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重力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继良 《炼油与化工》2012,(6):14-15,57,58
超重力技术作为一种人为的改变重力场的特殊技术越来越受关注,被广泛的应用在化工、医疗、环保材料等制造领域,大比例的缩小了设备体积、使工艺过程效率成倍提高,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文中通过建立传质模型研究了超重力技术在三甘醇脱水中的应用,探讨了超重力技术三甘醇脱水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得出在天燃气脱水工艺中使用超重力机,在一定范围内提高超重力机的转速、增加三甘醇的流量或减少天然气的流量有利于加强气液反应过程的传质,可以提高天然气脱水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吐哈油气》2009,(2):132-132
我国在国际上率先采用超重力技术生产石油磺酸盐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化工大学与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的1000吨/年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超重力反应器强化新技术,已进入产业化生产前的最后工艺完善阶段。此前的中试产品技术指标全部超过国家“863”计划要求,活性物含量提高到50%以上,能耗降低20%以上。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制的复配吸收液,分别以传统填料塔、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为吸收装置,对比考察了它们对苯、甲苯、二甲苯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气体积流量为0.50m^3/h,吸收液体积流量为0.08m^3/h,进气质量浓度为1.0—2.5g/m^3的条件下,传统填料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脱除率最高依次为20%,11%,1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超重力因子为22.23时,超重力旋转填料床中苯、甲苯、二甲苯的脱除率依次可高达50%,75%,77%。  相似文献   

5.
以含硫废碱液为原料,采用超重力氧化工艺,在旋转填料床中对废碱液中的硫化物进行了氧化处理。结果表明:超重力废碱液氧化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废碱液处理量100 L/h,空气/废碱液(体积比)60,氧化温度60℃,超重力因子96,常压;在此条件下,脱硫率可以达到81%,原料废碱液中硫化物质量浓度由16 319 mg/L降至3 101 mg/L。  相似文献   

