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不同的加氢催化剂,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考察了重质油中四组分的含量变化,烃组成、元素组成。并建立了重质油组成的分离、分析方法,对加氢重质油进行四组分分离,从而探究重质油性质在加氢过程中的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Z1):152-153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质油中S、N、O杂原子化合物的主要分离富集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分离富集及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综合了重质油中S、N、O杂原子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着重介绍了电喷雾(ESI)电离源与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并对以上的分离富集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刘美  赵德智  龙文宇  宋官龙 《现代化工》2013,33(7):22-25,27
综述了重质油分离方法的最新进展,并对不同分离方法的使用和改进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根据不同的需要,按溶解度、极性、酸碱性、分子体积、分子质量将重质油进行预分离,有利于对于重质油分子组成和结构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4.
重质油在孔道内扩散传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振涛  徐春明 《化工学报》2016,67(1):165-175
内扩散广泛存在于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中。重质油因为具有更大的分子尺寸和复杂的组成结构,其在催化转化过程中通过孔道的扩散传质受到显著影响,极大降低了重质油的高效转化和催化剂的有效利用。本文重点对重质油在孔道内扩散传质的主要研究方法(隔膜池、吸附扩散和反应动力学法)和现状、孔内扩散的影响因素以及内扩散对重质油催化转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还探讨了重质油催化转化过程中扩散传质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煤、重质油、生物质等重质有机质富含碳氢共价结构,其轻质化和定向化学品转化是加工利用的主要目标。热解是重质有机质加工过程中最直接、最基础的反应过程,挥发物作为重要的热解产物,其组成分布及在热解过程的演变规律解析是研究的关键和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重质有机质热解过程中挥发物的生成过程,总结了反应类型及产物组成随温度升高的阶段性变化,并以煤、油砂、油页岩、生物质、含油污泥、市政污泥以及废橡胶为例,对比了不同种类的重质有机质热解挥发物产出的异同。针对重质有机质挥发物逸出特性分析方法,本文重点介绍了质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逸出气体分析技术,举例说明了各方法在重质有机质有机结构解析、热解工艺条件优化、污染物控制、催化剂设计等研究上的应用,并且就现阶段热解过程逸出气体的定量分析方法和应用进行了概述。最后,本文还就重质有机质热解逸出气体分析技术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重质有机质的热解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关冬  张霖宙  赵锁奇  徐春明 《化工学报》1951,73(10):4613-4624
重质油的稳定性关乎其开采、储运及加工过程安全。准确的重质油稳定性判定方法对重质油生产及加工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重质油稳定性的经验判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理论层面建立重质油稳定性的判定方法将提高重质油稳定性的预测准确度,本文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DPD)模拟了不同重质油体系分子的微观聚集态。模拟结果表明,重质油体系的沥青质聚集率与胶体不稳定指数(C.I.I.)及稳定性判定图的判定结果吻合,验证了模拟体系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DPD模拟结果对C.I.I.及稳定性判定图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的稳定性判定图用于重油稳定的快速判定。提出的重质油稳定性判定方法有望用于实际工业过程。  相似文献   

7.
关冬  张霖宙  赵锁奇  徐春明 《化工学报》2022,73(10):4613-4624
重质油的稳定性关乎其开采、储运及加工过程安全。准确的重质油稳定性判定方法对重质油生产及加工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重质油稳定性的经验判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理论层面建立重质油稳定性的判定方法将提高重质油稳定性的预测准确度,本文基于耗散粒子动力学方法(DPD)模拟了不同重质油体系分子的微观聚集态。模拟结果表明,重质油体系的沥青质聚集率与胶体不稳定指数(C.I.I.)及稳定性判定图的判定结果吻合,验证了模拟体系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基于DPD模拟结果对C.I.I.及稳定性判定图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的稳定性判定图用于重油稳定的快速判定。提出的重质油稳定性判定方法有望用于实际工业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疆低阶煤和重质油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煤油共液化工业前景,但重质油自身流动性差,极大地限制了煤油共液化的发展。为认识重质油组成结构对油煤浆流变性能的影响,选取5种性质差异明显的重质油和2种工业循环溶剂油,探究其与上湾煤形成的油煤浆流变性能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预加氢调控减压渣油的组成结构,分析重质油组成、结构与流变性能,获得重质油组成结构对油煤浆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重质油本身是牛顿流体,加入煤粉后转变为假塑性流体,呈现剪切稀化特征;重质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组分含量越高,形成油煤浆的黏度越高,体系内部的触变结构越丰富,非牛顿流体特征越明显。减压渣油稠油预加氢后,形成油煤浆的黏度显著降低,其中,380℃下预加氢2 h后制成的油煤浆黏度在135℃时降至451 mPa·s,同时油煤浆的触变特性也明显减弱。预加氢促使减压渣油中的长链断裂为短链烃,胶质和沥青质组分转化为饱和分与芳香分,从而抑制胶团的生成,降低油煤浆黏度。其中,380℃下预加氢2 h后胶质含量较未处理减少约21%,重均分子量降至1 594 Da,芳香环β位的H含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9.
张辛铖  何林  隋红  李鑫钢 《化工进展》2022,41(7):3534-3544
重质油包水(W/O)乳液普遍存在于石油开采与加工过程中,因其高黏度、高密度、强界面稳定特性,导致重质油包水乳液分离困难,生产成本增加。为了提高重质W/O乳液的分离效率,本文探究了温度与甲苯加入量对重质油黏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上述降黏过程与脱水率之间的协同机制。采用自制的TJU-3破乳剂对重质W/O乳液进行破乳,通过调整破乳剂在乳液中的浓度和破乳温度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利用分子模拟的方法构建了重质油平均分子模型并计算了SARA四组分在不同甲苯含量的重质油中的扩散系数,分析了甲苯添加量对重质油中SARA四组分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沥青质分子和TJU-3破乳剂分子在油水界面的运移过程。结果表明:重质油的黏度降低到1500mPa·s时,可实现在1h内完全破乳;黏度降低到50mPa·s时可实现在20min内完全破乳。当破乳剂在乳液中的浓度为400mg/L时,乳液的脱水率最高;破乳温度为60℃时,破乳速度最快。SARA四组分中胶质的扩散系数增大最显著,是重质油的黏度能被甲苯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TJU-3分子能够破坏沥青质界面膜,进而实现破乳。该协同机制和工艺条件可为石油工业中重质W...  相似文献   

