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主要介绍了煤矿瓦斯监测联网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库设计、实时数据处理过程及Web监测界面的设计。该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为软件开发工具,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存储瓦斯监测实时数据,并基于TCP/IP协议传输实时数据,可在客户端通过Web浏览方式对矿端瓦斯监测实时数据进行远程监测。实际应用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采用有线传输方式的矿用瓦斯监测系统所存在的缺陷,结合矿井瓦斯浓度监测的需求,提出了采用近年来新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解决矿井瓦斯浓度监测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案,并介绍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矿瓦斯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瓦斯传感器节点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ARM的智能瓦斯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井瓦斯事故频发及瓦斯监测有线通信急需向无线通信改进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的瓦斯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多个瓦斯浓度数据采集装置及智能分析装置组成;通过无线射频芯片实现采集装置和分析装置问数据的无线传输。详细介绍整个监测系统原理及设计方法,并对关键电路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关键单元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有线矿井瓦斯监测系统存在监测盲区及线路繁琐、监测节点位置固定等问题,该文以TI公司CC2430微处理器为核心,设计了一个低消耗、低成本、便于携带和易于维护的多协调器物联网矿井瓦斯灾害预警系统网络节点,该系统网络节点综合解决了传统有线监测系统所不能到达的监测盲区和人工不能实时监测的问题,实现了无线瓦斯浓度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有线矿井瓦斯监测系统存在监测盲区及线路繁琐、监测节点位置固定等问题,该文以TI公司CC2430微处理器为核心,设计了一个低消耗、低成本、便于携带和易于维护的多协调器物联网矿井瓦斯灾害预警系统网络节点,该系统网络节点综合解决了传统有线监测系统所不能到达的监测盲区和人工不能实时监测的问题,实现了无线瓦斯浓度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的瓦斯监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采用ZigBee技术的瓦斯监测系统。分析了瓦斯浓度恒温检测方法的原理,根据检测原理设计了瓦斯信号采集终端装置,采用ZigBee模块组建了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了对井下瓦斯含量的实时监测,当瓦斯浓度超限时会及时报警并短信通知管理人员。试验测试发现:该系统的瓦斯检测精度高,数据传输可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矿监控系统采用有线通信方式无法实现信息灵活采集的问题,构建了基于VB6.0的无线瓦斯监测系统,主要介绍了基于VB6.0的无线瓦斯监测系统软件的设计。该软件通过CAN总线网络接收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瓦斯数据信息,根据数据帧内容确定作业地点、作业人员、瓦斯浓度,并将数据存储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中,从而实现了瓦斯浓度超限报警、实时数据显示、人员定位信息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宋志月 《软件》2011,32(2):46-48
为了提高矿井下瓦斯检测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用了基于ZigBee的无线通信技术和基于DEEH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以CC2430为传感器节点,设计了瓦斯浓度监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完全符合瓦斯浓度监测的要求,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的伤亡.  相似文献   

9.
针对选煤厂原煤仓传统人工监控方式监测效率低、准确度差、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本文研究了瓦斯在线监测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PLC控制的选煤厂瓦斯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在原煤仓各监测点布置高精度瓦斯传感器实时采集瓦斯浓度,采用工业以太网对通信网络进行架构以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最后通过工控机与PLC联合控制实现瓦斯浓度远程实时监测、超限报警与风机自动启停,实现了选煤厂瓦斯浓度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瓦斯浓度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克服传统煤矿瓦斯监测系统存在的难以及时知晓井下状况的局限,设计了一种基于IEEE802.15.4传输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瓦斯浓度监测系统.利用此系统,井上管理人员可以实时监测到井下多个位置的瓦斯浓度,更有效地管理井下安全工作.该系统还具有可扩展,可移动的优点,功耗小,体积小的优点.首先介绍此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单个节点的硬件设计,并介绍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神经网络数据融合的瓦斯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井下瓦斯监测系统为多传感器监测系统,它通过不同功能、不同精度、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对所需要的被测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测量。但是,目前对于多传感器所测的数据还没有一种通用的、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井下瓦斯浓度的监测很难作到实时、精确。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数据融合的瓦斯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并采用两级融合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井下环境特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数据融合的瓦斯监测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ZigBee的IEEE802.15.4标准通信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矿井监测系统架构,主要介绍了对煤矿井下温度、湿度和瓦斯气体浓度监测的全新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设计及无线网络监测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的软硬件,实现了监测信号的获取和无线传输。这一设计方案解决了大量监测点的无线组网,在矿井监测系统中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煤矿安全规程》修订应增加矿井移动通信、广播通信、视频监视、人员定位、煤炭产量监测、矿井火灾监控、矿山压力监测、水文监测、远程监控等内容。提出了严禁矿井监控系统与视频监视系统共用信道;矿井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的电缆必须专用;主干网络应采用具有冗余功能的千兆或千兆以上矿用以太光网络;矿井移动设备和无线接入等应优选WiFi、ZigBee、4G等技术。提出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和矿井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等的关键光缆和电缆应分设两条,从不同的井筒或一个井筒的不同位置进入井下;系统光缆和电缆应具有防护措施;底鼓不严重的矿井,系统光缆和电缆应埋入巷道底板与巷帮夹角处。提出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应具有主要通风机监控、瓦斯抽采监控功能;具有呼吸尘浓度、总粉尘浓度实时在线监测功能;具有风向监测功能;具有瓦斯变化率等分析功能;具有煤与瓦斯突出报警功能;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选用全量程和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优选激光或红外甲烷传感器;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甲烷检测设备,必须定期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气样调校,每15d至少调校1次;甲烷超限断电功能每15d至少测试1次;高瓦斯和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在上隅角设置甲烷传感器,报警浓度为1.0%CH4,断电浓度为1.5%CH4,复电浓度为1.0%CH4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BP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瓦斯监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煤矿采用的瓦斯传感器输出信号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P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瓦斯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改进的BP算法获取煤矿环境的基本概率分配,采用D-S证据理论对BP网络输出结果进行信息融合,从而对井下瓦斯状态作出判断和决策。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瓦斯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和决策的快速性。  相似文献   

15.
李涛  李辉 《工矿自动化》2011,37(4):59-61
针对传统的井下瓦斯监测因采用人工检测方式而导致非实时性及易出错等问题,结合井下生产环境复杂、传输距离长、监测范围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煤矿瓦斯与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AT89S52单片机为下位机系统核心,利用单总线及多传感器技术对井下温度、风速、瓦斯浓度等多种环境参数进行自动监测,并通过CAN总线将数据实时传送给上位机。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矿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矿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适用于煤矿井巷环境的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及网络节点的构成、软硬件设计等。凭借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可移动、组网快速简单、成本低、网络易维护等特点,该监测系统有着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选煤厂安全生产水平,阐述了选煤厂设置瓦斯监控系统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设计选煤厂瓦斯监控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与目前大部分选煤厂采用的煤矿安全生产综合监控系统系列的瓦斯监控系统相比,从安全性、快速性、可实施性、经济性等方面分析了采用基于PLC的选煤厂瓦斯监控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技术单一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系统通过Zig Bee技术组网,利用温湿度传感器、瓦斯传感器和一氧化碳传感器对矿井环境参数进行检测,视频监控设备对矿井作业进行监控,然后将数据传到ARM服务器,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析并存入数据库中,并通过3G网络接入互联网,客户端计算机和智能手机通过互联网分别以B/S/S模式和C/S模式访问ARM服务器的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性好、可靠性强,为矿井安全监控提供了比较新的可靠的组合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