6.
《石油化工应用》2010,29(4):107-108
由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完成的超重力技术用于炼厂干气脱硫化氢的工业应用项目目前通过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组织的鉴定。采用超重力技术代替常规脱硫塔用于炼厂催化干气脱除硫化氢脱硫效率高,选择性好。安全无泄漏,适用于中高压生产过程,可满足工业生产长周期平稳运行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小试成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建成1套年产1 kt润滑油清净剂的超重力反应器中试装置,采用该装置进行生产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润滑油清净剂的中试试验研究,并对高碱值石油磺酸钙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进行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碳酸化反应的最佳时间为58~62 min,该时间内,反应产物的碱值最高达到315.2 mgKOH/g,相应的运动黏度为35.6 mm2/s;采用卧式螺旋离心机对粗产品进行预处理的效果好于传统釜式法的预沉降脱渣方法;超重力反应器中试生产的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润滑油清净剂的性能优于传统釜式工艺产品,且满足石化行业标准SH/T0042-91中一级品的质量要求。确定的“三废”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超重力中试生产过程的低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8.
超重力技术在胜利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重力技术是一项全新的强化传递技术,可应用于油田天然气脱硫、注水脱氧和CO2捕集纯化等,具有效率高、设备小和能耗低等特点.应用表明,超重力技术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超重力机的结构、原理和应用成果,并以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模拟天然气,以70 mm/260 mm尺寸的丝网填料作为旋转填料床(Rotating Packed Bed,RPB)进行模拟试验,模拟不同转速、三甘醇(Triethylene Glycol,TEG)流量、气液比对脱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气量稳定的情况下,存在一个相对经济的TEG流量,在此流量及以上范围内,露点温度可明显下降,此时气量增加对露点温度的影响不大。在综合考虑特定平台的产气量、脱水效果和经济性后,可得出适合特定平台的经济TEG流量,为下一步实现工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张力腿平台槽口间距对尾流效应影响范围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方案及具体优化方法,建立了张紧力优化流程,对比优化前后立管间距变化,证明优化方案可行性。研究表明,在张紧力优化算法适用范围内,立管轴线方向变形相等优化方案计算立管变形增量较为简单,优化效果较好,立管间距明显增加,可有效防止立管碰撞。提出的张紧力优化方案和方法,防止立管因碰撞而破坏,平台承受较小变载荷,保证张力腿平台及立管作业安全,为工程实际张力腿平台立管张紧力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是勘探成熟区,已发现陵水17-2、陵水25-1等多个气田,但气田开发存在经济门槛高、部分气田储量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必须围绕气田内部及周边开展潜力目标搜索。本文借鉴海上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搜索技术,补充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勘探成熟区目标搜索技术体系,包括区带潜力目标搜索、随钻跟踪过程目标搜索和评价过程目标搜索等3项技术,其中区带潜力目标搜索是分析成熟区地质成藏条件,应用地球物理预测技术,指导开展目标搜索。随钻跟踪过程目标搜索是与开发井进行钻前、随钻及钻后相结合,在其周边搜索目标,并与待开发气层兼探评价,达到快速建产。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是在成熟区周边开展老井复查,探寻油气“蛛丝马迹”。在上述技术体系指导下,围绕陵水17-2、陵水25-1气田内部及周边搜索多个潜力目标。优选陵水25-1W构造并部署评价井LS 25-1W-1井,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有效促进了后续气田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2.
还原吸收尾气处理工艺广泛应用于硫磺回收装置含硫尾气处理,是减少尾气中SO_2排放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硫磺回收装置加氢还原尾气的显著特点为:压力低,碳硫比高,要求吸收过程硫化氢脱除率高,同时具有吸收选择性。利用超重力技术强化传质及气液接触时间短等特点,将超重力技术应用于加氢尾气脱硫工艺中,考察了转速、气液比、贫液温度、气体流量等操作参数对脱硫性能及CO_2共吸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重力技术应用于硫磺回收装置加氢还原尾气脱硫工艺中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3.
氢能作为一种高效的零碳能源,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是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更迭的重要推动力。由于当前主流的制氢方式所产出的氢气均含有杂质,故纯化分离技术是氢能利用中的关键技术,纯化后的氢气可应用于各工业领域。综述了常用的变压吸附、低温分离、金属氢化物、膜分离、溶剂吸收5项氢气纯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超音速纯化氢气的新技术。分析了各项氢气纯化技术的工艺流程、使用设备、适用条件、纯化效果以及优势与不足,明确了当前各项纯化技术的研究热点及面临的挑战。最后对各项氢气纯化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氢气纯化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与研究方向,为优化获得更高效、经济的氢气纯化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射孔完井是中国海上油田使用最为广泛和普遍的完井方式,为海上油气资源发现、提高油气井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洋石油特色射孔技术体系的发展与进步,总结回顾了中国海上油田射孔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射孔参数优化设计、高效射孔、射孔联作、特殊射孔等海上油田射孔关键工艺技术应用现状,从深层/超深层射孔、老油田剩余油挖潜与产能恢复、常规射孔工艺与压裂酸化联作、井下工况条件下的射孔参数检测评价及优化、射孔评价与智能射孔、构建为地质油藏射孔的新理念和新认识等方面对未来海上油田射孔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建议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研发适应中国海上油田开发需求的射孔新装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完善、升级和发展增产型海上油田特色射孔工艺技术体系,以期为中国海上油田的持续增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聚丙烯光泽度的影响因素,包括聚丙烯的球晶尺寸、分散相和加工条件。综述了高光泽聚丙烯牌号开发的进展,高光泽聚丙烯技术主要集中在均聚、无规共聚高光泽聚丙烯的开发及助剂配方和加工条件的优化。对未来高光泽抗冲聚丙烯的开发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与断层这类穿时构造不同,河道发育受层序控制而具有短时性,因此利用常规属性难以对河道进行精细刻画。本文以渤中凹陷东北部东营组末期河道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10种常用属性的对比分析,优选出方差、瞬时相位、90°相移属性并框定了河道的大致分布,但仍不能够准确刻画河道形态。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广义谱分解技术的分频混色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降低了解释多解性。最终结合研究区沉积环境,清晰识别出研究区至少发育15条河道,优选出3条河道作为下一步勘探方向,并进一步识别出研究区及其周缘发育3个汇水区。  相似文献   

17.
超重力技术是一种过程强化的新型技术,在环保、化工等工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该项新技术的作用原理和特点及其在多种气体净化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原油进行组分分离,结合界面张力测试结果和结构组成特征分析,进行原油不同组分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界面活性研究。方法采用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原油进行组分分离,考查原油及原油不同组分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甜菜碱之间的界面张力变化趋势;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原油不同组分的主要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采用疏水型反相色谱填料,梯度洗脱方式,制备色谱可以将原油分离为6种结构组成差异较大的不同组分;以重烷基苯磺酸盐为表面活性剂时,不含芳烃的4种组分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1.0×10^(-3)mN/m),含少量芳烃的一种组分接近超低界面张力(~1.0×10^(-3)mN/m);以硫代甜菜碱-12为表面活性剂时,富含芳烃的一种组分可产生超低界面张力(<1.0×10^(-3)mN/m)。结论表面活性剂结构类型不同,产生超低界面张力对应的原油组分亦不同,原油组分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界面活性关系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9.
《石油化工》2017,(11):F0004-F0004
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87年被批准筹建.1991年建成并正式开放运行。分别由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承担化工分离工程和化学反应工程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在对超重力(Higee)实验装置的气液分配构件进行适当改进的基础上,探究了Higee技术应用于石化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溶剂吸收的强化传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VOCs能够被吸收的最佳操作条件为旋转填料床(RPB)转速2000 r/min、温度10℃、VOCs进气含量4%(φ);与常规填料塔吸收技术相比,RPB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