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范金娟  王全胜  马壮 《材料工程》2003,(Z1):193-194,204
测量了不同喷涂距离下粒子的飞行速度和温度,观察了等离子喷涂ZrO2粒子的变形程度,分析喷涂距离对粒子飞行特征及变形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子速度沿轴向先加速后减速,而粒子温度沿轴向逐渐降低,粒子撞击基体后的变形程度是粒子温度和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喷涂距离为80mm时,粒子的变形最佳,呈圆盘形.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喷涂纳米氧化铝钛粉体粒子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ray watch 2i粒子状态在线监测仪器,研究了喷涂电压、主气压强及喷涂距离对粒子状态(温度和速度)的影响。在测量的范围内,提高喷涂电压,纳米陶瓷粒子温度和速度均有显著增大;提高主气压强,纳米陶瓷粒子温度下降,粒子速度增大;延长喷涂距离,纳米陶瓷粒子温度下降,粒子速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将粒子滤波和CamShift相结合的多特征视觉跟踪方法.通过CamShift对粒子的位置和尺度同时进行优化,使得跟踪窗口能随着目标尺度的大小变化相应调整.同时采用自适应方式将颜色信息和运动信息在CamShift优化的粒子滤波框架下有效结合起来.该方法使用CamShift对粒子传播进行优化,每个粒子都收敛到目标附近,粒子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实验结果表明,使用10个粒子的CamShiit优化的粒子滤波的跟踪误差小于100个粒子的传统粒子滤波的跟踪误差.并且由于多特征的使用,目标在受到背景相似物体干扰和场景光线发生显著变化等情况下仍能实现稳定的跟踪.用较少的粒子就能实现稳定的跟踪,减少了计算代价,提高了跟踪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刘嘉  贺永峰 《硅谷》2011,(23):20-20,44
粒子群优化粒子滤波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粒子滤波算法,该算法对惯性权重和位置更新采用模糊控制,增强粒子全局搜索的能力,防止粒子陷入局部最优,提高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5.
超微粒子系指1~100nm之间的粒子。由几个原子至10~5个原子组成的粒子称为原子团。原子团的超微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其原子总数之比随粒子尺寸减小而增大,表面效应更趋明显;其量子效应与尺寸大小有明显依赖关系。它们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近些年发展较快,各自成为新的学科领域。薄膜形成的初期会出现原子团,大多数情况是接着出现超微粒子。因此研究原子团和超微粒子的形成和生长也是薄膜研究的基础。本文对原子团和超微粒子作有选择的评述,对含有原子团和超微粒子的功能薄膜作简要的评论和介绍。  相似文献   

6.
混合粒子群算法在混流装配线优化调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混流装配线的优化调度问题,给出粒子的构造方法,并针对算法中存在过早收敛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与局部优化和粒子微变异方法相结合的混合粒子群算法.给出了一个实例,实例应用粒子群算法和混合粒子群算法分别进行求解,与其他一些方法比较表明,混合粒子群算法可以有效、快速地求得混流装配线优化调度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7.
用Doctor-Blade和Dip-Coating方法制备了粒子膜和溶胶-粒子膜两类TiO2纳米晶薄膜电极,利用BAS—100B电化学工作站和IM-6e交流阻抗仪研究了两种电极的光电化学性能.由光电流和交流阻抗谱(EIS)的测试结果发现,由于引入溶胶,增加了TiO2纳米粒子与基底的附着力,改善了TiO2纳米粒子与基底以及TiO2纳米粒子之间的电性接触,使得溶胶-粒子膜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远远小于粒子膜电极,提高了溶胶-粒子膜电极的光电流.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增强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提高粒子寻优效率,改善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首先在引入同化和竞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量子粒子群算法。该改进算法将民族间的同化竞争思想引入粒子寻优过程,以全局最优粒子作为中心粒子,不断同化其余粒子,使粒子之间保持不断竞争关系,以改进粒子的进化方式,提高粒子的寻优性能。接着将改进算法应用于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并采用简支梁数值模型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算法较量子粒子群算法的识别精度和抗噪性都有显著的提高。最后通过三层框架试验验证改进算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与纳米粒子在固体基质表面的吸附机理相关的问题,综述了一些纳米粒子在固体基质表面上的吸附.通过控制纳米粒子和固体基质的组成,对纳米粒子和固体基质表面进行修饰等,可以使溶液中的纳米粒子靠静电作用、疏水作用、络合作用、氢键、磁性作用、粒子之间的毛细作用等在固体基质表面上吸附.在纳米粒子吸附的过程中,水力作用对吸附有重要影响.纳米粒子被固体基质表面吸附的可逆性一般较差.结合吸附机理分析了金纳米粒子在无机和有机固体基质表面上的吸附、铂纳米粒子在聚电解质表面上的吸附、带正电的发光纳米粒子在纤维上的吸附、磁性纳米粒子在磁性基质上的吸附以及量子点在藻细胞上的吸附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展望了纳米粒子在固体基质表面上吸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无机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无机粒子和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一些结晶性能,主要论述无机粒子对聚合物结晶的熔点、结晶温度及结晶度的影响;聚合物晶形及结构的变化;并论述了无机粒子和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晶动力学理论;概括了无机粒子和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云母填充聚丙烯的界面和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云母填充聚丙烯体系,通过云母的不同表面处理改变填料的表面性质,以及添加接枝改性聚丙烯作为界面改性剂,考察了不同的界面状况对体系加工流动性以及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偶联剂等表面处理剂有助于填料的分散。带有机长链的处理剂可明显降低体系的熔体粘度,但力学性能未提高,表现出界面润滑效应。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云母与聚丙烯熔体的加工混合能接近于未处理体系,但熔混后压制的试样抗张强度显著提高,表现出界面“偶联”效应。添加少量的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与带氨基的硅烷偶联剂相配合,可使填充聚丙烯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都大大提高,表现出界面的强偶联作用。  相似文献   

