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液态深层发酵酿造枣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丝小枣为原料,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方式酿造枣醋,通过研究酿造过程中酒精发酵阶段酒精度和还原糖的变化,醋酸发酵阶段总酸和酒精度的变化,确定了液态深层发酵酿造枣醋的工艺.结果表明,酒精发酵阶段枣浆的初始糖度13.8%,酵母菌接种量0.03%,发酵温度25°C~30°C,发酵3.5 d结束,酒精度为8.4%(v/v).醋酸发酵阶段的初始酒精度为6.3%(v/v),初始酸度为1.5g/100mL(以醋酸计),醋酸菌接种量10%(v/v),发酵温度31℃,通风量600l/h-10001/h,发酵44h结束,最终酸度达到7.82g/100mL.所酿制的枣醋枣香浓郁,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酒精浓醪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精浓醪发酵是生产燃料乙醇的一个重要步骤,为了提高发酵醪的酒精度,研究了不同因素对马铃薯浓醪发酵的影响。以发酵醪的酒精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马铃薯酒精浓醪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料水比1∶3.0,糖化酶添加量150U/g,初始pH值4.5,接种量6%,得到发酵醪的酒精度为14.90%(v/v)。  相似文献   

3.
发酵型无花果酒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琳  岳田利 《中国酿造》2005,(10):59-62
对无花果酒酿造工艺、操作要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糖浓度为20%-22%的无花果清汁中加入60mg/L~90mg/L的SO2,接入5g/L-7g/L葡萄酒活性干酵母,20℃发酵14d;可以使发酵彻底,原酒残糖量低,酒精度最高可达11.2%(v/v);同时既可以保证酒质,也不会延长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4.
通过添加漂白粉、多菌灵、青霉素、氨水等不同抑菌剂以及其添加量来研究其对丢糟降解液无蒸煮乙醇发酵的影响。不同抑菌剂发酵实验结果表明,漂白粉、多菌灵以及青霉素均较空白组有较好的发酵效果,还原糖的利用率和乙醇产率均增大,产酒率也增高。影响效果依次排序为:漂白粉多菌灵青霉素,而氨水不适合用于丢糟降解液的乙醇发酵;由最佳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当漂白粉添加量为0.015 g/50 m L时,其产气量和最终的酒精度均高于其他组,其酒精产量达到了1.77 m L/100 m L,较空白组增加了近24.6%。  相似文献   

5.
采用稀硫酸对海带进行预处理,对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底物浓度4个单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再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水解条件为:酸浓度2%(v/v)、水解时间60 min、水解温度121℃、底物浓度5%,还原糖得率为22.7%±0.27%.接入毕赤酵母(Pichia angophorae ATCC22304)发酵,乙醇的最大产量为1.58 g/L,乙醇得率为0.415 g乙醇/g还原糖,是理论得率的81.3%.试验结果表明,毕赤酵母可以有效水解海带液中的还原糖以进行细胞生长和乙醇发酵.  相似文献   

6.
发酵木糖酵母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发酵木糖产酒精酵母菌种的筛选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筛选出一株性能优良的发酵木糖产酒精酵母菌株Zs。该菌株性能测试结果为:发酵木糖产乙醇能力相当于理论产量的60.0%;发酵葡萄糖浓度为8%的发酵液,乙醇转化率为0.388g/g;最低乙醇抑制浓度14%(v/v);在温度高达42℃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并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奥默毕赤氏酵母(Pichia ahmeri)。  相似文献   

7.
酒曲在菊芋发酵生产乙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菊芋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乙醇发酵原料,利用安琪酿酒曲具有发酵菊芋生产乙醇的能力,研究安琪酿酒曲应用于菊芋发酵生产乙醇的工艺参数.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以1:4(w/v)的料液比调浆,32℃发酵60h.在此工艺条件下酒精度可达12.1%vol,酒精产率达38.19%.从试验结果可推论,利用安琪酿酒曲发酵菊芋生产乙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将茶树花加入苹果汁中进行发酵,研究茶树花苹果酒发酵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茶树花苹果酒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茶树花的添加量为苹果汁的1.0%(w/v)、酵母接种量12.5%(v/v)、初始糖度200g/L、果胶酶0.08g/L、温度27.0℃时,所制茶树花苹果酒色泽金黄,澄清透明无沉淀,具有浓郁的茶花香、酒香和果香,口感柔和,酒体醇和协调;各理化指标为:酒精度10.7%,可溶性固形物5.0%,还原糖2.32g/L,pH3.66,杂醇油397.89mg/L;是一种既风味独特又健康养生的低度果酒.  相似文献   

