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了剪切流场下二氧化硅(SiO2)纳米粒子表面性质(亲水或疏水)及复配对聚异丁烯(PIB)/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不相容共混物形态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单一表面性质(亲水或疏水)的粒子均能有效抑制分散相的凝聚,亲水粒子的尺寸细化效应与其分布有关,而疏水粒子与其分布无关。对于混杂粒子填充的PIB/PDMS共混体系,不同配比的混杂粒子均能阻碍分散相的凝聚。但是,当其中的疏水粒子分布在界面处且处于基体相中时比分布在分散相且处于界面能更有效地阻碍分散相的凝聚。  相似文献   

2.
剪切场下高聚物共混物相行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切场下高聚物共混物相行为的研究已成为高分子科学领域的一个焦点.现有的研究发现,剪切不仅会改善或降低体系的相容性并导致例如双浊点等复杂的相图现象,还会造成各向异性的相行为;理论研究认为,这与剪切场下体系热力学势发生改变以及应力同浓度的动态耦舍密切相关。本文从理论及实验的角度较为详细地回顾了近年来国际上该领域研究的进展,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纳米SiO_2粒子选择性分布在聚苯乙烯(PS)基体相时对退火过程中聚苯乙烯/聚丙烯(PS/PP)共混物的形貌粗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SiO_2粒子分散在共混物的PS基体时,可显著抑制共混物的形貌粗化过程,且抑制效果比纳米SiO_2粒子分布在共混物的分散相中时更强;纳米SiO_2粒子分散在PS基体相中时,不会抑制分散相PP分子链的运动,但分散相PP液滴回缩时需要带动PS基体发生形变,PS基体中的粒子网络会大大增加这一过程的阻力,从而抑制PP液滴的回缩;同时,基体中的纳米SiO_2粒子使PP液滴的合并过程变得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4.
形态结构对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POM/TPU合金,考察了TPU品种,含量以及形态结构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的韧性随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聚酯型的改性效果优于聚醚型,增容剂在促使分散相分数,增强两相间的界面粘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共混方法以及所产生的形态结构对共混物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聚丙烯与其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和结晶性的角度出发,综述1992年国内关于聚丙烯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研究及形态结构与聚丙烯共混材料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比较了尼龙6/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A6/LDPE)和尼龙101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A1010/LLDPE)共混和的织构形态,共混物的织构形态除与织构调节剂、组分比有关外,还与尼龙物结构有很大关系。在尼龙/聚乙烯二元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子以球状(或椭球状)形式存在,粒子较大,两相界面清晰,加入织构调节剂后,分散相粒子明显变小,分布均匀,在尼龙6共混物中,除仍有表面光滑的球状粒子外,出现了莲藕断面状粒子,但两相之间仍有缝隙,而在尼龙1010共混物中,出现了辐(车)轮状粒子,两相间相互作用强,分散相粒子与连续相之间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表明高碳数的尼龙1010与聚乙烯的链段间的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预辐照接枝和悬浮接枝技术制备流滴树脂复配物和纳米SiO_2与流滴剂司班(SP)接枝物SiO_2-g-SP的共混物。采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旋转流变仪、加速流滴测试仪、材料试验机及液滴形状分析仪对共混物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_2-g-SP相比改性纳米SiO_2在2920 cm^(-1)、2850 cm^(-1)、1728 cm^(-1)、1456 cm^(-1)和722 cm^(-1)出现了新的特征吸收峰。其中1728 cm^(-1)是酯类羰基的特征峰,2920 cm^(-1)和2850 cm^(-1)处的峰为碳氢键不对称和对称伸缩振动特征峰,这说明SP已接枝到了改性纳米SiO_2表面。通过改性纳米SiO_2接枝SP的方法引入SiO_2,使得共混物熔融温度降低,结晶温度升高;流滴剂与聚乙烯相容性变好,容易加工;共混物流滴性能得到改善,流滴期最多延长6 d,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拉伸强度最多提高了2. 5 MPa。  相似文献   

