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源头。中国香港食用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并经批发市场分销或订单直销方式流通,供应监管呈现法律体系立法先行、监管机构执行力强、品牌建设强化政府推动、管理举措科学有效、注重公益等特点。基于中国内地和香港食用农产品供应监管对比,从健全食用农产品法律体系、创新协作监管模式、推动食用农产品品牌建设和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完善内地尤其是超大城市食用农产品供应与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产品信息质量,西安市食药监局决定在食用农产品市场建立信息公示制度,要求在9月10日前,食用农产品市场应当在市场显著位置,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和统一的信息公示牌。根据规定,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和销售者应当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并公开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信息。公示牌内容包括: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结果、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消费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福建省食品安全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实行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制度,在生产(含种植养殖、加工)、流通(含销售、贮存、运输)以及餐饮服务等环节实施安全信息追溯管理。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用农产品抽检相关信息,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不符合标准为食用农产品的主要不合格因素。但由于食用农产品的销售和消费周期短,检出不合格后进行下架、封存、召回以及原因排查等风险控制措施的时效性不强,溯源较为困难。本文从市场监管角度,分析食用农产品风险因素和风险控制的时效性,探讨食用农产品风险控制措施和溯源体系建设,促进食用农产品抽检结果的时效性和成果转化率来提升监管效能,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5.
何莉 《食品与机械》2015,31(1):277-280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将采用最严格的规定监管食品安全,但却没有将食用农产品纳入草案的监管范围,这无疑给食品监管留下了漏洞。将食用农产品纳入草案监管,在立法上不存在障碍,但因之会带来政府执法能力不足、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措施出现缺陷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因此,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立法,而在于立法后如何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有效监管。文章探讨了问题存在的内在原因,提出了采用食品安全四方合力分类管理制度,以完善现有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监督抽检数据能够为食品监管提供信息支撑和决策建议。2020—2022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样品信息分析结果显示,食用农产品类的抽检不合格率高于平均不合格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针对这种现象,本研究对2023年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信息进行整理,特别是对食用农产品的抽检情况、不合格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合格产品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策建议,助力于食用农产品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对我国的食品安全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明确规定了违反食品安全行为的惩罚措施。但是,对于食用农产品的监管却没有列入其中,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不完善问题明显,这就导致了食用农产品在执法上的缺失,缺乏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会滋生一系列食品卫生安全事件。对此,文章就如何有效的对食用农产品进行严格监管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当下中国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此来加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和创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5个国家或组织为示例, 分析各国在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的特点和共同点。与我国市场准入现状相比较, 发现其中的欠缺与不足, 并向发达国家管理体系借鉴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我国应该继续完善食用农产品法律法规和食品检查制度并设置专业食品检查员、明确各监管部门的管理职责,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提高对食用农产品的管理、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众传达有关食用农产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法国食品安全标识制度的构成要素包括专门的管理组织、多元化的使用客体和多样化的标识类型,其文本特色体现为建立多元化的制度规范体系、重视建构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协力机制,以及关注特殊食品安全标识的规范化建设。对此,可以从完善以《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为基础的多元食品标识规范体系,构建以超市和农产品市场为核心的自律管理规范体系,增设特殊食品安全的专门标识规范制度机制等维度,优化与构建中国食品安全标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国内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监管队伍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有效运转的食品安全监管员制度和严格的食用农产品与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我国相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议,认为我国应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尽快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员队伍建设,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完善食用农产品及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大力支持线上消费、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直播方式销售农产品模式发展愈发迅猛,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直播销售农产品对于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法律对于该销售模式下的农产品监管存在漏洞、相关法律规制体系不完善、缺乏法律责任之规定及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农产品的直播销售模式存在农产品直播准入门槛低、农产品货源混乱、标准化程度低和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为提高对直播销售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把控力度,应当强化对农产品货源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发挥公益诉讼制度的优势、加强行业内部自我规范等。本文分析探讨了直播销售模式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直播销售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安全之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以保障直播销售农产品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食用农产品包括各种植物、畜牧、渔业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是各类食品生产加工的基础。因此,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合格率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但质量安全风险隐患在部分地区、部分品种上依然存在。本研究对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抽检信息进行概述,发现农兽药残留和金属元素污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化学源、生物源和物理源风险因子以及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并就源头管理,专业技术提升,推进速测技术实施,加大法制宣传等方面对如何控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提出监管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责任制度的内涵,针对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为完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责任制度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通过分析相关法律条文,明确第三方平台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运用案例分析法,说明第三方平台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结合实践,探究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存在的问题。结果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责任制度存在法律条文不明确、信息未有效共享、缺乏落实审查义务的内在动力及责任边界不明确等问题。结论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责任制度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法律法规,构建预防制度和有奖举报制度,建立信息共享体系,建立责任分担共治机制,发挥第三方平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模式建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剑  孙勇  耿宁  徐春祥  张晓强 《食品科学》2010,31(5):319-324
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农业投入品、食品初级农产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加工、食品流通监管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评估、预警以及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等基础性与应用性研究体系;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和食品配料备案制度。从而完善和建立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切实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5.
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加工的源头,对食品的质量安全和品质起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食品安全的首要环节,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生产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各国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对乳酸菌生物特性和安全性能研究的深入,利用乳酸菌减少生产中农药和化学肥料使用过程中带来的危害从而获得绿色食用农产品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当前,乳酸菌在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乳酸菌在食用农产品拮抗致病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去除、真菌毒素降解及果树病虫害防控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促进乳酸菌在食用农产品中的应用发展和食用农产品加工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同时提出了乳酸菌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进行概述,对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监管格局本质未变、标准国际话语权不足、检测体系区域分布不均、法律规制不全面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规制所依托的载体和应遵循的技术路线设计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