10.
原油的重质化以及环境的问题,致使石油行业面临着如何去充分的开发重质油的问题。重质油是大分子化合物的混合物,而且还含有杂原子。伴随着对重质油开发的进一步研究,就已经出现了传统的催化剂无法完美的应对所出现的问题。加氢裂化技术可以解决重质油的加工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建文 《广东化工》2006,33(6):79-81
乙烯酮(双乙烯酮)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其下游产品较多。江苏某化工厂开发生产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三十多个,年生产规模三万多吨,是国内以乙烯酮(双乙烯酮)为中间体生产精细化学品的综合骨干企业。针对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废水特点,该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产品优化,结构调整,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节水降耗等工作,从源头削减了污染物的生产。同时投资二千多万元新建预处理装置三套,6000m3/d废水生化处理装置一套,使全厂乙烯酮(双乙烯酮)下游产品的废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2.
阐述并比较了几种加压设备在乙炔加压清净过程中的性能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三个厂家提供的三种煤样燃烧热的测定,由测定结果综合得出3号煤样燃烧最完全、燃烧热也最大,是三个煤样中最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A semi-empirical equation of state for metals is described. Its capabilities are demonstrated by the example of the equation of state for aluminum. New experimental data are presented on the location of the isentrope of aluminum for unloading from the state at p = 229.71 GPa on the shock adiabat to an aerogel (SiO2) of density 0.08 g/cm3.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Fizika Goreniya i Vzryva, Vol. 44, No. 2, pp. 61–75, March–April, 2008.  相似文献   

15.
水泥水化热是中、低热水泥和核电工程用水泥的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全球范围内测定水泥水化热的方法有溶解法、直接法/半绝热法、等温传导量热法三种。本文总结了中、美、欧相关方法标准,对其测试原理、仪器设备、试验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比对,并对其在领域的应用做了简单的概括。  相似文献   

16.
A thermochemical rather simpl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of Diperoxide of ciclohexanone. The study is complemented with suitabl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at the semiempirical and ab initio levels. A particular satisfactory agreement between both ways is found for the ab initio calculation at the 6–311G basis This set level. Some possible extensions of the present procedure are pointed out.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涂装工艺设计对涂装设备投资、涂装生产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A perturbation viscometer is a differential capillary viscometer that measures the logarithmic viscosity gradient of the viscosity-composition curve for gas mixtures. Measurements are made at different gas mixture compositions. Integration of the logarithmic viscosity gradients measured over the full composition range gives the mixture viscosity relative to the viscosity of one of the pure components of the gas mixture. This method is attractive because, for measurements of equal precision, integration of the gradients is potentially an order of magnitude more precise than measurement of the viscosities directly. It can also work at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s and perhaps high pressures.The perturbation viscometer has been used to make measurements on ideal gas mixtures at ambient and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 situation is more complicated when the gas mixtures are non-ideal. Extra effects due to density differences, molar volume change on mixing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expansion may be measured in addition to the desired viscosity change producing systematic errors in the results. Thus, a more sophisticated apparatus is required. The standard perturbation viscometer has been modified to separate out the extra effects to permit measurement of the true change in viscosity. In addition, the theoretical operation of the modified apparatus has been revised to account for the design changes to permit calculation of the viscosity-composition profiles from the results.The apparatus has been tested using helium-HFC-125 mixtures and two new viscosity-composition profiles are presented for these mixtures at 23 and . Internal consistency tests have been used to confirm that the data produced are of high quality with an estimated uncertainty in the viscosity ratio data at of 0.9% and at of 1.5%.  相似文献   

19.
塔设备改造选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洁  张学 《化工设计》1997,7(3):23-27
就当前扩产增容中塔设备设计和改造时板式塔和填料塔的选型问题加以分析。在评述目前国内常用的几种塔板和新型填料之后,着重介绍一种新型塔板(导向梯形浮阀塔板)和一种新型填料(波环填料——乾隆帕克)。  相似文献   

20.
周辉  李灵  娄伦武 《化肥工业》2013,40(4):36-38
气化给煤装置自投运以来,出现了气化煤仓堵煤、称重给煤机输送皮带因跑偏而损伤以及清扫装置故障频繁等问题,多次造成气化系统减负荷运行。通过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用配煤和改进清扫链等措施,使出现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