8.
聚氨酯/环氧树脂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聚氨酯和环氧树脂共混体系,通过固化前后的红外谱图,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反应;由扫描电镜照片和计算共混体系杨氏模量,都表明两种共混物形成了连续的两种互穿网络结构,共混物中两组分质量比是影响其力学性能的相区尺寸的主要因素,将此共混物作为涂层的抗汽蚀性和冲蚀磨损性都很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先无氧热降解后氧气氧化的方式制备了氧化降解聚乙烯(ODPE),利用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氧化时间对ODPE中极性基团的种类和含量及ODPE含量对HDPE/PA6体系相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ODPE链上引入了-OH、-C=O、-COOH等极性基团且随氧化时间延长,极性基团含量明显升高,其中羧基含量可达到0.069 mmol/g。随ODPE含量升高,HDPE/PA6共混体系的分散相粒径有明显的细化,粒径分布变窄,相界面变得模糊;共混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可同时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发明涉及包含至少一种卤化无规共聚物的选择弹性体共混物。尤其,本发明涉及包含异丁烯和甲基苯乙烯,优选对甲基苯乙烯的至少一种卤化无规共聚物以及至少一种通用橡胶的组合物;其中以该至少一种卤化无规共聚物的重量为基准计,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法和偏光显微镜法测定不同组分比的聚四甲基苯撑硅氧烷(TMPS)与1,2聚丁二烯(PB)共混物的长周期、晶片厚度、无定形厚度及一维结晶度等超分子结构参数及球晶生长形态。结果表明,TMPS/PB共混物组分比和热历史,将影响系统中非晶共混物不同程度的微相分离及相倒转;相倒转又影响了系统中结晶相TMPS晶体的生成条件,使共混物的上述超分子结构参数产生了不连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PET/HDPE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IR、SEM、DSC和力学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熔融接枝高密度聚乙烯(HDPE-g-MA)和界面改性剂(IM)对PET/HDPE共混物形态结构、界面偶联状况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在明,HDPE-g-MA改善了PET与HDPE的相容性,使HDPE较均匀地分散在PET基体中,但并未检测到PET/HDPE-g-MA界面有化学反应发生。界面改性剂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提高PET基体的粘度,并接近HDPE相的粘度而使分散相细化;另一方面通过与HDPE-g-MA和PET的偶联反应而增强了PET/HDPE-g-MA界面粘结,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共混物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3.
分别通过扫描电镜(SEM)、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核磁共振及红外光谱等研究相容剂种类、含量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PLA)配比对PET/PLA共混物的断面形貌、结晶形态及热性能等的影响。SEM和DSC结果表明,相容剂乳酸/丁二醇共聚物(PLLA-g-BDO)及用量对PET/PLA共混物的界面相容影响较大。与未加相容剂比,相容剂使界面从清晰过渡到模糊,界面处未见明显团聚颗粒;相容剂用量为8%时,DSC曲线上仅出现1个熔融峰。DSC和XRD表明,相容剂的引入降低了共混物的结晶度,冷结晶和热结晶过程中分别结晶,结晶的温度范围较宽,热结晶的结晶度大于冷结晶。冷结晶时,柔性链的PLA先结晶,PET后结晶;热结晶时,结晶温度较大组分PET先结晶,PLA后结晶。TG分析表明PET/PLA配比是材料热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发明公开了谷类蛋白质/纳米粒子原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谷类蛋白质/纳米粒子原位复合材料包含谷类蛋白质100重量份、纳米粒子10~i00重量份、增塑剂10~100重量份。其制备方法是,在谷类蛋白质的氨水溶液中添加氯化镁或氯化铝,水解产生纳米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纳米粒子,水洗、干燥后加入增塑剂,得到谷类蛋白质/纳米粒子原位复合物,采用模压法制备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5.
熔体的粘性和弹性对LDPE/PS共混物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粘性和弹性对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相容聚合物在均匀剪切流动中的分散程度以及分散相的形状与组分的粘度比、相对弹性和体积分数有关。当分散相的粘性和弹性较基相大得多时,随分散相的体积分数增加,球状的液滴形成葡萄串状。若两组分的粘性和弹性相当,在适中的混合比下,分散相产生高度变形。不管组分的粘反比和弹性比大小,若分散相的体积分数非常低,共混物的主要形态皆为分散相的球状液滴分散在基体中。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组成、粘度比、转速和混合时间对聚丁烯/玉米浆共混物的粘度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粘度均随转速的提高而增大。在高转速下,80/20共混物的粘度比其它组成的共混物的粘度增长迅速。在聚丁烯和玉米浆的界面观察到复合乳化结构。分散相液滴尺寸较小时,液滴尺寸的变化对共混物的粘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PPO/PA6纳米共混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的制备PPO/PA6共混物的方法,从己内酰胺(CL)单体出发,在聚苯醚(PPO)存在下阴离子开环聚合己内酰胺,由于其中一部分PPO主链上接枝了活性苯酯基团,能促进PA6链在其上增长,从而同时形成了PA6均聚物与PPO—g—PA6接枝共聚物,实现了原位聚合与原住增容的同步实施,并用SEM对其微观相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控制共混条件可制备PA6纳米分散的PPO/PA6共混物。  相似文献   

18.
PC/PE共混体系在双螺杆挤出初期的形态演变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碳酸酯/聚乙烯(PC/PE)共混物在双螺杆挤出初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螺杆轴向不同位置的共混物分散相形态,分析了混合初期PC分散相形态的演变规律;建立了PC分散相在软化变形条件下,由颗粒状变化为片状、纤维状结构并最终破碎松弛为球形粒子的模型。讨论了混合初期螺杆构型对PC分散相形态的影响,发现增加捏合块数量能降低混合初期分散相的平均粒径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研究了剪切速率和体积分数对共混物分散相颗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切速率越高,分散相颗粒越精细。随聚苯乙烯体积分数增加,分散相颗粒尺寸增大,在共连续结构出现前,分散相颗粒尺寸达到最大值,在低体积分数睛,稳态的韦伯数(We)与聚苯乙烯体积分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PC/PET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及催化剂对它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PC/PET熔融共混体系组分比和酯交换反应对共混物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ET含量增加,体系中两个组分的互容性增加。酯交换反应可以增大两个组分的互容性。加入催化剂所引起的酯交换反应改变了共混物的结构,使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