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床遥感地质学是矿床学与遥感地质学的交叉学科,正随遥感地质学在矿产勘查的应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本文根据笔者在矿床地质研究及其遥感地质应用的研究积累,侧重从矿床学与遥感地质学的融汇、矿床理论与遥感基础理论的结合、矿床研究方法与遥感地质方法的相互渗透,探讨矿床遥感地质学的的基本问题,即:矿床地质与遥感图像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矿床遥感地质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工程地质学的历史和研究现状出发,认为现代工程地质学是该学科发展的新阶段,在其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3次重大飞跃,形成了环境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学、城市工程地质学、非线性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预测学等新的学科分支,从而构建了现代工程地质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从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系统分析方法、反馈—控制方法、模型方法等现代工程地质学技术方法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数字工程地质、随机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将成为现代工程地质学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和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我院教师编写的三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分别是信管系秦成德教授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电子商务法》,计算机系王忠民教授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微型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系陈莉君教授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是水文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基岩山区是地球关键带功能和调控研究的主要载体。基岩山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与缺水山区地下水勘查正在推动这一学科的发展。通过实践反哺和文献统计法,认为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当前存在概念模糊、编图原则不统一和引进吸收新知识不强3个问题;提出了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的概念和内涵,认为地下水赋存理论、基岩山区水文地质编图和基岩山区地下水勘查的发展趋势,基本可以代表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方向,总体表现为单一方法向方法体系发展、单一图件向图系发展、反映地表浅层规律向揭露深部地质特征发展、解决供需向着眼未来发展等。认为加强水文地质定性要素的定量化数据转化、加大水文地质编图趋势预测的体视化研究和加快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方法体系建设是基岩山区水文地质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由西安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为主编单位申请编制的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石灰石矿山工程勘察技术规范》于2010年3月正式批准立项。  相似文献   

6.
由我院博士生导师陈庆华教授等完成的《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学术著作,于2009年12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为总结军事装备学学科建设成果、提升军事装备学学科建设水平、适应装备人才培养需求,由我院军事装备学教材(著作)编委会组织编著的军事装备学系列丛书的第1部专著。  相似文献   

7.
科技简讯     
我校机械工程系王冰副教授主编的教材《工程制图》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评为精品教材。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对已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进行了评审,确定了292种教材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我校机械系教师王冰副教授主编的教材《工程制图》是工程制图类唯一精品教材,这标志着我校制图教材建设在高等教育教材建设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2,(4):I0001-I0002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物化探总队创建于1957年,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成为一支技术先进、方法齐全、装备精良、实力雄厚的专业队伍,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资源勘查和工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人力资源总队现有职工207人。拥有博士、硕士、学士学历,经验丰富的物探、化探、地质、测量及钻探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4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高级职称42人、中级职称51人、初级职称50人。服务领域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工程测绘;固体矿产勘查、地质坑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投资;危机矿山后续资源勘查与技术咨询、新技术新工艺研究开发、有色金属矿产品销售以及机械岩芯钻探工程施工、钻探技术服务、钻探设备及配件销售业务。具备承担各种条件下野外勘查作业的技术力量和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9.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1979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各位专家的支持,使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报》系地学综合性权威学术期刊,刊登的主要内容有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地球信息科学等。为了不断提升《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特向各位专家学者约稿,诚盼各位专家学者能鼎力支持《学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加强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研究 工程地质学发展的特点足高度的分化,高度的综合和学科问的相互渗透。高度分化表现为分支学科增多与各类问题理论体系和思路的涌现,如结构控制论、工程地质分析和理论、安全岛理论、优势面分析原理与方法等。高度的综合则表现为学科内的综合化,如环境工程地质、灾害地质学。相互渗透则表现为边缘科学的出现(如岩土工程、地质工程)和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思想的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第廿六届国际地质会议于八○年七月七日至十七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共有50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分岩相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微体古生物学、地层学、构造学、海洋地质学和沉积学以及沉积岩石学、前寒武纪地质、第四纪地质和地貌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技术、数学地质和地质情报、矿床成因与矿石、燃料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质危害、行星学、地质教育与训练等20个专题小组进行,其收到论文2700多篇,会上宣读了1800多篇。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并流世界遗产地旅游地质学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是特提斯构造域新构造运动的地质景观.地质遗迹多样、地质景观成型配套,展布有序、生态一地质环境完好,构成精品集粹、旅游价值极高的旅游地质资源,是世界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基础,是旅游地质学研究的极佳基地.基于三江并流地质奇观、地质遗迹的旅游价值,探讨旅游地质问题,展望旅游地质学研究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依据包装科学与技术的学科体系,从学校教育实际出发,吸取全国包装教材编审委员会已组织编著的两套教材的经验,规划了一套包装工程专业应编著的教材,以适应21世纪包装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9,9(1):F0003-F0003
俄罗斯《文摘杂志》(Abstracts Journal,简称AJ of VINITI),是国际重要检索工具书,由前苏联全苏科技信息研究所于1952年创办。收录世界各国的各个科学技术领域文献。主要学科是:自动控制与无线电电子学,天文学。物理学,医学和生物技术,地质学,采矿学,数学,信息学,机械工程,化学与化工,经济学,电气与动力工程等。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自1979年创刊以来,得到了各位专家的支持,使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学报》系地学综合性权威学术期刊,刊登的主要内容有基础地质与矿产地质、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地球信息科学等。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学报》影响因子为0.911,他引率为0.82。  相似文献   

16.
武钢职工大学机械系九八设备工程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采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高等教育组编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材。作者在教学及上机实验过程中发现该教材第29页第15-17行中出现了较严重的概念错误,并且这种错误在其它某些教材中也存在。本文就该错误进行分析纠正。  相似文献   

17.
《高频电子线路》填补我国大专教材空白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武秀玲、沈伟慈编著的高校工科电子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大专)八五规划教材《高频电子线路》一书已于1994年7月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8章,37万字.内容包括高频小信号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  相似文献   

18.
构造地质填图实习是重庆科技学院资源勘查和地质学专业本科生加深基础地质理论,培养地质素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重庆北碚观音峡背斜区域地质特征,围绕构造地质填图中骨架剖面实测、线路地质踏勘及填图规范,阐述了构造地质填图中的关键环节和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是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勘查中广泛应用的地震探测方法之一。尾矿与下层岩(土)层存在较大波速差异,为折射波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球物理条件。本次勘察采用折射波法的相遇追逐系统进行观测,探讨其在尾矿物探勘查中的成功应用,说明其的可行性、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这是事实,地质-生态环境在日益恶化,而日渐严重的地质灾害必将对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地质环境和环境地质概念、内涵作了全面论述,环境地质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的关系,促使社会经济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建立减轻自然灾害系统工程,环境地质区划,根据地质环境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性质进行区域划分,文中探讨了环境地质图的编制原则、方法和步骤,建立跨学科综合研究,开发社会减灾教育,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