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全国政法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针对我国火灾频发的情况,发表讲话时说:“最近连续出这样的大问题,我的心情是很沉痛的,封建时代是要下罪诏的。”何谓罪诏?我国古代,每逢发生重大火灾时,皇帝颁发诏今,请文武大臣检讨防火工作的过失,直接对改善防火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当时叫做“诏求直谏”、研究历代名当然就建筑选址而言,也不一定都属于迷信。在某些情况下,选址是很重要的,选址不当,违背规范要求,确实是容易引起火灾的。宋庆历三年十一月初二(IO4年12月6日),开封府上清宫发生火灾。包拯上奏皇帝日:“人火天火同…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政法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针对我国火灾频发的情况,发表讲话时说:“最近连续出这样的大问题,我的心情是很沉痛的,封建时代是要下罪诏的。” 何谓罪诏? 我国古代,每逢发生重大火灾时,皇帝颁发诏令,请文武大臣检讨防火工作的过失,直接对改善防火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当时叫做“诏求直谏”。研究历代名臣奏议,也许对现代消防有某些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消防与生活》2007,(8):38-38
我国古代,每逢发生重大火灾时,皇帝颁发诏令,请文武大臣检讨防火工作的过失,直接对改善防火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当时叫做“诏求直谏”。研究历代名臣奏议,也许对现代消防有某些现实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古代皇帝通过诏、令、命、敕等各种文件指挥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消防治理作为国家公众事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皇帝非常重视并直接过问。有的皇帝还专门发布“罪已诏”,承担责任,并作出深刻检讨。西汉元帝在茂陵白鹤馆火灾后,专门发诏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皇帝就火灾承担责任的第一次“罪已诏”。诏书说,火灾降临,使我发抖,非常恐惧。检查灾变原因,完全在于我的过错。各部门的官员又不愿意指出我的过错,怎能令我醒悟?以致于此,现在的百姓频遭灾害,无法加以赈济,加上苛刻的地方官吏的烦扰和苛刻的繁琐法律条文的应用,使他们不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每逢发生重大火灾时,皇帝就要颁发诏令,请文武大臣直接提意见,当时叫做“诏求直谏”。研究历代名臣奏议,对现代消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汉武帝时,皇宫里的拍梁殿发生火灾。这座宫殿是召见文武百官之所,规模很大,被一场大火烧光了。汉武帝很着急,连忙召集群臣  相似文献   

6.
《消防与生活》2007,(12):38-38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结构,木结构的致命弱点是容易发生火灾。因此,防火就成了中国历代政府和民间百姓非常重视的大事。我国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6)
<正>诏书作为皇帝下达的命令,堪称"最高指示",绝对是"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不过,其中有一类特殊文本,即可称帝王"自我批评"的"罪己诏"。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即位后穷兵黩武,又好神仙方士,大造宫室,挥霍无度,致使民力枯竭,寇盗并起,天下板荡。晚年,巫蛊狱兴,卫皇后和太子刘据俱死于此,株连甚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建筑众多,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古代建筑是历史文脉的物化形式。然而古代建筑的防护是一项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诸多危及古代建筑安全的因素中,最具毁灭性的灾害之一就是火灾。由于我国古建筑大部分以木及砖木结构居多,因此最容易发生火灾。基于此,本文针对古建筑特点、古建筑难保存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木及砖木古建筑的防火策略。  相似文献   

9.
“火烧松明楼”是在我省大理巍山一带各族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则古老的民间故事.这是一则关于“火把节”来源的故事.也是一则以火为“助产婆”、导致我国古代西南边疆一个国家兴起的古老的故事.唐朝时期,在大理洱海地区有六个“诏”即:蒙舍诏(今巍山县南部地区,又名南诏)、蒙(?)诏(今巍山县北部和漾濞一带)、浪穹诏(今洱源县地区)、越析诏(今宾川县地区)、施浪诏(今洱源县三营地区或邓川青索地区)和邓赕诏(今洱源县邓川地区).六个诏各有一个诏主,也称诏王,是一母所生的6个彝族同胞兄弟.他们之中的大哥、蒙舍诏诏主皮罗阁,欲并吞5个弟弟的地域.父母去世后,以祭祖为名,在龙于山上,建盖了一座祭祀楼,叫做“松明楼”.然后派人持书通知5个弟弟,务于六月廿五日(星回节)赶来蒙舍诏松明楼祭祖,如不到,当以不孝敬父母罪,兴师讨伐.  相似文献   

10.
我国许多名楼宇,往往难逃厄运,或遭兵匪劫掠,或毁于战事。而火灾焚烧,则是古代无数楼阁的最大克星,无论楼阁如何壮丽,如何雄伟,只付一炬,就可使其灰飞烟灭。  相似文献   

