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她就是丽江。丽江市域面积 2.06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128 万,市区海拔 2466 米,城市建成区面积 19.28 平方公里,人口 12.86 万人。纳西族东巴教中有"人与自然是亲兄弟,必须和睦共处"的理念,因此,纳西族自古就有崇尚文化、崇敬自然、保护生态的传统,园林绿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是纳西族居住区的生动写照。这种理念代代传承,给丽江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献古籍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玉龙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方面和全过程,努我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毕雪婷  韩锋 《风景园林》2022,29(3):112-116
地理和文化层面的荒野之争促使自然保护的核心目标由"野地"转向"野性".从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论入手,不仅肯定了生态系统中非人成员的内在价值,而且进一步论证成员之间共生共存的价值关系,从而整合科学与审美建立起一种"人类–环境作用的模型".可以发现,"人走进荒野"的结果是"哲学走向野性",强调由自然体验深入自然本质,完成基...  相似文献   

4.
张宜婕  张存根 《建筑》2013,(18):76-77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与心声。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对此,建设"美丽中国"从美的思维逻辑上可谓绘制了一幅大作,对其认真地研读与思考,有助于我们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刻理解与认真把握。  相似文献   

5.
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石材产品与装备展览会是3月4日在北京纷纷扬扬的春雪中开幕的.占据了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全部展馆,约65000平米的这届中国境内的最大石材专业展给业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概栝起来可用"品牌"与"创新"来描述.使得看似平静的展会中,其实涌动着中国石材行业变革的"春潮".  相似文献   

6.
探究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与养护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满足物质方面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文化需要提高。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逸休息、文化娱乐、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氛围,进一步的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园林绿化施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各类乔木栽植和养护的措施使用不当,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栽植和养护管理工作深入研究,运用有效的科学手段去栽植养护,为提高乔木栽植质量,美化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更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添加特色,带来乐趣。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8,(7)
<正>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他强调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6)
<正>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取法自然"等朴素的自然主义思想精髓,对破解当前绿色发展难题,促进新时代自然资源保护,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价值和作用。一、秉承和光同尘思想,在强化和谐共生的理念中促进自然资源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深刻揭示了保护自然资源的重大意义。古人讲"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强调"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张人与自然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5000年的漫长岁月,给人类留下了璀璨的文化。其中,中国的空间文化如一颗明珠,闪耀着不灭的光辉。传统城市物质空间以其卓越精采、富有情趣的特色,给人美的享受。然而,我国现代城市物质空间却似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新型城镇化国家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特别强调城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并指明了"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新型城镇化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为园林绿化行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园林绿化行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其现有的发展理念和运营模式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园林绿化行业传统的投融资模式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傅兵 《城市住宅》2013,(Z1):130-131
美丽的风景从来都是一种无形财富.它伴随着人类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进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就当下中国而言.建设"美丽中国".将使景观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  相似文献   

12.
高原绿城     
《城乡建设》2012,(7):52-55
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她就是丽江。丽江市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8万,市区海拔2466米,城市建成区面积19.28平方公里,人口12.86万人。纳西族东巴教中有“人与自然是亲兄弟,必须和睦共处”的理念,因此,纳西族自古就有崇尚文化、崇敬自然、保护生态的传统,园林绿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是纳西族居住区的生动写照。这种理念代代传承,给丽江留下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东巴文献古籍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玉龙雪山等丰厚的遗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2)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精神文化即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与思想,是一种不可直接被人感官触及的抽象文化。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中的自然观,如儒家思想强调的"阴阳协调、天人合一",道家文化追求的"逍遥虚静、朴质贵清、朴素自然"和禅宗思想强调的环境与人实现心灵感悟,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被当做中国景观设计的参考典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1)
<正>中国文化遵循的是一种自然的文化,即把自己生活、思想之中所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困惑放到自然文化中思考。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1我们的先人将自己看成自然中的一体,以儒道释文化为基础理念,进行自我梳理、自省与体验,而这种体验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来实现的。"知"和"行"强调的是"真知"与"必能行"的文化体验,注重人生经历、知识结构与心体、自然的圆融,所以中国文化有一种注  相似文献   

15.
毛刚     
建筑文化传统与新技术 中国建筑文化传统是什么,或者说精华在哪里?那就是建筑与自然结合,表现为院落和园林.远的不说,成都平原上的"林盘"就是最好的例证.何谓林盘?就是几十户民居成组成簇聚在一起,形成内部有私家院落和公共场所的小型聚落,聚落被水渠环绕和树林包裹,四周是广袤的农田.这种聚居的文化传统给了我们在成都做"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进一步提升天津市和平区园林绿化水平,增强居民了解园林绿化知识的意识,从而打造更多的城区绿化精品亮点,和平区绿化管理所为辖区树木配置了二维码"身份证"。这一科技项目不仅为市民了解树木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同时为养管树木的科技化、专业化、标准化创造了先决条件,为全市人民共同打造"美丽天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一、编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精神给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特有特质,在近些年的乡村复苏运动中,从政策到地方越发重视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并且在传统村落的规划改建中取得成效。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乡村建设重物质、轻内涵,自然村落的传统文化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该如何从文化传承和乡土风貌保护的角度实现自然村落的内涵式美丽乡村建设?本文基于国内外乡村建设理论及文化传承经验进行研究综述,提出自然村落的文化传承内涵、构成、类型和创新方向。同时,以新疆东地村为例,提炼该村文化资源构成,并通过确立文化主题、重塑文化空间、"文化+"的规划策略实现文化传承的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1生态农业的概念及特点农业是立国之本,也是人类生存之本。从人类一万年的农业发展史来看,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农  相似文献   

20.
"人性化"场所——解析大连城市道路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术  郑云亮 《华中建筑》2007,25(6):93-94
从大连市特定的文脉结构切入,从城市道路景观与城市交通、用地规划协调发展;凸显自然景观、体现文化传承;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共生"三个方面分析了大连城市道路景观的"人性化".最后指出,城市道路景观不应仅限于纯物质景观的秩序美,而是要形成能包容城市流动人群相关活动的、符合人们心理和生理需求的"人性化"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