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N-甲基-N-亚硝基-N’-硝基胍(NTG)和甲基磷酸乙酯(EMS)对黄色短杆菌(Bre Vi-bacterivm flavum)AS1.495进行诱变处理;用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磺胺嘧啶(SD)、红霉素(Ery)和利福平(Rif)等药物纸片在琼脂平板上高效筛分抗药性菌株;用“纸上检测法”(一种检测发酵液中赖氨酸的新方法)从抗药性菌株中筛分出高产赖氨酸的菌株;最后经摇瓶筛选出FRR’961,FRR’1089等几株能高产赖氨酸的黄色短杆菌药物抗性株。FRR ’961菌株在适宜的摇瓶培养基中发酵累积L-赖氨酸盐44.5mg/ml,此时对葡萄糖的转化率达35.6%(均为校正值)。论文从微生物生理学的角度对赖氨酸菌种选育方案的制订及实施结果进行了讨论,对黄色短杆菌的赖氨酸代射调节机制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L-异亮氨酸产生菌YILW的发酵工艺条件做了研究,确定了其积累L-异亮氨酸的较为适宜的条件。分别研究并确定了其发酵时的最适接种量、最适宜供氧条件、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以及最佳菌体浓度等条件。在此条件下,在5L发酵罐上发酵60h,L-异亮氨酸产量达到29.6g/L,糖酸转化率达到21%。  相似文献   

3.
黄色短杆菌生产L-精氨酸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实验对产L-精氨酸黄色短杆菌发酵生产L-精氨酸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优化后的发酵条件,在20L发酵罐上产酸率可达65g·L^-1,糖酸转化率达35%。  相似文献   

4.
以本室选育的赖氨酸产生菌AL 0 39为出发菌株 ,以亚硝基胍诱变 ,筛选到一株氟丙酮酸敏感型突变株FP 0 94,其赖氨酸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 37.5 %。进而研究了生物素、醋酸钙对该菌产赖氨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黄色短杆菌在发酵罐中产苏氨酸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培养时间、温度、pH和接种量的最优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确定发酵最优条件.结果证明:在最优试验条件下(温度30℃,pH 7,接种量10%),L-苏氨酸产率为12.14%.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国传统发酵香肠作为样品,从中分离纯化出乳酸菌,且对其做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对发酵香肠的菌株进一步的筛选,从中选出不产黏液、发酵葡萄糖不产气、不产色素、不产H2S、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不产氨、产酸能力强的菌株作为发酵香肠中的优良的乳酸菌,最后测定优势菌株24h的生长曲线和pH值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7.
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发酵培养基中不同浓度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物素对实验室筛选获得的黄色短杆菌L-Arg高产突变株GC 1325产酸的影响,确定了碳源和氮源的初始浓度和补加方式。实验结果表明,GC 1325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葡萄糖100 g/L,(NH4)2SO425 g/L、KH2PO41.2 g/L、Mg SO4·7H2O 0.6 g/L、生物素100μg/L;发酵过程中24 h后一次流加50 g/L葡萄糖维持碳源;连续流加25%的氨水维持(NH4)2SO4浓度在25 g/L水平,在此优化的培养条件下,GC 1325获得的最大的L-Arg产量为37.8 g/L,比优化前提高了58.8%。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提高黄色短杆菌B-003 L-精氨酸的产量。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以L-精氨酸的产量为响应值,研究L-精氨酸摇瓶发酵条件。结果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3个对L-精氨酸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葡萄糖、硫酸铵和磷酸二氢钾的浓度,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得出,葡萄糖的浓度为99.57 g/L,硫酸铵浓度为60.80 g/L,磷酸二氢钾浓度为2.18 g/L时L-精氨酸产量最高。结论在最佳培养条件下,L-精氨酸产量达24.10 g/L,与最初培养条件相比产量提高了58.55%。  相似文献   

9.
617短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的研究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我国发酵法生产味精40周年,该文简述了617短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的研究过程,介绍了利用菌株29906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利用617短杆菌研究过程中菌株筛选、培养基及工艺条件的摸索确定等艰难过程,以及改用糖蜜作原料继续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碳源、氮源及豆饼水解液对赖氨酸产量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添加醋酸盐、生物素、泛酸盐等对FP0 94菌株中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和草酰乙酸构成的“三角区”进行扰动 ,定性分析了此扰动对赖氨酸合成所需前体物代谢流量的调节机制 .添加2 .0 %的醋酸钙可使赖氨酸的产量及葡萄糖的转化率均得到显著提高 ,生物素的添加量在 2 0 0~5 0 0 μg/L时可明显提高赖氨酸的产量和转化率 .泛酸钙的限量添加可弱化泛酸缺陷突变株中丙酮酸向乙酰辅酶A的转化 ,并提高天冬氨酸 β 半醛流量向赖氨酸合成分支的分配 .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提高黄色短杆菌B-003 L-精氨酸的产量。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以L-精氨酸的产量为响应值,研究L-精氨酸摇瓶发酵条件。结果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3个对L-精氨酸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葡萄糖、硫酸铵和磷酸二氢钾的浓度,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得出,葡萄糖的浓度为99.57 g/L,硫酸铵浓度为60.80 g/L,磷酸二氢钾浓度为2.18 g/L时L-精氨酸产量最高。结论在最佳培养条件下,L-精氨酸产量达24.10 g/L,与最初培养条件相比产量提高了58.55%。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能积累 L 异亮氨酸的黄色短杆菌WL 10的菌体生长规律 ,并讨论了葡萄糖、玉米浆以及磷酸盐等几个主要的营养物质对其积累L 异亮氨酸的影响 ,确定了较优的发酵条件为 :葡萄糖 12 % ,(NH4) 2 SO42 % ,玉米浆 2 % ,KH2 PO40 1% ,MgSO40 0 5 % ,CaCO33% ,种龄 9h ,接种量为 6 %。在此条件下 72h摇瓶产酸可达 2 3%左右。在上述基础上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WL 10积累L 异亮氨酸的影响 ,提出了分阶段变温控制的操作模式 ,即 0~2 5h ,培养温度为 31℃ ,2 5h后将温度降为 2 8℃ ,采用 5L罐实验 6 0h可积累L 异亮氨酸2 5 %。  相似文献   

