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文化类节目是人们获取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青睐。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电视文化类节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加快自身改革和转型,积极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基于此,本文以融媒体时代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电视文化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发展,保持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吸引力,以期为观众提供有价值的文化知识和娱乐体验,并为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之下,文化类节目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受众的面前。满足了受众以精神上的享受,可是在文化类节目不断发展的今天,同时也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如更多的文化类节目的泛娱乐化严重、同质化现象普遍等等问题,本文结合当下的文化类节目,对于文化类型节目的发展背景、今后的发展方向、创新方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文化传播力和文化认知力普遍提升的叠加影响下,广播媒体迎来了文化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在媒体深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广播媒体如何借助创新手段生产优质的文化类节目,引领和满足听众的文化需求,是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与升级中重点探索的问题.文章在概括介绍广播文化类节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广播文化类节目创新升级的方向,以及相应的策略进行实践性的探讨分析,以寻求更加科学的文化类节目发展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2015年电视屏幕上有多档文化类节目,文化益智类节目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本文以三季《最爱是中华》为例分析文化益智类节目的发展策略,以期对其他节目产生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诸多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相继播出,引发了大众对于文化类节目的热捧,同时也激发了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随着文化类节目的增多,同质化现象严重,诸多弊端日益凸显,面临困境。《上新了,故宫》突破文化类节目固定传播模式,以更加年轻化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使节目更有趣味性的同时收获了大批年轻观众的喜爱,为文化类节目突破困境、创新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2017年伊始,《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多档电视文化类节目陆续播出,在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股“文化热”的同时赢得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电视文化类节目悄然成为2017年中国内容生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股文化热潮持续升温,2018年还有多档电视文化类节目即将开播.纵观对比2017年电视文化类节目与以往最大的区别在于,从形式内容和审美价值上进行创新,构建出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审美特征.“从本质意义上说,任何艺术都是创造主体按照审美的规律对客观世界予以艺术的把握,都是艺术通过充满动感,充满活力的美学形态,对物质世界和感情世界的审美关照.”基于此,本文选取文化类节目中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电视艺术的媒介话语,从审美特征的角度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大众的审美需求逐渐提高,随之对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且逐渐细化和具体化,如把控节目节奏、升华节目主旨的能力;语言理解表达能力;文化素养等。本文以董卿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撒贝宁《经典咏流传》为例,对文化传承类节目主持人基本素养进行分析。但目前文化传承类节目整体宣传效果不佳,再此基础上稍提出一定提升策略,希望能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古韵”系列节目,立足中国节日,将“文化访谈”与“文艺演绎”相融合,溯源中国节日的历史传承脉络与传统文化内涵。作为节目“一物一曲”间的串联者,主持人既需要开展访谈工作,也肩负阐释文化内核的责任。笔者认为,新时代电视文艺节目主持人的传统定位已嬗变。在主持人传统角色弱化的形势背景下,多重职能的赋予、语用身份的转换、情绪传播的主体、话语姿态的调整、社会角色的重任要求主持人及时适应环境,从而真正地为古韵发新声。本文首先阐述“为古韵发新声”这一新课题的内容,然后对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职能进行再思考,最后提出文化类节目主持人发展的建设性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至关重要.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文化综艺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立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影像+戏剧+故事"的方式,立体、生动、鲜活地演绎中华典籍;节目通过"以人为中心"、跨越时空的对话等创新性表达来赋予"典籍"时代的生命力、引起受众情感共鸣和传递主流价值观;其对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时代,数字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持续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战略的转变,《国风美少年》《唐宫夜宴》等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开辟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将传统文化和商业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我国传统文化类节目的传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意义出发,从科技赋能、全媒体宣传、提高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探讨其传播策略、未来走向与可持续健康发展途径,以期在新媒体时代实现民族特色优秀文化的高效传播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线电视》2014,(11):1247-1247
<正>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英语频道正式更名为广州市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这意味着广州地区有了首个专门的电视生活频道。更名后的广州生活频道以国际和本土生活类节目为主,节目版面涵盖生活资讯、生活常识、美食、旅游、文化、娱乐、影视。周一至周五打造"生活资讯,生活文化"节目带;周末打造"生活娱乐"节目带。创造多元优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简要梳理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上新了·故宫》为例,探索打造文化类节目的新形式.本文主要从节目类型定位、内容表现、传播效力、文创产品产业链开发四个方面介绍了《上新了·故宫》的创新突破,以启发文化类节目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增强传播效力,带动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以河南卫视典型文化栏目为研究对象,从河南卫视电视节目和传统文化融合实践中为原创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梳理出创作走向,树立中国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继而启发媒体人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时,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14.
当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媒体也产生了许多变革.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文化的表达具有更多创新性的传播路径和平台.众多文化创新类节目层出不群,其中不乏获得良好反响的佼佼者,如《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节目都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但是当前传统文化在表达过程中依旧面临诸多困境.本文通过分析融媒体具有的优势以及现有的文化创新类节目的创新瓶颈来分析在融媒体环境下,融媒体的优势对传统文化在内容、形式、语态、渠道等方面会实现哪些突破.  相似文献   

15.
2017年是文化艺术类节目百花齐放的一年,继年初大火的《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之后,有着"中国版博物馆奇妙夜"之称的《国家宝藏》杀出重围,引爆社交媒体。该节目一经播出,便成为一档现象级节目,原属小众的文博探索,却尤其深受年轻人喜爱,与当代的新新人类发生了一场剧烈的"化学反应"。本文拟在参与式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其产生和发展现状,主要制作形式与内核以及其中出现的媒介融合加以分析,试图寻找其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成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现在社会的发展阶段,电视节目的发展受到了各种媒体阻碍,很多新兴的媒体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与电视节目抢夺着在市场发展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节目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要有独特的艺术特色,那么从现在电视节目发展的类型来看,电视文化类节目在市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有着鲜明的文化艺术特色,而且这不仅是节目的艺术特色,更是与主持人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电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和原创节目成为国家政策扶持的内容。随着各媒体之间的进一步融合,国内文化旅游类节目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近年来,文化旅游类节目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浪潮,《中国这么美》作为新型旅游节目备受大众青睐。本文主要以《中国这么美》为例,探讨文化旅游类节目的传播价值,以期有助于“文化+旅游节目”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文化类节目开办数量日趋增长,研究其主持人风格为其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撒贝宁的主持风格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个性和共性两部分,以期为主持人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提供普适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百姓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给民生热线直播类节目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迎合大众需求,提高民生热线直播类节目质量。本文探讨了办好民生热线直播类节目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和期待也越来越高.当下,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离家打工,文化活动匮乏,酗酒、赌博、六合彩、迷信等"幽灵"蔓延,治安变差、邻里矛盾增多、民风颓败、基层管理难度增加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引发.文化需要培育,舆论需要引导.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陋习,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