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分散剂对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分散剂对纳米TiO2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可将超分散剂分子成功地包覆于TiO2表面,对TiO2表面进行非极性修饰,使其表面由极性亲水性变为非极性亲油性。由沉降性实验观测到超分散剂改性后的纳米TiO2粒子可在非极性溶液中稳定悬浮960h以上;透射电镜(TEM)观测到改性后的TiO2粒子在非极性溶剂中呈纳米级分散状态,团聚体的粒径基本控制在100nm以内;通过润湿性测试及红外分析观察到,颗粒表面由亲水性变为疏水性,纳米TiO2颗粒表面增加了-CH2-和C=O-O基团键的振动峰,因而可以判断纳米TiO2表面状态发生了改变,使TiO2与非极性材料具有较好亲和相容性。本实验也证明了TiO2表面亲油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以无机盐硫酸铜为原料,亚硫酸钠为还原剂,硫氰酸钾为沉淀剂,选择了一种阴离子型的分散剂N-N二甲基甲酰胺制备纳米CuSCN.讨论了影响产物粒径的因素,包括分散剂的用量、反应物的浓度和pH值,其最佳工作条件为:分散剂体积为5ml、反应物浓度为0.1mol/L和pH=9.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产品进行了物性表征,结果表明:其晶粒形态特征符合β-CuSCN晶粒形态特征,制备出的粒子达到纳米级别.  相似文献   

3.
王立栋  隋贤栋  黄肖容  许静 《材料导报》2005,19(Z1):157-159
纳米铜粉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较系统地介绍了液相还原制备纳米铜粉的主要方法,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KHB4在液相化学还原CuSO4,并加入KOH和络合剂EDTA,制香了纳米级的纯净的铜粉,通过调整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消除Cu2O等杂质,制备的纳米铜粉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团聚,需试验加入分散剂来改善。  相似文献   

5.
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采用KBH4在液相中化学还原CuSO4,并加入KOH和络合剂EDTA ,制得了纳米级的纯净的铜粉 ,通过调整反应物的浓度 ,可以消除Cu2 O等杂质。制备的纳米铜粉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团聚 ,需试验加入分散剂来改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论述分散剂增强纳米流体分散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添加E414和C6H5O7(NH4),验证分散剂增强纳米LiBr溶液的分散稳定性,通过测量分别添加异辛醇(C8H18O)、壬醇(C9H20O)和癸醇(C10H220)基液的表面张力,发现分散剂也能增强纳米LiBr溶液表面张力的稳定性,主要因为表面张力和汽化成核临界功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分散剂同样能增强纳米LiBr溶液沸腾温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和纳米铜胶体,选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对纳米铜粉进行表征,通过重力沉降法测试纳米铜胶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液相还原法能够制备纯度较高的纳米铜粉;CTAB浓度为0.12 mol/L时,铜粉平均粒径最小,为20 nm,CTAB浓度为0.14 mol/L且超声粉碎20 min时,纳米铜胶体最稳定;PVP浓度为6×10^-4 mol/L时,铜粉平均粒径最小,为20 nm,PVP浓度为7×10^-4 mol/L且超声粉碎20 min时,纳米铜胶体最稳定。  相似文献   

8.
纳米铜粉研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纳米铜粉的研究状况,采用了KBH4液相还原法试制了一种纳米铜粉。  相似文献   

9.
为了制备颗粒尺寸在纳米级、大小分布均匀的纳米铜粉,采用水合肼化学还原硫酸铜的方法,并利用扫描电镜(SEM),Image-Pro Plus软件、铜离子浓度测定仪等测方法测量纳米铜粉的颗粒尺寸和铜离子的转化率。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水合肼化学还原硫酸铜制备纳米铜粉满足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性条件;制备纳米铜粉最佳的实验参数,水合肼浓度为1.5 mol/L、CuSO_4·5H_2O的浓度为0.5 mol/L、EDTA和PVP质量比为3∶2(EDTA浓度为30 g/L、PVP浓度为20 g/L)、反应溶液的pH值为1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获得颗粒大小均匀、颗粒尺寸为50.2 nm的纳米铜粉,Cu~(2+)的转化率达到98.2%。  相似文献   

10.
纳米铜粉研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纳米铜粉的研究状况 ,采用KBH4 液相还原法试制了一种纳米铜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微量纳米铜添加到铁基粉末冶金件中烧结时对粒界扩散的作用.试验选择添加0.5%纳米铜的铁基粉末,通过高能球磨混合压制成样品,分别在不同温度相同保温时间及相同温度不同保温时间进行烧结,将上述试样冲击产生断口,通过SEM观察断口上纳米铜形貌变化.结果表明,纳米铜在铁基粉末冶金制品烧结过程中,保温时间相同随烧结温度升高和在相同烧结温度下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在界面上发生快速吸附、溶解和扩散,使其团聚长大,在较低温度溶解于铁基粉末颗粒表面,明显降低烧结温度,由传统的工艺温度1180℃降低到920℃.  相似文献   

