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层建筑桩筏基础设计中,一般不考虑筏板分担荷载作用的设计方法,从桩筏基础支承体系的受力和变形问题入手,在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以及工程实例分析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对桩筏基础中筏板的分担荷载作用分析,由筏板分担作用的时效性引出随着上部结构的建造而逐渐变化的筏底土反力分布规律;通过对筏板分担荷载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桩筏基础中筏板分担作用涉及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复杂共同作用全过程.筏板的分担作用不可忽视,在建筑物建造的全过程发生变化.并提出合理的结构设计计算应定量考虑桩筏共同作用的计算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筏板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由于实际建筑物都是由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组成的完整系统,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面又共同作用的,在这个完整系统中三者的受力和变形是相互制约的。文章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分别分析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筏板基础的非共同作用模型和共同作用模型,对共同作用的影响作出分析有助于使筏板和上部结构的计算更符合实际情况,使实际工程设计更好地兼顾安全与经济。  相似文献   

3.
大间距桩筏基础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敏  杨军 《岩土工程学报》2016,38(12):2184-2193
针对饱和软土地基中大间距摩擦型桩筏基础抗震问题,采用离心振动台开展了桩筏基础地震响应的试验研究。为模拟实际软土场地浅部超固结黏土和深部正常固结黏土的地层特征,试验在高岭土土样表面预铺砂层,然后在50g离心加速度下进行固结。上部结构简化为质点和杆构件,基础形式包括桩头刚接和桩头自由2种类型的大间距桩筏基础模型。试验分析了模型的加速度和位移、土层内部孔隙水压力以及桩身应变等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软土场地自振频率范围内,结构–基础–地基三者相互作用十分明显,基础与结构加速度放大系数高于其它频率范围;桩头刚接与桩头自由的基础在地震时均产生了较周围地表土体更大的竖向沉降,但震后较长时间内基础与地表沉降速率基本一致;地震结束时,桩头刚接的上部结构侧向位移与基础倾斜值均较桩头自由时减少一半以上,但上部结构加速度放大作用更加明显;桩筏基础承载能力因土体软化行为有所降低,震后部分上部荷载由群桩转移到筏板,但桩筏荷载分担比例总体变化不大。试验揭示了软土震陷时桩基的变形控制机理,为软土地基减沉桩基础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下水浮力及上部荷载对地下结构筏板的作用方式不同,将抗浮锚杆满堂均布于底板的方式会使各锚杆受力不均匀,本文以单建式筏板基础的二层地下结构为模拟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法建立数值计算分析模型,对底板厚度、柱轴力、地下水头等因素影响板底土反力进行计算,由此分析了柱下板底的上部荷载影响区的主要特征;在柱跨板块下采取满堂均布、上部荷载影响区以外非均布等四种方式布置锚杆条件下,对锚杆受力变异系数和筏板变形进行了计算比较,表明在上部荷载影响区外非均布锚杆的工作性能更好。本文分析方法和对锚杆布置方式的分析结论,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目前整体大面积筏板基础设计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主要涉及地基压缩层计算深度、上部结构荷载重分配、上部结构布置原则、筏板基础弯矩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控制条件。同时指出筏板基础和常规上部结构在极限状态设计过程中的区别和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当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条件较差时,桩筏复合基础是广泛采用的一种基础结构形式。本文综合介绍了桩筏复合基础的结构设计方法,以及在工程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1 桩筏复合基础的设计理论 目前我国规范中对桩筏复合基础的计算方法尚未作出统一规定,采用的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多根据当地情况和经验确定,大致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考虑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的共同作用,运用ANSYS有限元计算方法,通过上部结构、筏板基础和地基之间在连接点处的静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分析了上部结构对筏板基础变形、内力影响以及筏板基础对上部结构变形、内力的影响,探讨了共同作用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共同作用时,上部结构承担了部分筏板基础荷载,使筏板基础内力、变形减小;考虑筏板基础的刚度时,由于整体弯曲的作用,使上部结构的应力产生重分布,梁产生了附加弯曲应力,增大了上部结构的内力,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共同作用的影响,使工程更安全、更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上部竖向荷载对地基产生的应力分布很不规则导致筏板基础形心与结构重心距离很大,通过不均匀布置摩擦桩,采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复合基础调整基础荷载重心,从而使筏板形心与上部结构重心基本重合,本文介绍了一种设计经验,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利用桩筏基础系列模型试验数据,整理出桩与地基土荷载分担百分比与总荷载关系曲线,桩、地基土及桩筏整体安全系数与总荷载关系曲线。分析表明:桩间距不同,桩筏基础承载过程中桩与地基土荷载分担比不同,分担比的不同是承载主体不同的量化表现;桩筏基础承载过程中桩、地基土及桩筏基础整体安全系数是不一样的,桩筏基础整体安全系数更多的取决于承载主体的安全系数;建议了能够反映桩筏基础承载过程中桩与地基土各自承载状态及荷载分担的桩筏基础安全度计算式。  相似文献   

