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特征的研究,在今后的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白鹤至高村河段游荡型河道,可以通过河道整治工程改变边界条件,转化为比较稳定的限制性弯曲型河道.  相似文献   

2.
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水沙条件对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影响,认为水流能量减少是泥沙沉积、岸坡冲刷的根本原因.同时指出:利用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可以大大提高下泄水流的能量,形成更好的河相关系;对河岸地质条件较差,尤其岸坡土体抗剪能力差的地段,应修建水工建筑物,人为提高这些河岸的抗冲刷能力;对某些弯曲型河道进行截弯取直,减小水流对河岸的冲刷.  相似文献   

3.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黄河下游水沙条件的变化,使游荡性河道整治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下一步治理应注意积极修建新布点工程,完成具有关键性导流作用的续建工程,确定适应新情况的设计治导线,积极开展新结构试验和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张柏山  符建铭  黎桂喜 《人民黄河》2005,27(6):9-10,12,63
针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后新的水沙条件,对整治流量、整治河宽和排洪河槽宽度等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的整治方向为:按照中水流路进行整治,利用现有的河道整治工程并补充必要的河道整治措施,游荡型河道可以逐步转化为像高村一陶城铺河段那样的限制性弯曲河道。通过对不同整治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认为今后的河道整治应采取以现行的微弯型整治方案为主,同时充分吸取其他整治方案优点的综合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6.
江恩惠 《人民黄河》2000,22(9):22-23,25
系统介绍了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近年来利用河工模型开展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演变、河道整治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适应性,河道演变规律及历次河道整治规划治导线的检验与修订试验成果。通过对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指出河道整治设计流量以选取4000m^3/s为宜;东坝头以上河段河道整治河宽可降为1000m、东坝头以下可降为800m,潜坝过水后应计入或部  相似文献   

7.
水库及河道整治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河势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保生  马吉明  张仁  府仁寿 《水利学报》2003,34(12):0012-0020
研究了修建水库及河道整治对黄河下游白鹤镇至高村游荡性河道河势演变的影响,探讨了游荡性河道向弯曲性河道转化的可能性。认为经过水库调节后,进入下游的来沙量减少,洪峰削平及中水持续时间加长,有利于游荡性河道游荡程度的降低及向弯曲方向的发展;河道整治工程对于减小河道的摆动强度,稳定流路,促使河道由游荡向弯曲方向发展的作用是显著的。在小浪底水库下泄有利水沙条件下,若能利用现有的河道整治工程,并补充必要的河道整治措施,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有可能逐步转化为象高村至陶城铺河段那样的限制性弯曲河道。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河势流路稳定性和河床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整治对河势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经采用微弯型整治方案后,游荡型河段的主溜平均摆动范围逐渐减小,河流稳定性明显提高;每处工程稳定靠溜长度不小于2300 m、工程长4 500 m左右,可以基本稳定游荡型河道的河势,但主流仍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白鹤镇一高村河段是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本文在原有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航片、 及1951-1994年黄河下游主流线变迁图等资料,斜河问题的概念,多发部位和原因、与控导工程的关系以及减轻和防止的措施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的游荡性河段是现阶段防洪的重要河段,有计划地进行河道整治是延长现行河道寿命的主要措施。过渡性河段及部分游荡性河段的整治实践表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可以进行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微弯形整治,工程的布设应满足排洪及宽滩区滞洪沉沙的要求。小流底水利枢纽将于2000年建成,可为游荡性河段赢得20年左右的冲淤平衡时间,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设计流量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明全  王建新 《人民黄河》1999,21(12):30-31
通过不同方法的计算,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情况及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水沙变化发展趋势,提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中水河槽整治还有待完善,近期宜采用新情况下的中水排洪排沙4000m^3/s整治设计流量,以适应黄河防洪,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2.
1.整治的基本原则河床演变是河床与水流相互作用的过程,河床的变化取决于来水来沙情况与河床边界条件。广义的河道整治包括改变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床边界条件两个方面;狭义的河道整治主要是改变边界条件,即通过采取各种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月兰 《人民黄河》1996,18(10):23-26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冲淤性过程表明,未经整治的游荡性河段具有明显的调节泥沙的作用。在主流摆动冲刷所形成的宣阔的河道内,高含沙洪水堆积造床,高含沙洪水后的低含沙水流再进行冲刷搬运。河道整治后,减少了主流游荡摆动范围,压缩或消除了河槽中的嫩滩,使中水河槽变窄,二滩稳定,河槽调节泥沙作用降低,输向下河段的粗少量将有所增加,泥沙主要由含沙量罗高的洪水输送,输沙过程与艾山以下河段大水易冲小水易淤的输水特性较为  相似文献   

14.
胡一三 《人民黄河》1996,18(10):20-23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通过整中水河槽较好地满足防洪、引水、交通及滩区群众的要求,遵循的整治原则为.洪为主,统筹兼三;中水整治,洪枯兼顾;以坝护湾,以湾导溜;主动面点,积极完善;柳石为主,开发新材,多种整治方案比较表明微弯型整 最好的。治导线是河道整治措施中的核心问题,近阶段用两条平行线表示曲直相间的治导线,既中道整治的实际需要,又便于确定工程位置,应广为采用。“上平下缓中间陡”的凹入型复合 道失导溜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游荡性河段的进一步治理,河段的防洪压力有所下降,然而河道整治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表现出来。今后在河道整治的同时,尽可能消除工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河道的输沙要求应该成为河道整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非工程措施也应该成为今后河道整治的重要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6.
游荡河型成因及其河型转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张红武  赵连军 《人民黄河》1996,18(10):11-15
本文借鉴前人有研究成果,归纳分析后得出河床纵向与横向稳定性指标的表达式,并进一步给出河床的综合性指标NW,将它作为区划河型的判数:ZW〈5,游荡型;5≤ZW≤15,分汊型;ZW〉15,弯曲型,为研究游荡河型转化而进行的自然河工模型试验表明,若要将黄河下游的游荡河型转化为限制性弯曲河型,两岸有效的控导工程总长度至少应占工度的88%,每处工程长度需要达到4km左右,但就现在的整治工程情况而言,即使来多  相似文献   

17.
齐璞 《中国水利》2004,(7):34-36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治理难度很大.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为游荡性河道进一步整治提供了条件.经过分析研究认为,采用双岸同时整治,可以形成窄深、归顺、稳定的窄槽宽滩,防止横河、斜河产生.  相似文献   

18.
刘贵芝  周景芍 《人民黄河》1996,18(10):16-19
黄河下游荡性河道整治已积累了一套成熟经验,对整治规划与典型河段整情况的分析后指出,运用河势演变规律,拟定规划治导线,据此砷设工程,控导主溜,当工度达到河道长度约80%左右时,即可控制河势;否则,盲目修建工程,不能控制河势,效益很差。两头整治工程虽不完善,但在控制河势、共等方面作用显著,游荡性河道可否整治的标准是能否控导主溜。根据对整治的有利手不利条件、简单性复杂性,尤其是游荡性的易塑性、主溜的易导  相似文献   

19.
小浪底水库建成运用后,将改变黄河下游水沙条件,通过对三门峡水库拦沙运用期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分析及小浪底水库拦沙期河道变的预估得知,目前黄河下游游荡型河道实的微弯型治理方案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但必须对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湾布置方案进行调整,尽快完成重点整治河段工程布点,加固现有的工程根石基础,重视工程自身安全,增强工程抗冲能力;大力推广新结构,新材料,使河道整治能够适应小浪底水库拉沙运用期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