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继续推动灌区健康发展,并满足灌区供水管理、泥沙治理、工程建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新要求,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在总结以往工程改造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节水改造新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位山灌区地处鲁西平原,现已建设成为以2条引水渠、2个沉沙区、3条干渠为骨干工程,控制36万hm2耕地的布局比较科学合理的灌溉网络体系,是山东省最大的灌区,居国内6个特大型灌区的第5位,不仅为聊城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支持,而且还开展了6次引黄济津、9次引黄入卫济冀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力地支援了天津、河北两省(直辖市)的经济建设.如今,位山灌区已经成为聊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3.
位山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泥沙处理负担,达到了节水减沙增效的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位山灌区通过节水改造建设,工程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同时产生了巨大的效益,节水、减淤效果显著。对节水改造后所产生的节水、减淤、节资、环境、社会效益,详细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聊城市位山灌区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灌区面临的严重环境、生态、资源危机,探讨了为建成节水、生态型灌区所采取的工程改造、科学调配水资源、加大泥沙治理、打造绿色长廊等一系列措施,总结了灌区持续健康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古老的黄河,进位山闸,穿干渠,入斗渠,在广袤的鲁西平原上编织出一道道水网,用甘泉般的乳汁哺育着聊城千百万儿女,滋润着位山灌区万顷良田,书写着千年古城——江北水城的历史与文明。  相似文献   

7.
1 灌区概况 位山灌区始建于1958年,曾因地下水位抬升使灌区内土壤碱化严重,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灌区设计引水流量240m~3/s,控制东阿、茌平、东昌府、阳谷、冠县、临清、高唐、经济技术开放开发试验区等8县市(区)的大部或  相似文献   

8.
针对位山灌区近年来供水矛盾突出的问题,通过采用计量供水模式、调动经济杠杆、提高供水管理科技含量、制定相应供水管理政策,促进了节水;在节水工程中,对骨干渠道进行防渗节水改造,对分水口门进行技术改造,在田间推行节水工程,促进了节水扩浇;在节水灌溉方面实行流量包段,采用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的灌溉技术,通过兴建提水泵站集中供水。位山灌区节水技术应用表明,采取切实可行的供水管理措施和节水措施后,灌溉面积不断扩大,灌溉周期缩短,节水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9.
张雪峰  曹倩 《山东水利》2010,(3):58-59,64
位山灌区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为促进灌区良性运营,灌区积极推进水价改革,根据位山灌区当前水价及水费的计收情况,针对水费计收中存在的泥沙"瓶颈"制约、水资源供需矛盾、引水补源区水费收缴困难等问题,采取了加大泥沙治理力度、增加引水指标、对引黄区和补源区出台不同的水价政策等措施,完善了水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0.
位山灌区是黄河中下游最大的农业灌区,是聊城乃至华北农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国家高度重视位山灌区建设,1998年-2006年投资实施的节水改造工程,对灌区东输沙渠、干渠进行了衬砌、改建各类水工建筑物308座,极大地改善了灌区工程条件,工程投入运行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现采用实测资料分析方法,首先介绍了位山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践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位山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中采用的新技术,主要包括渠底纵横向超深排渗、混凝土预制板几何尺寸的优化等,最后对位山灌区节水量在工农业生产中能量化效益及因节水减少支出的效益等进行初步的分析计算,试图为其他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位山灌区针对黄河河槽下切、渠首引水困难,积极推动位山闸改建,实施输沙渠改造,缓解引黄困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水源支撑,也为类似引黄灌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位山灌区位于聊城市,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也是全国第五特大型灌区,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设计引水能力240m^3/s,设计控制面积36万hm^2,灌溉范围涉及聊城市8县(市、区)85个乡镇全部或大部分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5%。位山灌区还担负着引黄济津和引黄入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浅谈位山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为全国五大灌区之一的位山灌区,不仅为聊城市农业、生态、电力工业和城市环境提供了水源保障,而且还承担了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入卫)跨流域调水任务,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针对灌区泥沙堆积严重、水利用率低、灌溉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及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分析了位山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后,在水量调度、泥沙分配、渠道衬砌和建设"数字灌区"等方面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刘江 《山东水利》2020,(7):74-75
本文主要论述了位山灌区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位山灌区生态化建设面临的问题,系统总结了位山灌区在生态化建设方面的探索和成效,对下一步灌区生态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爱忠 《中国水利》2005,(23):74-75
位山灌区地处鲁西平原.现已建设成为以2条引水渠、2个沉沙区、3条干渠为骨干工程。控制36万hm^2耕地的布局比较科学合理的灌溉网络体系.是山东省最大的灌区.居国内6个特大型灌区的第5位.不仅为聊城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支持,而且还开展了6次引黄济津、9次引黄入卫济冀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力地支援了天津、河北两省(直辖市)的经济建设。如今,位山灌区已经成为聊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8.
位山灌区通过应用云计算、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对原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搭建了智慧灌区E平台,主要包括灌区业务管理系统(涵盖测流、灌溉、水费征收、工程巡检等业务功能)、灌区一张图和移动终端等3大模块,基本实现了信息自动化采集和传输、远程自动化监控以及信息智能化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建设标准规范、建设成本高、缺乏专业性人才,提出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建议:①加大智慧灌区建设投入力度;②尽快研究制定大型灌区信息化有关技术标准;③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市场培育;④加强信息化人才引进和职工专业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9.
孟昺 《山东水利》2022,(2):58-59,66
近年来,位山灌区管理服务中心积极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以灌区工程安全、高效、良性运行为目标,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提高管理水平,灌区工程运行良好,管理规范,在防灾减灾、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对位山灌区沉沙池区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防护林带建设、高地平整改造、输沉沙池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以及种植产业结构调整等沉沙池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行了探索,以期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