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李战修 《风景园林》2012,(2):151-152
遗址公园是一种特殊的公园类型,它不同于文物保护区和城市主题公园,是以保护遗址本体和遗址所处自然、人文与环境为目的.同时利用其潜在的文化内涵价值而建造的具有特定文化意境的公共开放绿地,每个遗址都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一段盛衰史。  相似文献   

2.
遗址博物馆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博物馆的建筑类型.在进行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遗址、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适宜技术策略把控下,需要处理好遗址保护问题,充分地兼顾建筑形式与遗址文化信息传达的平衡,需要合理地把握建筑设计与展陈空间设计的关系,进而建立遗址与建筑场所之间的共生,创作出体现场所精神的遗址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裴胜兴 《华中建筑》2014,(10):41-46
类型学是分析建筑的重要方式,也是指导建筑形式设计的有效方法。类型学方法强调探索规律,从历史环境中抽取原型,通过转换,创新建筑新形式,以实现建筑文化的延续和体现建筑存在的意义。遗址博物馆建筑作为遗址保护的手段,应当运用发掘遗址本体文化特征、尊重遗址环境、遗址主题阐释和延续城市文脉等类型学方法,遗址博物馆建筑形式就会在满足遗址保护要求的同时,表现出更加丰富多彩并具有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沙鸣娜  杨昌明 《华中建筑》2012,(10):140-143
城墙遗址公园是城市绿色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城墙遗址公园建设是以对该地段历史遗迹、文化信息的保护和利用为前提的,反之通过对遗迹和文化的合理利用与表达才能使其得到更好地保护。独特的城墙文化并非要刻意去体现,更不能简单的模仿,只有建立在对其深刻理解之上设计创作,才能使城墙遗址公园作为表达历史文化的城市空间而产生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南越王宫博物馆是为保护和展示南越国宫署遗址而建设的大型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以保护为核心设计理念,在对遗址价值和特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对空间布局、交通流线组织、遗址展示方式等内容进行了合理的设计,还在建筑与遗址文化内涵的关联性、建筑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共生方面给予了诸多思考和关照。南越王宫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会对城市中的遗址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整体设计是一种综合协同的设计观念。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对于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址建馆"的特点、与遗址文化相关联的特征,决定了遗址博物馆建筑在对待与遗址环境的时空环境关系上,更应该进行整体设计。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基于遗址环境保护的遗址博物馆建筑,应当在整体上做到建筑与遗址自然环境、城市环境和文化环境相和谐,以实现对遗址环境进行可持续性保护、延续地域文化、保护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始终是研究者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文化遗址保护,西安作为一座古城,保留着和曾经拥有过许多历史文化遗址,也经历过战乱和大规模城市建设,在遗址的保护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讲,客观上存在着使历史遗存消亡的力量,因此对历史文化遗址单纯地保护是困难的,往往也是不成功的。必须使其社会功能和城市发展尽可能相协调,寻找到使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存在下去的理由,使其景观要素从非稳态类型转化为稳态类型,成为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工业遗址公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废弃工业场地作为城市历史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存,一直是城市设计领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工业遗址公园是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主要形式。研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工业遗址公园的社会意义及其存在价值,提出工业遗址公园的意义不仅在于保存工业文明,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场地生态环境及社会价值的重新塑造去传达一种对城市发展及环境保护进行理性思考的价值观,将工业遗产与现代设计观念、当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实现产业遗址保护的本质目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国宾馆方案的设计思考过程,尝试以现代建筑语言阐述对传统的理解,在历史城市与遗址公园之间、大遗址与新建筑之间的制约关系中寻找设计线索:从历史古城和传统建筑中解读空间文化原型;从高端体验式酒店的空间诉求和文化诉求中实现历史与当代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康苏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为例,谈下针对矿业城镇,怎样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基础上对历史建筑及工业遗址进行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王玉 《华中建筑》2009,27(1):239-245
鄂西咸丰县唐崖土司王城是在特定历史文化中形成的,这是中华营造思想中主体者人和客体营造成果(包括:建筑、聚落)连续活动和相互作用的创造,也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城池规划理论体系综合建筑、政治、军事各方面实际需要而最终形成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12.
吴晓敏  高志宏 《华中建筑》2004,22(3):130-132
巍山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建筑类型多样化,且基本保存完好。巍山传统建筑积淀了深厚的民旗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研究它,对于乡土建筑的定位和价值评价、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以及当前我国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敏 《重庆建筑》2014,(5):10-12
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也逐渐纳入到法定保护的范畴。如何保护和利用优秀近现代建筑,是重庆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重要课题。该文旨在探讨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历史背景及重大意义,提出"保护、发展、创造"等理念,弘扬重庆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4.
郭嘉  陈子坚  陶郅 《华中建筑》2013,(12):49-53
中山市139文化街区(博物馆群)一期工程设计方案,结合旧城区改造和保护老城区风貌原则,从利用古旧特色建筑传承历史文化的思路出发,以现状的孙文路博物馆及其周边区域范围内的特色建筑为依托,尽最大可能保留和利用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融新旧建筑为有机的一体,组建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中山特色的、又具时代精神的博物馆建筑群。该文以该街区为倒进行阐述,探讨了群体性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单体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新旧建筑有机并存、使历史街区焕发新活力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蒙涯 《中外建筑》2012,(2):59-61
自1861年开埠以来,汉口开始了它半殖民化的建筑史。本文通过对汉口租界区几处遗留建筑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近代时期特殊风格建筑的样式、结构及文化背景,认为这一时期的建筑在武汉建筑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对解放后武汉的建筑活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聚居于川西高山峡谷地区的藏羌民族,处于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互相冲撞又互相整合的"藏彝走廊"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历史上的民族交融,使其民居聚落与民居建筑强烈地表现出其民族地域属性,成为独具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景观。"5.12"地震之后的灾后重建中,如何传承当地独特的地域建筑景观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理县甘堡藏寨重建案例入手,站在地区建筑学的立场上进行反思,试图阐释尊重文脉,尊重本土精神,尊重民族习俗的方法和通道,期望对于我们今后的民族村落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江南古镇保护——以江南六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和新经济史学的分析方法,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探究转型期条件下中国古镇保护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在对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三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回顾分析,指出古镇区是一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属性的稀缺性土地资源,在转型期条件下它基本处于基层地方政府的掌控之中,而具有一定利益独立性的地方政府之所以选择古镇保护,是因为保护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一项净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活动。就本质而言,转型期中国古镇保护的发展历程也就是地方政府随着外部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借助古镇区资源不断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朱文一  张弘  范路 《世界建筑》2011,(8):122-127
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研究生建筑设计课程"天津碱厂工业遗址改造设计",包括课程计划、作业解析及教学启示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周学鹰  马晓 《华中建筑》2007,25(12):159-161
对江南水乡建筑文化教育进行探讨,指出苏州工业专门学校设立的建筑学科,不但开近代江南水乡高等建筑文化教育之先,也为我国高等建筑学科最早之创举,初步探讨了苏州工专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对大连文化街一带历史建筑的历史资料分析与现状调查,深入了解了文化街老建筑的分布、形制、使用现状和保护状况。对其历史沿革和现状进行梳理,阐述大连文化街老建筑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和保护意义。并总结性地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与措施,为此项目进一步保护、修复与适应性再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