13.
从一株乳糖发酵短杆菌L-异亮氨酸生产菌中克隆出天冬氨酸激酶AK-1的编码基因ly-sC1,经DNA测序并与来自谷氨酸棒杆菌ATCC13032的野生型lysC比对发现其中有2个核苷酸1186G和1187C缺失,造成翻译提前终止。AK-1还有下列2个有效突变位点:Ala 279 Thr和Ser317 Ala。lysC1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诱导表达量约为lysC的1/4,其表观比酶活也较低,但对L-苏氨酸和L-赖氨酸协同反馈抑制不敏感。用大肠杆菌-黄色短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DXW-8将ly-sC1在野生型乳糖发酵短杆菌ATCC13869中诱导型表达,经摇瓶发酵积累L-赖氨酸7.4 g/L,在3 L发酵罐上达40 g/L。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传统发酵香肠作为样品,从中分离纯化出葡萄球菌,且对其做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对发酵香肠的菌株进一步的筛选,从中选出不产粘液、发酵葡萄糖不产气、不产色素、不产H2S、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不产氨、15℃能还原硝酸盐、pH值4.5务件下生长的菌株作为发酵香肠中的优良葡萄菌株.  相似文献   

15.
以黄色短杆菌MH-1000为出发菌株,使用PCR技术克隆ilvBN与ilvC基因,对ilvBN进行定点突变,获得解除L-缬氨酸对乙酰羟酸合酶反馈抑制突变型基因ilvBN′.对基因ilvC进行点突变,获得乙酰羟酸变位酶突变基因ilvC′.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将基因片段ilvBN′和ilvC′拼接为ilvBN′C′,进而连接至穿梭载体pXMJ19获得重组质粒pXMJ19-ilvBN′C′.该重组质粒转化至出发菌株获得工程菌株MH-1032.50L分批补料发酵结果显示:MH-1000发酵72hL-缬氨酸质量浓度为35.2g/L,MH-1032发酵72 h L-缬氨酸质量浓度为38.4 g/L,增长9.1%,糖酸转化率从21.7%提高到25.8%.  相似文献   

16.
对3株酱油增香发酵用耐盐酵母菌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研究其糖发酵、同化等生理生化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2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酵母菌进行鉴定,初步确定Y1为酵母属酱醪结合酵母(Zygosaccharomyes major takah),Y2为鲁氏结合酵母(Zygosaccharomyes rouxii)、Y3为假鲁氏结合酵母(Zygosaccharomyes pseudorouxii)。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中国传统发酵香肠作为采集样品,从中分离纯化出具有革兰氏阳性和触酶阳性的葡萄球菌,对此菌株做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对发酵香肠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从中选出不产粘液、发酵葡萄糖不产气、不产色素、不产H2S、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不产氨、15℃能还原硝酸盐、pH4.5条件下生长的菌株作为发酵香肠中的优良葡萄菌株,最后测定优势菌株24小时的生长曲线和pH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8.
乳酸发酵短杆菌中碳架流向赖氨酸的导向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乳酸发酵短杆菌生物合成赖氨酸的代谢途径及其代谢流量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乳糖发酵短杆菌合成赖氨酸的最大理论转化率。对代谢途径及其遗传调控进行了分析,通过NTG诱变育成了一株带有FP^S、AEG^r、Ma^r和Leu^-4种遗传标记的赖氨酸高产菌株,使赖氨酸的产量提高到54.6g/L,并分析了这些标记对代谢流量改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植物乳杆菌具有多种健康功能,但其在牛乳中生长不良问题限制了在发酵乳中的应用.该研究将前期筛选的具有一定蛋白水解能力的乳酸菌菌株(1株瑞士乳杆菌、2株干酪乳杆菌、1株乳酸乳球菌、1株肠膜明串珠菌、2株嗜热链球菌、2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分别与植物乳杆菌在牛乳中协同发酵,并测定其产酸能力、植物乳杆菌活菌数、抗氧化能力以及感官性...  相似文献   

20.
在5L发酵罐中利用优化培养基进行了谷氨酸棒杆菌连续培养生产L-赖氨酸的研究。相同发酵条件下,优化培养基和原始培养基中的菌种生物量分别达到8.0g/L和9.3g/L,最快生长速率分别为0.53g/L/h和0.72g/L/h。发酵48h后,优化培养基中的L-赖氨酸浓度、产酸总量和糖酸转化率分别为20.8g/100mL、588.2g和0.713g酸/g糖,和原始培养基相比分别提高了6.1%、2.3%和12.2%。优化培养基显著降低了L-赖氨酸生产的原料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