络分解机(NFM)模型相比分别降低了1.75%、2.78%和0.25%,验证了在LFM的评分预测推荐中,UAMC在提升推荐精度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中存在评分数据稀疏和用户兴趣动态变化的问题,提出了融合时间加权信任与用户偏好的协同过滤算法.考虑到用户评分时间的不均匀,对时间权重进行改进,并将其融入到直接信任计算中,缓解用户兴趣动态变化的问题.通过信任传递得到的间接信任以及建立用户对项目标签的偏好矩阵得到用户之间的偏好相似度来缓解数据的稀疏...  相似文献   

16.
传统推荐算法主要关注推荐准确性,而用户对项目的不同偏好和多样性需求也影响着用户体验和满意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在计算项目相似度时结合了用户对不同项目的评分差异,以此可以提高项目相似度计算的准确性,根据用户历史评分数据和项目类别数据得到用户-类别权重矩阵,一方面以此计算基于熵的多样性,另外根据用户对项目的兴趣计算公式,生成一个降序排列的初始推荐序列,根据用户偏好误差门限,并结合用户-类别权重矩阵实现基于用户偏好的推荐,最终生成[N]个推荐的项目,同时保证准确率和多样性的前提下,提高用户满意度。在数据集movielens的多个版本上,与多个经典算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推荐精度和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个性化网站中很少考虑用户检索意图,检索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增量协同过滤推荐方法。该增量协同过滤推荐模型改进了最流行的推荐算法之一的协同过滤算法,并应用到个性化网站中。通过分析Web日志提取用户的浏览行为,将其归一化为用户对项目的评分值,并利用改进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得到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值,从中选择能够表现用户偏好的最近邻集合进行评分预测后对结果排序,将排序后的结果作为推荐列表返回给用户。最后设计增量更新算法实时有效地更新用户的历史偏好数据。实验表明,增量协同过滤推荐模型适用于个性化网站,利用该方法可以使推荐结果更加符合用户意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用户相似度计算精度和推荐准确性,缓解数据稀疏性,提出一种基于商品属性值和用户特征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该算法首先从用户对商品属性值的偏好出发,计算用户对商品属性值的评分分布和评分期望值,得到用户-属性值评分矩阵;同时利用数据相似性度量方法寻找用户特征邻居,填充用户-属性值评分稀疏矩阵,进而得出目标用户偏好的最近邻居集;计算用户对未评属性值的评分,将目标用户对商品所有属性值评分的均值进行排序,形成该用户的Top-N推荐列表。采用Movie Lens和Book Crossing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上效果较好,推荐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个性化商品推荐方法中普遍存在的推荐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集成用户信任度和品牌认可度的商品推荐方法(TBCRMI)。该方法通过分析用户的购买行为和评价行为,计算得到用户对商品品牌的认可度和用户自身的活跃度;然后利用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对用户进行聚类,并在此基础上融合用户信任关系,采用Top-K方法得到近邻关系;最后,依据近邻关系生成目标用户商品推荐列表。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使用Amazon Food和Unlocked Mobile phone两个数据集,选择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UserCF)、融合用户信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SPTUserCF)与合并用户信任的协同过滤算法(MTUserCF),对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多品牌综合推荐还是单一品牌推荐,TBCRMI在各项指标均优于目前常用的个性化商品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单一社交网络平台中推荐相似用户结果单一,对用户兴趣和行为信息了解不够全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和重启随机游走的跨平台用户推荐方法(URCP-KR)。首先,在分割、匹配出的目标平台图谱和辅助平台图谱的相似子图中,利用改进的多层循环神经网络(RNN)预测出候选用户实体,再综合利用拓扑结构特征相似度和用户画像相似度筛选出相似用户;然后,将辅助平台图谱中的相似用户的关系信息补全到目标平台图谱;最后,计算目标平台图谱中的用户游走到社区内每个用户的概率,从而得到用户之间的兴趣相似度来实现用户推荐。实验结果表明,与协同过滤(CF)算法、基于跨平台的在线社交网络用户推荐算法(URCP)和基于多开发者社区的用户推荐算法(UR-MC)相比,URCP-KP在推荐精确率及推荐多样性等方面均有所提高,推荐精确率最高可达95.31%,推荐覆盖率最高可达88.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