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双河油田上倾尖灭区注水井欠注严重、常规酸化增注措施效果不理想的实际情况,对储层的岩性、物性等特征及伤害因素进行了评估分析,有针对性地实验优选了适合该区储层特征的低伤害酸液体系。矿场应用表明,研制出的缓速低伤害酸液体系.起到了显著的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2.
3.
渤海多数油田注水井层间非均质性强,层间压力差异大,酸化时酸液分布不均匀,酸液优先进入高渗带,而低渗透层和污染严重层得不到相应的改造,导致层间非均质性更加明显.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分流酸化技术研究,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提出了技术的选井原则,并开展现场试验.在A1井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注、调整吸水剖面和降水增油效果,达...  相似文献   

4.
本文使用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两酸三矿物”砂岩酸化优化设计软件对胜利纯化油田4口注水井酸化施工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由模拟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假设不同的表皮系数S情况下或不同的HF浓度下,酸化处理后所得到的渗透率变化和增产倍比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5.
对低渗高压欠注井进行酸化增注措施可以有效地解除储层伤害,恢复并提高注水量。但对具体区块而言,应首先弄清储层伤害的类型、程序,根据不同的岩性段和层组所具有的不同岩性、物性及伤害因素,采用最经济有效的酸化增处理措施,有针对性地优选结合储层特征的低伤害酸液体系和工艺参数,才能提高欠注井酸化增注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勇 《钻采工艺》2014,37(5):104-105
基于砂岩油藏长期注水井近井地带主要伤害类型为腐蚀结垢和细菌的判断! 酸化解堵用液打破必直接或间接使用氢氟酸的常规,仅用盐酸,液体规模大,解堵半径大,且基本无二次伤害。2012年该技术在吐哈油田公司温米油田当年应用14井次,有效率100%,平均单井降压6.0MPa,平均单井日增注20.3m3,降压增注效果明显。该技术目前已在温米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海油田注水井酸化低效的问题,以注水井酸化低效最为典型的SZ油田Ⅱ期注水井为例,统计注水井酸化60余井次,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渤海油田注水井酸化影响因素及预测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油田注水井酸化曲线类型主要归纳为戒下型、双台阶型、平均型、快速下降型等4种,以戒下型为主。其中,戒下型平均有效期最长,快速下降型平均有效期最短。从影响酸化增注效果的作业参数、储层参数和堵塞程度等因素出发,深入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注水井酸化增注效果的重要性等级,明确了注水井酸化增注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酸液类型及溶蚀解堵能力、酸化前视吸水指数、酸化半径、有效厚度、渗透率和孔隙度等,研究建立了酸化有效期、累计增注量预测评价分析模型。研究成果可用作注水井酸化效果事先预判和评价,有助于注水井酸化设计方案优化,延长酸化有效期和增加累计增注量,确保注水井酸化效果,助力渤海油田稳产3000万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逐渐加大了对能源的消耗和需求,也逐渐展开更大规模的油田开采工作,在不断深入开采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低渗透储层自身的结构和稳定性,导致地渗透储层的渗水性明显降低,这类问题如果未能得到妥善处理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地层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陈敏 《天然气工业》2004,24(2):93-93
日前,由河口采油厂研究的渤南低渗透油田欠注井酸处理增注技术通过了管理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评定,认为这项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注水是实现油田长期稳产和高效开发的关键技术。受储层物性及注入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华庆油田部分区块注水压力逐渐上升,高压欠注井越来越多,而目前现有的酸化增注技术暴露出有效期短、多次酸化增注低效、措施占井周期长、设备动迁困难、作业成本攀升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目标区块储层特征,通过大量室内实验调试对比,将常规六齿氨基羧酸螯合剂配位键升到八位,形成八齿螯合剂,增强了对金属离子的捕获、螯合、包裹作用,通过酸液复配,优选出一种适合目标储层的酸液体系;与此同时加强设备优化改进,添加远程操作系统,提高精准度;通过地面配套脉冲式柱塞泵注程序,形成了注水井脉冲式在线注入酸化增注技术。截至目前现场应用4井次,措施后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9.0 MPa,单井日增注14.0 m3,平均有效期已达182 d,降压增注效果显著,有效期长;同时该技术解决了占井周期长、设备动迁困难等问题,现场操作简便,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注水井酸化过程中的油层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庆油田为确保“稳油控水”进行的注水结构调整,各种水井酸化增注工艺技术显得十分重要。