12.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olystyrene melts filled with different loadings of Sn-Pb alloy has been studied. The filled polystyrene melts showed a pseudoplastic behavior, and the viscosity varied dramatically at the melting point of the alloy.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viscosity has been found to follow two separate Arrhenius equations for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s, respectively. The presence of alloy filler was found to increase melt viscosity below the melting point of the alloy, but decreased it on reaching the alloy melting point. The melt elasticity was foun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e of alloy concentration, and increase abruptly at the alloy melting point. However, viscous flow was the dominant mechanism of deformation over the entire range of temperature studied.  相似文献   

13.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经丁醛等离子体处理的云母粉填充高密度聚乙烯熔体(160℃)和聚丙烯熔体(180℃)的流变性。数据表明,处理削弱了非填充聚烯烃熔体流动的非牛顿性,熔体流动的牛顿指数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处理降低了填充聚烯烃熔体在低切变速率下的表观粘度,提高了其在高切变速率下的表现粘度,发生转变的临界切变速率对填充聚乙烯和聚丙烯分别为150s^(-1)和50s^(-1)。扫描电镜观察熔体形态证实,处理对熔体粘度的复杂影响,是处理改善填料在熔体中的分散性和提高填料与基体界面结合力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在-150 ̄1010℃的温度范围内,考察了玻璃微珠填充聚丙烯中微珠的含量及其粒径对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浊下的贮能模量和 损耗模量随着微珠体积分数Φf的增加而呈非线性形式增大;在相同条件下,最大粒径微珠填充体系的动态模量高于较小粒径微珠填充体系;微珠含量和粒径对复合材料的阻尼的影响不明显;在Φf5% ̄15%范围内,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Φf的增加而增大,然后随之下  相似文献   

15.
等离子体处理填料填充聚烯烃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经过丁醛等离子体处理的云母粉填充到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聚丙烯(PP)中,考察了填充聚合物的拉伸行为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丁醛等离子体处理云母能够显著提高云母填充HDPE和PP的拉伸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改善填充HDPE的低温韧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填充导致的拉伸断裂强度的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处理使填料与基体的结合性以及基体的延展性改善,填充体系致密性提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polycarbonate (PC) were incorporated to improve thermal stability of red mud (RM) filled polypropylene (PP). Effects of PC addition in RM filled PP on shear stress, melt viscosity, and melt elasticity have been determined under different shear rates by using a capillary rheometer. With the increase in shear rate, addition of PC in RM-filled PP reduced its shear stress and melt viscosity. However, recoverable shear strain increased with PC content in the blend.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试一系列不同与配比的CPE/红泥填充体系的流变性能,探讨了级分比、温度等对体系流动性的影响,表明该填充体系具有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性质;体系的表现切粘度随填充红泥量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温度升高,体系的表观切粘度下降,温度对体系流动性的影响随填充红泥量的增加而减少,随切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少;在低切变速率条件下,红泥粒度对体系的流动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Molding composites constituted of fiber reinforcements, resin and fillers is of prime interest for many transportation applications. Dealing with the flow of particle-filled resin in a fibrous network raises the issue of particle retention and viscosity increase. The present study aims at simulating such molding through an efficient coupling between a filtration model, that has been previously described, and a flow model (Darcy’s law). First, filling experiments are realized so as to separate cases: cake filtration, retention and no retention for two types of single-scale porous materials (polyester felt and glass fiber mat) injected with a resin filled with micro-beads. Then results of filler content, viscosity, permeability, pressure, retention profiles are simulated from the coupling between filtration and flow. Experimental data of filler profiles in the final parts, resin flow front evolution and injection times are compared with predictions obtained from the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9.
熔体的粘性和弹性对LDPE/PS共混物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粘性和弹性对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相容聚合物在均匀剪切流动中的分散程度以及分散相的形状与组分的粘度比、相对弹性和体积分数有关。当分散相的粘性和弹性较基相大得多时,随分散相的体积分数增加,球状的液滴形成葡萄串状。若两组分的粘性和弹性相当,在适中的混合比下,分散相产生高度变形。不管组分的粘反比和弹性比大小,若分散相的体积分数非常低,共混物的主要形态皆为分散相的球状液滴分散在基体中。  相似文献   

20.
宋大余  刘颖  叶金文  涂铭旌 《功能材料》2005,36(9):1337-1340,1344
利用转矩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讨论了不同的磁性粉末装载量与磁性粉末粒度对粘结NdFeB熔料流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在不规则的粉末表面形态和复杂的粉末粒度分布下其固相浓度与熔料粘度的物理数学模型。粘结NdFeB熔料流动粘度与其粉末装载量呈现非线性的增长关系;在固定的固相浓度以及所讨论的粉末粒径范围内,熔料体系的粘度与固体粉末粒度呈负相关关系,体系内的作用力主要为液相粘结荆对固相磁性粉末粒子的粘性力;通过粘结Nd—FeB挤出成型时的功率消耗、转矩大小以及挤出物料表观质量等,分析成型设备的流道结构,并比较其与聚合物成型设备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