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的交汇处,足德国19世纪重工业区的中心。由于20世纪60年代起钢铁行业不断缩水,对煤矿工业的需求也大大降低。80年代后期,这里已经成为整个联邦德国失业情况最恶劣的地方之一。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laftspark Duisburg-Nord)这个名称其实不能反映陔公园的特征,而称钢铁厂公园或工业废弃地 相似文献
2.
时空中的色彩变幻——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工业遗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埃姆舍公园规划项目,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交织在一起,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结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在整个规划项目中最为突出,为全世界其他工业区的改造树立了典范,对中国当前的设计领域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4.
5.
后工业景观的概念是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逐步出现的,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个景观设计思潮。在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时期,随着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和资源不断的减少,工业废弃地迅速的增加。本文从中西方不同工业时代背景出发,立足于中西方后工业景观设计作品的分析,对当前的工业废气用地的改造实践分析,通过这种方式突出工业废气用地景观再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德国鲁尔工业区都被认为是老工业区转型成功案例,被广泛研究与借鉴,但鲜有从微观角度来探讨其城市更新过程中具体发生的改变。通过研究城市更新景观转化的具体案例——波鸿城西公园,来回顾与见证正在经历结构与人口变化的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城市更新进程。运用景观转化理论分别从社会、经济、历史、生态等多个维度展现与评价波鸿城西公园如何从废弃工厂转化为城市公共空间及文化中心的,并探讨这一过程的运作机制及规划方法发展过程。同时分析将拓展至与之密切相关的区域与地方规划背景。 相似文献
7.
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中世纪古城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是个典型的内河港口城市。它内港的古老仓库和港口装卸设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利用(见图1、2),成为港口城市的重要景观.而它的外港至今还保持着繁忙的装卸、储藏等业务(见图3)。 相似文献
8.
景观叙事学是当代景观设计学的独立学科,在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众多实践中具有相关诠释和应用。本文对叙事与景观叙事之间的关联进行概述分析,结合典型案例,从主体与客体、主题与情节两方面,阐释景观叙事结构;从撰写语义—隐性信息呈现、构建空间—传播文化记忆、演进时空—强化场所精神三个层面,提出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公园的景观叙事策略;对景观叙事理论在工业遗产转型公园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论证和研究,为工业遗产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引领的新型工业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后工业景观公园”作为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的主要载体,因其标志性和典型性成为风景园林界实践的重要对象,研究其生态设计思潮的演变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梳理国内外后工业景观公园近60年的发展历程,根据公园建设背景、指导理论、生态设计手法,将生态设计思潮划分为1960—1985年探索期的环境修复模式、1986—2005年融合期的郊野景观模式、2006—2019年发展期的自然景观模式以及2020年以来兴盛期的生物友好模式4个阶段。生态设计思潮经历了从消除场地污染的环境修复到兼顾科学修复与艺术表达,从利用自生长植被群落、保护生物栖息地到设计适应生物多样性的友好环境,从被动到主动、从以人为中心的安全防控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审美转变。以期能为我国生态文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工业景观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后工业时期,工业遗产的利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欧洲国家的工业发展史较长,在20世纪60年代后,对后工业化时期以工业景观改造为主要措施的工业遗产利用案例较多且较为丰富具体,以德国鲁尔区为样本展开分析,总结德国对工业遗产进行工业景观化改造的经验和措施,探讨在工业景观策略背景下工业遗产利用的措施和方式,为国内工业...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仅仅是用我们传统的美学观念和景观质量标准来看待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话,那它实在缺乏基本的“风景如画”,“自然优美”等景观语言,而是充斥着大量的工业废弃物,生长毫无约束的植物。可正是这样一个公园,却给予人强烈的体验感,体验大自然,体验生命,体验一个工业帝国辉煌的过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反思城市景观变革及其理论成果与后工业景观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拓展现存后工业景观的研究内容和认知维度,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为中国后工业景观发展及其景观范式的形成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分类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厘清批判理性主义方法下的美国景观都市主义和德国景观结构主义概念,在城市景观认知与重构的基础上,辨析两国后工业景观的异同。【结果】基于批判性城市景观比较分析,美国与德国后工业景观的共识性体现在城市景观变革下的系统性发展与多元范式两个方面,而后工业景观的内涵、核心要义、发展策略和规划设计特征则反映了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差异。【结论】综上所述,后工业景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景观类型,可基于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景观变革拓展其系统性研究,在批判性综合认知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后工业景观范式,继而形成独特的景观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工业遗产是城市特殊景观与历史记忆,是多元文化、历史等意识形态载体。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出现了大量工业废弃地,许多承载历史文化的工业遗产面临淘汰。本文试图从文化与利用角度为工业景观设计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17.
德国埃姆歇地区是鲁尔区的重工业最集中的地区,其空间、生态和经济的更新持续了几十年,现在仍在继续。本文介绍了埃姆歇地区的概况、历史发展和转型战略,重点描述从埃姆歇园国家建筑展到2010年埃姆歇景观公园规划的发展过程和更新内容,对其他老工业地区的空间、生态和经济更新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19.
当今,伴随着传统工业的逐渐衰退,和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变,产生了大量的废旧工业设施和工业废弃地.当我们把这些大片的工业用地拆除重建,不仅是在抹去城市工业的痕迹,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行为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同时也无视了城市的文脉、割裂了城市的固有肌理.后工业景观及建筑改造设计作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新的设计形式,其散发出的独特工业文化内涵,和它的特殊品质越来越得到我们的认可.因为它不仅改善了工业废地的原貌,也延续了工业文明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泉州西湖公园西大门和北大门设计,阐述如何在城市化的地域环境中进行公园大门设计,注重城市环境和城市居民的需求,以求达到建筑与城市、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