9.
使用产菊粉酶的酿酒酵母可实现一步法发酵菊芋生产乙醇.该试验以菊芋汁为发酵培养基,研究了起始糖浓度、无机盐、温度、种子培养基、接种量和氮源对高菊粉酶活酿酒酵母Y05-步发酵菊粉生成乙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菊芋汁中最适起始总糖浓度为250g/L.菊芋汁含有的较多无机盐对乙醇发酵不但没有抑制作用,反而有促进作用;(2)最适乙醇发酵温度为37℃;(3)种子培养基中使用菊粉做为碳源有利于酿酒酵母Y05产生较多菊粉酶,进而促进其乙醇发酵;(4)最适乙醇发酵接种量为15%;(5)尽管菊芋汁是一个良好乙醇发酵培养基,但补加氮源仍是必要的.补加5.0g/L玉米浆可显著酿酒酵母Y05的提高总糖利用率、最终乙醇浓度和乙醇得率.  相似文献   

10.
沙棘果酒主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沙棘果酒主发酵过程中二氧化硫的添加形式及添加量、酵母用量、沙棘汁初始糖度及发酵液装瓶量对主发酵的影响;以酒精度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果酒主发酵中添加焦硫酸钾比亚硫酸氢钠和亚硫酸钠的效果好,主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SO2农度80mg/L,温度25℃,糖度18%,接种量2%,采用60%的装液量。在该最佳条件下的酒精度为7.5%(v/v)。  相似文献   

11.
12.
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中厌氧沼气的发酵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新技术中,研究了一级高温(60℃)厌氧消化液(化学需氧量COD20 000 mg/L左右)直接作为酒精发酵配料用水的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批次的增加,厌氧沼气发酵过程中可溶性COD(sCOD)、可溶性总氮(TN)逐步累积;可溶性总磷(TP)和磷酸盐(PO43--P)未见累积;乙酸、丙酸逐步累积但丁酸未见累积。电导率在循环4批之后基本稳定。高温厌氧消化液中累积的乙酸盐、丙酸盐导致了酒精发酵时间的延长。一级高温厌氧消化液再串接第二级中温(35℃)厌氧降解(COD 2 000 mg/L左右),使得双发酵偶联工艺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块状牛肉发酵特性与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乳酸菌对块状牛肉发酵,研究其发酵特性与工艺优化.通过发酵特性单因素试验,得出原料肉漂烫时间、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葡萄糖添加量对块状发酵牛肉制品的pH值、氨基酸含量、亚硝酸盐含量影响显著;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块状牛肉的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原料肉漂烫时间10rnin、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30h、葡萄糖添加量1.5%.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一株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得到的酿酒酵母GXAS—BT9作为发酵菌株,利用丙酮-丁醇发酵的废液作为乙醇发酵的配浆用水,进行乙醇发酵。结果表明,GXAS—BT9菌株的乙醇发酵产率随着废液比例的升高而增加,使用100%废液作为配浆用水,玉米粉和木薯粉作为原料的乙醇产率分别达到14.27%vol和14.26%vol,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4.7%和9.6%。将丁醇发酵与乙醇发酵偶联起来,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同时大大减少了污水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5.
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文  周文美 《酿酒科技》2012,(8):97-100,105
通过对照试验确定菌种、原料配比和原料处理方法,以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液态发酵法酿造荞麦酒的最佳发酵条件。研究表明,经发芽处理后的原料可发酵性明显增强,产酒黄酮含量有显著增加;黄酒活性干酵母发酵能力强于其他几种菌种;甜荞∶苦荞为3∶2、料水比为1∶2.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 d、活性干酵母添加量为0.5%,为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白酒发酵副产物黄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二次发酵以生成生物发酵液,并对发酵生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基础酒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得出了利用黄水生产生物发酵液的发酵模式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组合,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黄水室内培菌9d后再入生物发酵罐密闭发酵45d,发酵温度控制在30℃,中温曲用量15%。通过实验验证,得出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生物发酵液具有独特的复合香气,用于酿酒发酵、蒸馏能有效提高基础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纳他霉素发酵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pH、不同溶解氧、不同接种种龄及接种量对发酵生产纳他霉素的影响,发现生产纳他霉素较佳的发酵条件是:温度29℃,接种量2%,种龄26h,溶解氧30mg/L,pH随发酵的不同阶段而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8.
A new tool was developed to solve a wide range of optimal beer fermentation problems. Using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beer fermentation, the direct dynamic optimization technique of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was investigated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cooling policy to maximize ethanol production for a fixed final time, including effects that optimize flavor. The new tool is very efficient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cooling strategies. New control strategies were found that increase ethanol production while decreasing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fusel alcohols and keeping the acetaldehyde concentrations at moderate levels. Model parameter sensitivity was investigated and it was shown that the system could be regulated successfully around optimal temperature profiles.  相似文献   

19.
酸肉生产主发酵期发酵条件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H值和感官评分为指标,就酸肉主发酵期盐浓度、葡萄糖浓度、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酸肉发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表进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即盐浓度0,葡萄糖浓度2%,接种量8%,发酵时间16h,发酵温度34℃。并对优化工艺条件酸肉发酵前后的主要理化特性进行比较,说明了发酵肉制品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