12.
张乾  崔作林 《功能材料》2008,39(1):151-153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高重复性制备了纳米螺旋碳纤维和直线性碳纤维,并研究了金属铜纳米粒子催化剂的尺寸大小对碳纤维形貌的影响,认为粒径较大的铜纳米粒子容易催化聚合生成直线形碳纤维;反之,粒径较小的铜纳米粒子倾向于合成纳米螺旋碳纤维.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测试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A new method of measuring the external specific surface of powers of superhard materials, based on 3D-modeling methodology using the mathematical apparatus of affine space mapping, is described. The results of a test of the method on DSTU 3292-95 standard ground and micropowders of synthetic diamond are present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Izmeritel’naya Tekhnika, No. 1, pp. 59–64, January, 2008.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CoMnNiO热敏电阻粉体材料,重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合成过程中对CoMnNiO粉体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TEM对制备的粉体进行了表征,同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粉体的烧结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能够较好地控制粉体材料的大小、形状,改善粉体材料的表面性能;通过研究粉体的烧灶性能以及电性能发现,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粉体的烧结活性,并且使得材料的日值、R值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具有良好微观组织的C-Cu复合粉末,以利于后续的压制、烧结和挤压等工艺,用机械球磨方法制备了3%C-Cu(质量分数)复合粉末.运用扫描电镜、背散射和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该复合粉末的微观组织随球磨时间的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机械球磨时间的增加,Cu颗粒由树枝状转变为层片状、块状,最后转变为近球形.球磨2 h,复合粉末中的石墨衍射峰消失.随着球磨的进行,复合粉末中Cu的微观应变逐渐增大.经3 h的机械球磨获得了晶粒尺寸约为20 nm的Cu纳米晶,说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细化晶粒组织.  相似文献   

16.
Porphyrin-polythiophene (pTh) stacked films consisting of meso-tetrathienylporphyrin (TThP) and bithiophene (BiTh) were prepared on transparent indium-tin-oxide (ITO) electrodes by sequential 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of applied potential between 0 and + 2 V vs Ag wire in the electrolyte solution of BiTh and TThP under stirring condition. First, the pTh film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and then TThP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as-prepared pTh film by subsequent 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as described above in the TThP solution. The operation of solution stirring during 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achieved the formation of robust stacked films. UV/V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confirmed that the amount of TThP moie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cycles in the TThP solution.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ncorporation profile of TThP, surface analyses and depth profiles of stacked films were carried out by XPS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ll films formed porphyrin-polythiophene stacked structure precisely, and that TThP was exclusively incorporated around the outermost region of the pTh film.  相似文献   

17.
郭俊婷  徐阳 《功能材料》2015,(5):5123-5127
采用卷绕型磁控溅射设备在涤纶(PET)针刺毡表面沉积了纳米结构Cu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薄膜的组分和结晶状态进行了分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不同溅射工艺参数对纳米Cu薄膜微观结构和颗粒直径的影响,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溅射功率、工作气压和沉积时间对镀铜PET针刺毡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溅射功率,镀铜PET针刺毡导电性和Cu膜均匀性变好,但应控制在6kW以下;随工作气压的增大,薄膜方块电阻先减小后增大,薄膜厚度更加均匀;随着沉积时间的延长,Cu粒子的直径增大,Cu膜的导电性和均匀性明显变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燃烧合成法制备Ni0.4Zn0.6Fe2O4粉末工业化放大合成的可行性,研究不同反应物量对燃烧合成制备的Ni0.4Zn0.6Fe2O4粉体及烧结后产物的物相、微观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对终产物进行XRD、SEM和EDS分析,对样品经行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Fe-Fe2O3-Zn O-Ni O体系燃烧合成过程是以扩散-溶解-析出机制进行的,燃烧反应在非平衡条件下进行,燃烧产物的主要物相为Ni-Zn铁氧体,其中存在Zn O及一些铁的氧化物的杂质,产物经热处理后物相全部转变为尖晶石结构;随着反应物量的增加,产物颗粒尺寸增大,均匀度增加,反应物量的增加对产物的磁性能影响不大;随着反应物量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逐渐增加,矫顽力基本不变,反应物量为1 500 g时制备的产品磁性能最佳,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Ms=63.72 emu/g和较低的矫顽力Hc=15.61 Oe.  相似文献   

19.
郝建军  里新  王昊 《复合材料学报》2014,31(4):1117-1120
为提高聚苯胺(PANI)膜的耐蚀性,在苯胺-硫酸电解液体系中,采用电化学恒电流法在不锈钢表面合成了PANI膜,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SEM和XRD研究了Zn2+掺杂对电化学合成PANI膜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n2+的掺杂使PANI膜微观形貌由不规则片状转变为规则的纤维状形貌;掺杂改性后PANI膜的交流阻抗明显增大,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腐蚀电流减小;掺杂Zn2+的PANI膜经质量分数为10% 的HCl点滴实验测试,腐蚀时间达320 s;经中性盐雾实验48 h后,PANI膜未见锈蚀。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络合剂对纳米铜粉体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分别以柠檬酸、葡萄糖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铜.考察了两种络合剂对制备过程以及产物结构的影响,通过催化苯氧化合成苯酚的反应考察制得的纳米铜粉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葡萄糖为络合剂制得的纳米铜(G-Cu)平均粒径较小(30 nm),比表面积为5.203 m2/g,在催化苯制苯酚反应时,具有较高的苯转化率(50.30%),但对苯酚的选择性较差;而柠檬酸为络合剂制得的纳米铜(C-Cu)平均粒径为55 nm,比表面积19.517 m2/g,催化苯转化率为21.95%,选择性为38.46%.此外,通过对溶胶凝胶法制备机理分析可知,在形成的胶体结构中,柠檬酸和葡萄糖中的羧基和羟基分别与铜离子进行配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