本介绍了酸化施工过程中保护油层的各方面做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由含氨基磺酸和多种助剂的商品缓速酸与氟化氢铵组成的酸化液HS-F,讨论了用于注水井解堵的原理和性能,报道了室内实验数据、施工工艺和现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解除B1233注水井油层深部污染堵塞,实现有效增注,应用了YCO复合降压增注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管柱组成、解堵配方研究和应用效果.现场试验表明,B1233井注水压力明显降低,弱吸水层吸水能力增强,对应连通油井增油效果明显,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吐哈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后,注入水外源性伤害和地层内源性伤害不断在地层深部累积,采用常规酸化措施效果不理想。为此,通过长岩心污染模拟实验,研究了深部污染的污染特征及酸化解堵机理,通过解堵液缓速和工艺过程的综合应用实现深部解堵。应用AcidGuide专家系统对单井进行全面的污染诊断分析,并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形成了适应吐哈油田深部酸化解堵的技术体系,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为类似低渗透油藏水井增注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崔庆振 《海洋石油》2019,39(3):59-61,65
由于蓬莱油田注入水水质差,注水井堵塞快,为保证油田注水量需开展大量水井酸化,成本较高,为了降本增效,急需提高酸化技术水平。由于酸化工艺最重要的两个参数是压力和排量,而且酸化摩阻的计算直接影响着酸化压力。结合实例,该文章对酸化摩阻进行了研究,发现传统酸化摩阻按照配注量计算,得到的井口酸化压力是个定值,实际上酸化排量通常比配注量大,导致摩阻计算偏小,酸化压力也会偏小。为此,该文提出了酸化摩阻和井口酸化压力应随酸化排量改变的观点,在实际应用中,水井酸化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长庆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井受储层物性及注入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高压欠注井逐年增多,而常规酸化增注技术工序复杂且有效期较短。为了提高酸化增注效果,简化施工流程,缩短措施占井周期,通过酸液体系配比试验、岩心驱替试验和缓蚀性能试验,研发了一种COA-1S酸液,该酸液具有较好的缓速、腐蚀和螯合抑制性能;通过工艺优化,将水力脉冲技术与酸化增注技术结合,提出了注水井不动管柱螯合酸脉冲式注入酸化增注技术,其具有施工不动管柱、不泄压、不返排等优点。该酸化增注技术现场应用了3井次,有效率100%,酸化后平均注水压力下降9.2 MPa,单井增注水量12.3 m3/d,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降压增注效果显著,解决了常规酸化工序复杂、占井周期长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渤海油田暂堵酸化所使用的水溶性暂堵剂SZD-01进行了暂堵颗粒稳定性试验、暂堵颗粒水溶性试验、调整暂堵颗粒粒径试验和暂堵效果模拟试验,提出了暂堵酸化技术的选井原则及实施暂堵酸化技术的工艺程序。暂堵酸化技术在SZ36-1油田C4井的先导试验成功应用为其在渤海油田大面积使用提供了保证。截止2009年12月底,已推广应用了55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渤海油田注水井重复酸化效果逐渐变差的问题,进行了注水井延效酸化技术研究.采用3种低浓度深部缓速酸进行协同增效,加强酸液的储层保护性能,并加入防膨剂和表面活性剂,配制了延效酸;在温度60℃条件下,测试了延效酸对现场垢样、钙蒙脱石和二氧化硅的溶蚀效果,抑制注入水结垢性能、洗油性能、缓速和总溶蚀性能,以及动态驱替延效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长庆油田注水井酸化增注工作量大、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等问题,提出了砂岩注水井连续注入酸化技术,即酸化施工前无配液工序,施工过程中无换液工序,施工结束后无返排作业,完全实现砂岩连续酸化作业,同时酸化施工时注水井不停注。通过实验研制了智能酸SA608酸液体系,并进行室内实验评价,同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现场。截至2014年12月,连续注入酸化技术在长庆油田共实施5井次,有效率为100%。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工艺简单,施工风险低,劳动强度小,能够达到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适用性强,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注水井微弱酸在线酸化增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部分注水井注入压力升高,达不到地质配注要求。为提高区块注水效果,注水井降压增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常规酸化、压裂等增注措施,停注、放喷泄压造成地层能量损失严重,为减少措施欠注,节约措施成本,提出了一种新型酸化降压增注思路—微弱酸在线酸化增注技术。针对胡尖山油田三叠系长2油藏压力高欠注井,通过室内试验研发了一套微弱酸酸化液体系、研制了一套微弱酸加药设备;完成了对元167-12注水井的现场试验,达到一定的降压增注效果,为后期该区块注水井降压增注提供了技术支持,初步配套形成了微弱酸在线酸化增注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