10.
《土工基础》2016,(6):637-640
利用盈建科软件计算某超高层核心筒桩筏基础,对比分析了三种计算模型,分别是不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计算模型、考虑上部结构刚度计算模型及变刚度调平法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考虑上部结构刚度与桩筏基础的变形协调,能有效降低筏板的配筋量;在保证桩的承载力能够满足上部荷载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刚度调平法,调节筏板的变形,能够减少筏板的配筋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11.
崔春义  栾茂田  杨庆 《工业建筑》2007,37(1):57-61,68
筏板基础作为软土地基上高层结构的一种重要基础形式,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合理考虑上部结构、筏板与地基的共同作用效应具有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仅限于二维分析,在工程设计中所采用的常规方法尚无法考虑共同作用效应。为此,在考虑地基的弹塑性性质与上部结构及筏板的刚度效应的基础上,在对上部结构、筏板基础与地基三者所组成的共同作用体系进行整体三维空间有限元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三维空间效应时,上部结构和筏板基础的刚度对基础自身内力与变形具有显著的影响,并呈现不同的特征与趋势,但是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同时共同作用所引起的次应力效应、荷载分担转移等效应在工程设计中应予以合理地反映。  相似文献   

12.
《住宅科技》1993年第9期刊载冯照南同志《低层建筑柔性浮筏基础的意义》一文,文中提出低层建筑采用浮筏基础,我想就这个问题与该文作者商榷。 1 浮筏基础也称作片筏基础或筏板基础,在此也权称浮筏基础。 在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很大,地基土质软弱且不均匀,而单独基础或条形基础又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采用浮筏式钢筋砼基础,无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基础结构型式。但选用浮筏基础一定要区别情况,因地制宜,不可滥用,特别是对大量的低层中小型建筑,更不宜普遍推广使用,因为它毕竟不是一种造价低廉的基础结构型式,筏片厚度不得小于200mm,还须双层双向配筋。  相似文献   

13.
结合无锡世贸中心项目,对超深层岩溶桩筏基础选型进行讨论,同时利用ABAQUS对岩溶基础上桩筏基础共同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地基土采用弹塑性模型,上部结构与桩筏基础采用弹性模型,对三者在竖向荷载条件下的共同作用进行非线性分析,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岩溶基础上超高层结构桩筏基础工作性状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桩筏基础采用摩擦桩与溶洞灌浆相结合方法处理超深层岩溶地基具有可行性;筏板内力分布及沉降的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采用超长摩擦桩可减轻上部结构对深层溶洞的影响;筏板内力分布与上部结构和布桩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4.
0 引  言①多层住宅采用微型桩,可节约桩基造价。同时,合理的微型桩布设方式有利于优化筏板受力和减少不均匀沉降[1]。协力桩-筏复合基础是指在多层建筑物筏基下合理设置可提供一定承载力的微型桩桩群的一种复合基础。其实质是天然地基参与共同承载,即在天然地基承载的基础之上,再加上少量的微型桩以弥补天然地基承载力之不足,在桩和地基共同承担上部荷载过程中,桩间土承担了大部分荷载,桩只起到协助承载作用,这也是协力桩-筏复合基础名称的由来。1 协力桩-筏复合基础的承载机理顾名思义,“协力桩-筏复合基础”是考虑天然地基土参与共同承载作用,而非象通常概念“有桩就不再考虑土”。协力桩-筏复合基础(Assistan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5,(8)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有着承担上部结构荷载、维持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意义,是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的关键所在。在目前工程项目中,基础工程的造价、施工技术、工期和劳动量占据着整个工程施工量的重大比重,因此在施工中选择合理的基础类型和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筏板基础作为目前主要的地基基础工程结构之一,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针对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筏板面层的一次成型施工工艺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黄耀源 《建筑安全》2013,28(6):20-24
复杂的溶洞地质选用CFG桩加筏板复合基础形式,共同承受上部传来的荷载,使整栋建筑物的荷载都能均匀地分布在经过处理的地基土上,采用CFG桩加筏板复合基础,可以减少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容易控制,达到经济、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沉降计算是地基基础工程中的三大难题之一,特别是大体量桩筏基础及桩基础等深基础与上部结构协同作用下的沉降计算。本文以规模较大、桩筏基础、相邻基础的影响较大、荷载分布严重不均匀、对基础变形控制要求十分严格的某改扩建工程为例,采用上部结构—地基—桩筏基础的协同作用分析方法对基础沉降和差异沉降进行了研究,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对桩筏基础设计进行了优化。通过实测沉降数据和单桩压桩试验数据证明计算结果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8.
格构式风机塔架是一种适用于低风速区域的高塔架方案,塔身结构体系由型钢塔架、过渡段及顶部圆管组成。介绍了格构式塔架的结构选型、动力特性等效、荷载计算、关键连接节点、防腐及维护等设计中需要考虑的特殊问题,确保了该新型塔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桩间距对桩筏基础结构性能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不同桩间距的桩筏基础系列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设置不同的桩间距可调配群桩基础中桩与筏板的分担作用,调整桩筏基础的受力性能。常规桩距桩筏基础以桩为承载主体,地基土的荷载分担次之;当桩间距大于6倍桩径后,桩较早进入塑性支承状态,地基土分担荷载能力增强,桩与筏板荷载分担的主次作用发生转换,筏板逐渐转换为基础的承载主体。随着桩间距增大,筏板内力分布由整体弯曲过渡到以局部弯曲为主。桩筏基础桩顶荷载分布规律受桩间距的影响,随着桩间距增大,桩顶荷载由角桩最大逐渐转化为中间桩最大。建议桩筏基础设计方法应考虑桩间距设置对筏板与桩土体系相对刚度、筏板内力和桩顶荷载不均匀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筏基的设计关乎整栋建筑的安全,应根据工程实际,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内力计算,还需按规范要求进行承载力验算,同时应满足相应的构造要求。工程实践中,还要注重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作用,尽可能做到基础设计合理。筏板基础有平板式和梁板式两种类型。本文主要讨论并总结筏板基础设计的分析方法,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