11.
古建筑一般是指古人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长历史年代的寺、庙、殿、楼、塔等建筑,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的历史资料,是国家珍贵的文化遗产。它对于研究我国历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发展旅游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古建筑多为三、四级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低下,火灾荷载较大,如果发生火灾,火势较难控制,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加强对古建筑的防火管理,保护好古建筑不受火灾的侵害,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有关部门共同的职…  相似文献   

12.
《消防与生活》2011,(8):34-34
我国古代建筑形式多样,技艺精湛,但大多采用木构架结构,其致命弱点是容易发生火灾。因此,防火就成了中国历代政府和民间百姓非常重视的大事。为强调预防火灾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建筑上出现了许多寓意着“和平吉祥”、“以水克火”的防火标识,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标识。  相似文献   

13.
张承佑 《古建园林技术》1985,(8):41-42转14
中国古代建筑多数以木构架为承重结构,砖墙是围护结构不承重。古代建筑火灾的特点是,木材多为油脂较多的松木柏木,遇火燃烧迅速,梁架起火后,屋顶很快塌陷,扑救困难。所以一遇火灾彻底破坏的较多。经过研究和实践,总结了一些防火和防腐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皇帝的圣旨     
《Planning》2017,(17)
<正>小创:古装片里太监宣读圣旨的时候,首先都会念一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么,在圣旨里,皇帝到底"曰"了些什么呢?在中国古代,帝令并不都称为"圣旨",称"命""令""政"等,直到宋朝,皇帝和大臣们才通称帝令为"圣旨"。最早在圣旨开头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而这八个字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相似文献   

15.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于造纸的原料、产品都是可燃、易燃物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因此,造纸厂历来是火灾事故的易发和多发行业。据统计,1994年,湖南省造纸行业共发生火灾18起,直接经济损失136.3万元。1994年2月1日,发生在岳阳洞庭造纸厂的特大火灾,直接经济损失达90多万元。大量火灾统计和事实表明,造纸业的火灾危险性主要来自料场和备料车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新产品新材料的不断涌现,用火用电的大量增加,致火的因素大量增多,全国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火灾起数和火灾损失逐年攀升,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不断出现,火灾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威胁。然而在安阳,却那样平和,那样安宁:1985年以来,这里一次特大火灾也没有发生,重大火灾明显减少,一般火灾也得到了有效遏制。这在全国众多的地级市中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就是在这里专管火事的安阳市消防支队的官兵们,他们像一群古代的守夜人,睁着警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史上,杭州是个多火灾的城市,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损失之重,是闻名大江南北的。隋唐以前,我国火灾大多发生在黄河流域的城市。唐代开始,江南城市的火灾也常见于史书。杭州最早的火灾记录是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从这一年开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1200多年中,有文字可查的杭州火灾近300次,平均四年左右就有一次规模较大的火灾记录。杭州火灾之多在江南城市史上是闻名的。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的杭州火灾,是有文字可查的最早记录,但因史料记载不详,无法了解这次火灾的全貌了。  相似文献   

18.
建筑防火设计方法的思想回归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建筑防火设计方法与思想的历史演变角度入手,分析了古代朴素的防火设计方法,以及近代以指令性条文构筑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化设计方法体系。从古代个案的设计实践到近代对历史的火灾经验教训的总结,着重探讨了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大型、复杂的建筑迅速增多而产生的以现代火灾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火灾形势与消防现状火灾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治安现象,火灾的增多是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客观结果。80年代初,全国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左右,到90年代末,每年的火灾直接经济损失上升到1刚乙元左右之多。特别是近年来火灾起数和经济损失持续上升,1999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79955起,死亡2744人,伤45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4.3亿元。重特大火灾持续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的事实证明。我国的经济发展越快,火灾的形势就越严峻,我国消防事业发展已经滞后于经济建设。近几年来我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构架结构,木结构的致命弱点是容易发生火灾。因此,防火就成了中国历代政府和民间百姓非常重视的大事。我国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有:鸱吻。在古代建筑房脊的两端有两个对称的,高高耸起的饰物,形状似龙形,卷头缩尾,张开大口衔着正脊,背插宝剑,这就是鸱吻。其龙形是由鸱尾逐渐演变而来的。地方和民间建筑的物饰千变万化,有狎鱼、海马、鳌龟等,总之都是兴大作雨的海中神背,古人期望着借助它们的神力来避火。澡井。在建筑物内,一般用子殿堂明间侦部中央,绘龙纹或菱、藕一类花卉。东汉文载:“并者,东井之象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