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岳焱超  卢晓明  王雁 《建筑结构》2019,49(13):106-113
作为一种常见的耗能减震构件,屈曲约束支撑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然而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版)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并没有明确给出这类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基于ANSYS软件,分别对纯框架结构和含屈曲约束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简称BRB-RC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BRB-RC框架结构应当考虑更为严格的水平位移控制参数,并通过静力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当确定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建议取值时,发现若采用初裂层间位移角作为位移角限值偏于严格,无法直接用于工程实践。基于比较分析法提出了标记层间位移角的概念。通过改变支撑参数、混凝土强度和结构跨度,进行9组算例的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这9个试件标记层间位移角与刚度比的关系,最终保守地给出了BRB-RC框架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取值公式。提出的方法能够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墙肢底部塑性发展区的高度并不一定等于结构层高,若以塑性发展区的转角限值作为剪力墙结构的层间有害位移角限值,可能导致不准确的结果。本文提出在计算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层间有害位移角限值时,应考虑层高与墙肢长度比值的影响。根据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的损伤破坏特征及抗侧承载力下降程度,提出其抗震性能等级的划分方法。结合经过验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不同性能等级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有害层间位移角的限值。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不同性能等级的型钢混凝土剪力墙位移角限值的影响,并拟合位移角限值的计算公式。得到了不同性能等级位移角限值的统计特征值,为型钢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魏琏  王森 《建筑结构》2020,50(3):1-4,19
分析了我国JZ 102—79,JGJ 3—91,JGJ 3—2002,JGJ 3—2010等历次高规关于高层建筑结构层间位移角规定限值的演变过程,对影响楼层结构层间位移角计算结果的各种因素,如风荷载取值、是否考虑结构重力二阶效应、是否考虑地下室、计算模型中一些假定和结构构件刚度折减系数等进行了讨论。在分析结构中上部楼层的层间位移角大部分是由结构构件底端转动引起的非受力位移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类高层建筑风荷载作用下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取1/500的建议,并提出当采用阻尼器等减振措施满足舒适度要求时或考虑地下室竖向构件变形时层间位移角限值可适当放松的合理建议,可供规范修订和工程设计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已有的试验资料并结合现有的结构设计分析方法,提出了含少量剪力墙RC框架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为1/800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为了控制建筑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保证结构具有一定的可恢复性能,需要对建筑结构在不同性能等级下的层间位移角进行限制.利用PERFORM-3D软件对四个不同高宽比的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型钢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了不同强度地震下连梁、墙肢、框架梁及框架柱损伤的大小和分布.根据各类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分布,建议了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型钢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性能等级划分方法.基于结构的易损性分析结果,得到了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型钢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在不同性能等级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并研究了高宽比对不同性能等级下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影响,为高层混合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为了控制建筑结构不同程度的损伤,保证结构具有一定的可恢复性能,需要对建筑结构在不同性能等级下的层间位移角进行限制.利用PERFORM-3D软件对四个不同高宽比的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型钢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了不同强度地震下连梁、墙肢、框架梁及框架柱损伤的大小和分布.根据各类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分布,建议了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型钢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的性能等级划分方法.基于结构的易损性分析结果,得到了高层钢管混凝土框架-型钢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在不同性能等级下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并研究了高宽比对不同性能等级下层间位移角限值的影响,为高层混合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OpenSees对两个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算例进行分析,说明了无害位移在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层间位移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上下两层水平位移差代替层间受力位移已具有足够的精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根据"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结合屈曲约束支撑的耗能性能、变形能力和保护主体结构的作用,提出了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层间位移角限值。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梁兴文 《建筑结构》2006,36(2):40-43
对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比较可以发现,这类结构的变形能力介于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之间,其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以控制填充墙的墙面裂缝贯通为判断标准,弹塑性层间位移角的取值应当既有一定的保证率,又要符合工程实际,建议取1/75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9.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是结构基于性能化抗震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直观反映结构的具体性能目标.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如何确定框架的层间位移与构件变形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用典型框架节来等效该层框架,将框架层间位移转化为框架节的侧移,通过引入塑性变形分布因子λp的概念,建立了λp与位移延性系数μ6、强柱系数ηc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0.
现有研究及震害反映剪力墙在首层破坏最为严重。RC少墙框架结构中,剪力墙因墙少受力大首先破坏,框架次之。规范对此类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规定过于笼统,结构下部应该采取较上部更为严格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若首层弹性层间位移角控制合理,能够实现底部剪力墙在可修复范围内破坏,而框架不进入弹塑性工作阶段。  相似文献   

11.
针对钢框架结构,本文研究了层间抗侧移刚度和层水平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经过统计分析.得到了钢框架结构考虑竖向荷载对柱子极限弯矩的影响、PΔ效应以及钢材屈服强度的影响,利用层间抗侧移刚度估计层水平承载力的统计公式。统计公式的得出为框架结构的实际安全性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层间位移限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层间位移值是一个重要的参数,但是对于超高层建筑目前还无规范可以遵循。本文通过对层间位移组成的分析,提出了设计建议值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3.
框支分区剪力墙高层商住楼抗震性能研究及设计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框支剪力墙结构形式——框支分区剪力墙结构,并以一栋典型商住楼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原型结构的受力及抗震性能,提出了一些设计建议,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变形指标——层间位移角在剪力墙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了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弹性分析得到了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关系的计算公式.然后对不同楼层数的3个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结构在各性能状态下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了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与构件变形关系的计算公式.利用提出的方法可以直接、较为简便地将结构的整体变形转换为构件变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工程结构复杂性日益增加,人们对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也日益提高,以往传统设计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迫切需要一个准确性好、效率高的新的设计方法出现。各种信息集成技术、设计技术相继出现使以上要求成为可能,其中最基础的方法是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论文主要结合数学规划方法与有限元法,以计算机为工具,对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基于整体优化策略的非线性抗震设计,以期通过提高设计效率,实现建筑材料的合理使用和工程造价的有效降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位移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理论及设计方法,应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分别按三种不同的性能水准对一3层RC框架结构进行了“小、中、大”三类地震作用水准下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并用非线性时程法对结构反应进行了分析,同时与谱加速度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现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 18-87)所采用的基于概率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其中包括(?)次(?)阶矩概率法的基本原理,可靠指标的计算模式,参数,薄钢结构的抗力参数及设计表达式等。同时,对新、旧薄钢规范的设计方法作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国外现有几种结构弹塑性地震位移反应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与评述。然后通过算例分析,指出在多层剪切型结构的质量、刚度和屈服抗剪强度三个因素中,屈服强度及其沿高的分布是影响结构弹塑性层间位移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提出了多层均匀结构弹塑性最大层间位移与相应的弹性层间位移之间关系的简化公式。最后对结构的不均匀性可能造成的层间塑性变形集中及屈服强度沿高度的标准分布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