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江 《丝网印刷》2022,(4):65-68
以笔者的个人经验角度出发,探讨了丝网版画创作内部的实践与思考和丝网版画创作的外延状态.通过对丝网版画新实践的介绍,让丝网版画变得更加有趣,并赋予创作更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在版画创作领域推广丝网印刷技术,分析了丝网印刷技术的优点,对版画创作技术中的丝网版画、黑白木刻、木刻套色、水印木刻、铜版版画、石刻版画等版画技术的技术参数进行了对比,得出丝网版画技术优势。讨论了丝网版画的制版种类,结合感光制版工艺,对丝网印刷技术的工艺流程进行了逐步分析,使丝网版画创作者掌握丝网印刷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前,丝网版画的创作正在随着复制技术水平的提高,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丝网版画创作与制作的分工、丝网版画制作手段的提高、复制丝网版画的兴起、丝网版画的“跨界”现象、丝网版画的展示变化和丝网版画的收藏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邱伟 《丝网印刷》2011,(12):6-7
丝网版画作为版画画种之一,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很多美术学院都在自己的版画专业中加入了丝网版画的创作和技法类的专门的课程,也为社会培养了不少的专门人才。丝网版画目前在市场上很少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原因还是与市场推广少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绘画作品的设计意识在现代艺术表现中越来越重要,丝网版画也不例外.设计意识的介入不仅丰富了丝网版画的创作形式,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而且提升了丝网版画的审美价值、扩充了丝网版画的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6.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中国丝网版画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技术的开发、材料的实验和观念的演化等阶段,在广军先生、陈聿强先生、张桂林先生等前辈们和几代丝网版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确立了丝网版画在中国艺术领域中的独特地位.丝网版画创作在这20年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国际印刷科技的进步和网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材料媒介、形式语言和观念意识的拓展上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景象,同时随着艺术院校工作室的完善和师资创作队伍的建设及各地方创作、商业复制等工作室的迅速崛起,八届三版展和历届全国版画展、两届丝网版画展都为丝网版画的创作和实验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相似文献   

7.
帅斌 《丝网印刷》2001,(5):23-23
我是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始进行丝网版画创作的。丝网版画是一个年轻的版种,正因为年轻所以没有别的版种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就会有更多空间让画家去发挥。我很幸运在美院学习时选择了丝网工作室来进行丝网版画的创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从事了丝网版画的创作改变了我的观念,让我脱胎换骨,轻装上阵,让我有了条件追寻我那隐藏在心中已经很久远的梦想,我的作品也就开始承载了来自我心灵的情感。丝网版画在中国只有短短的20年的历史,丝网版画的原理,源自中国古代印花布制作工艺的漏印技术。这古老的漏印技术却在20世纪的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  相似文献   

8.
丝网版画相对于木版、铜版、石版,其产生的时间较短,艺术形式不够鲜明.传统的印刷材料属于工业油墨,污染较重,阻碍了网印艺术的发展.在采用了丝网版画新材料专用水性油墨和专用版画纸张后,使丝网版画艺术焕发了新的艺术活力.当代丝网版画已更具多样性、可开放性,对于可以融入大量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的丝网版画,恰恰能够把握和紧跟时代节拍,充分调动丝网版画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创作个人的优秀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王汉洲 《丝网印刷》2009,(11):36-37
丝网版画后期制作包括分色、制版、印刷三个环节,作为丝网版画创作的一部分,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版画创作的成功与否,为此我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丝网版画创作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产生出新的思维、新的技艺,丝网版画艺术应该成为更多人参与的时尚生活方式。原创丝网版画的艺术市场地位和未来更广阔的空间需要再次找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