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通识课程得到愈来愈多高职院校的重视,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其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针对文化通识课程缺乏实训环节,且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对现有课程评价考核方式进行重构,提出以考勤、项目化的报告、课堂演示、开卷考试以及论文考核五部分构成的评价考核机制,以考核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为文化通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开展化学通识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尤其是非化学专业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举措。化学类通识课程是化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化学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浅谈了在非化学专业开展《化学与生活》通识课程教学的作用,并从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以及教学措施的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化学与人类生活》是我校面向所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化学类通识教育课程。根据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基于不同选课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前期基础,笔者从化学通识课程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的把握上,教学内容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选择上,以及通识教育课堂引导和互动的必要性等几个方面,浅析了化学通识教育课堂教学应当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途径。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通识选修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化学与人类文明》通识课程,在借鉴国内其他高校同类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从课程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团队建设、教材建设、泛雅平台建设、学习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我校《化学与人类文明》通识选修课程的建设、改革与实践,探索了符合我校专业特色的化学通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通识教育课《化学与环境》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了总结。作为一门全校性的通识教育课,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类别学生的基础,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愿意主动了解化学与环境方面的知识。本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非环境专业的环境教育是提高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环境科学概论》选修课作为环境教育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识选修课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工程类通识选修课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认真分析通识选修课的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不断修改教学内容,增加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革学生考核方式,才能有效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化学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培养学生在化学科学、人文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通过若干专题模块设计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紧贴生活实际的案例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科学的课程实施和考核,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有的放矢,变被动为主动地自主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石油院校开设生物类通识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对石油院校开设生物类通识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石油院校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普及环境教育最好的形式就是通识教育,环境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通识课程因选课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背景,能有效拓展了专业思维宽度,对培养大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环境与健康》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课程特色,思政元素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环境类通识教育的教学改革方法;突出任务引导,培养环保思维审视主修专业,案例教学,搭建实践平台等特色,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杨晓娜  李奇  张晖  姜松 《广州化工》2020,48(12):156-158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STSE教育是促进通识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手段。《材料科学与社会》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由于材料与化学、工程、科技等密切相关,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摆正化学等学科的学科地位,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材料科学与社会》选修课的教学组织与实施,研究了STSE教育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信息素养通识课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信息素养通识课一般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文章系统设计了一种相对通用的课程教学体系,并以文献检索课程为例,介绍了从科技文献内容的专业特色出发,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思路和考核方法的实践。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既突出文献检索方法的通识性,又突出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取得了不错的育人成效,相关经验可供其他高校同类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安全文化作为众多高校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具有知识点多、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教学中从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推广、课程考核等方面出发,构建课程微信平台,有助于及时向选课学生推送安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楠  高建峰  李延斌  王晓晴  宋江锋 《广州化工》2022,50(9):201-202+205
摘现状要: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针对《大学化学》课程授课对象庞杂、授课内容与专业联系不多、考核模式单一等授课,分析该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基础课对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作用及不足。结合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特点,从改革课程导入方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入手,进一步探讨该课程教学改革在“新工科”建设中的应用,着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关联力以及宏思维等工程素养,也为该类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普通化学作为ISEC项目的通识教育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学科。本文结合ISEC项目通识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化学和口语基础薄弱,积极性差的状况,旨在探索实验和口语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口语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为项目中其他通识课程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制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试点班的课程按: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工程实践课程等5个模块进行设置,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西班牙语入门课程》是贵州大学面向所有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拓展选修课,深受工科专业学生欢迎。本文对《西班牙语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等进行初步探索研究,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工科专业学生在新工科背景要求下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在涉西工程项目或留学深造研究中打下基本语言交流基础,提高就业和留学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王磊 《广州化工》2014,(24):188-189
普通化学是ISEC项目的一门通识课程。根据ISEC项目通识教育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普通化学双语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旨在提高普通化学的双语教学效果,推动普通化学双语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普通化学是ISEC项目的一门通识课程。根据ISEC项目通识教育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普通化学双语教学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旨在提高普通化学的双语教学效果,推动普通化学双语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化妆品课程兼具科学性、实用性和时尚性,是我工科院校受欢迎的通识教育课程。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现有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都存在不足,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结合教学实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教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