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婷 《建材与装饰》2021,(17):81-82
为解决山西省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问题,以某工程为例,结合勘察资料的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场地土类型等,根据设计安全标准,提出针对此类场地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如使用采用素土挤密桩消除场地土的湿陷性,并提高承载力,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地基经挤密桩处理后,仍有个别或部分土样具有湿陷,这种情况是否还需要进一步处理,如何在检测报告中给出明确的结论,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最后给出分析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冯志糜 《山西建筑》2010,36(36):110-111
以某办公楼工程为例,结合现行GBJ25—9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研究了边山地带湿陷性黄土特性,阐述了该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对灰土挤密桩法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进行检测,证明灰土挤密桩方案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程玉龙 《中国建材科技》2012,21(4):36-38,63
通过工程实例,设计了试验方案,测量了石灰桩膨胀法加固湿陷性黄土时黄土的各项力学参数的变化以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桩挤密地基可以用来处理全部湿陷性土层,也可用于处理部分湿陷性土层,对用水量很大,地基大量浸水难于避免的建(构)筑物,地基亦处理全部湿陷性土层,至少要消除极大部分的湿陷性,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用挤密地基解决湿陷问题是主要的,只要湿陷问题解决了,一般压缩性、承载力和防水抗渗也可以满足.若将挤密地基做成防水抗渗性能较好的垫层时,则应适当提高桩间土的密实度要求.场地土的含水量偏低,适当的增湿能提高地基处理的效果,由于本次试验场地存在砂石夹层,增湿深度受到限制,增湿灌水量不宜控制,使增湿后含水量增大不大明显.但挤密后的效果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宇光 《山西建筑》2009,35(36):99-100
指出我国分布有大面积的湿陷性黄土,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判定及计算方法,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最后找出解决方法——灰土挤密桩,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6.
对新建中马铁路的全线地基处理进行了研究,并对湿陷性黄土处理的治理机理进行了分析,根据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等级和厚度,合理使用了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冲击碾压法、碎石桩法等多种地基处理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湿陷性黄土的定义,特征,列出常见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及各种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根据工程实例重点分析了灰土挤密桩对于消除湿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强夯法、换土垫层法、挤密桩法和桩基础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结合具体工程,分析比较几种地基处理方法的技术可行性、处理效果及经济合理性等。体现了地基处理方案比选中经济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依据兰州地区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实际资料,对比分析了孔隙率在沉管挤密桩处理后与天然状态下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孔隙率和湿陷系数在沉管挤密桩处理后与天然状态下的规律性,对今后黄土地区采用沉管挤密桩地基处理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低温建筑技术》2016,(4):147-150
素土挤密桩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概述了素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机理,分析、探讨了经过素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地基处理效果。实践表明:经过素土挤密桩处理后的地基密实度增加,孔隙率降低,湿陷性消除,地基承载力得到有效提高。处理后的地基桩间土和桩体土密度相差不大,同一平面可作为均质地基考虑。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应按照规范,并结合地质情况、拟建房物的规模和类型等综合考虑确定。  相似文献   

11.
赵学亮 《广东建材》2021,37(3):66-68
湿陷性黄土在西部分布较广,素土挤密桩加固具有效果好、成本低、方法简单成熟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本文从工程实践出发,对素土桩桩体压实系数及桩间土挤密系数,通过现场钻孔实际采取不同分区、不同时段施打的桩体土和桩间土形心试样,由室内试验来求取,并通过各种试验及检测方法来验证素土挤密桩在消除黄土湿陷性、降低压...  相似文献   

1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夯扩挤密桩挤密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量的现场试验数据分析,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夯扩挤密桩对改善黄土地基湿陷性的效果。根据桩周土孔隙比、挤密系数和湿陷系数沿桩体径向的分布规律,将桩周土分为"充分挤密区"、"有效挤密区"、"挤密影响区"和"非挤密区"四个区域。结合不同桩间距条件下桩间土体的室内试验,揭示了夯扩挤密桩桩间土挤密效应,为这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和湿陷性评价等难题,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6.5 m的场地进行以下浸水试验:不同深度的挤密桩处理地基深层浸水载荷试验,不同深度的孔内深层强夯处理地基载荷浸水试验,不打注水孔、埋设TDR水分计的原位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6~12 m、深层浸水时,发生显著地基下沉;15~20 m时,地基沉降较小;处理深度大于20 m时,地基沉降基本可忽略。(2) 浸水试坑22.5~25.0 m以上土体含水率增加较快,甚至达到饱和,以下土体含水率增加缓慢,基本没有发生湿陷。建议22.5~25.0 m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和湿陷性评价的临界深度。(3)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在采取有效的综合处理措施之后,甲类建筑可以不全部消除湿陷量,乙、丙类建筑可以根据控制建议适当放宽对剩余湿陷量的要求。(4) 不同地区、不同微结构类型土的湿陷性应当采用不同的湿陷系数 来判定,即“湿陷系数 = 0.015”在自基础底面至基底下15 m的范围内可继续使用;15 m以下适当放宽,按不同深度对 进行修正,可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评价趋于合理,有效节约大量地基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14.
黄冠峰 《山西建筑》2008,34(16):119-120
根据张石高速公路二期L3合同段特殊地基处理强夯施工的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分布情况、特性、常用处理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强夯施工的工艺和效果判定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梁智广 《山西建筑》2011,37(10):51-53
从黄土湿陷性的定义及划分入手,剖析了黄土的湿陷机理,并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处理方案,从而防止地基湿陷,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6.
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最佳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应从技术、经济、环境、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18.
湿陷性黄土是西北、华北地区一种特殊性质的土,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建设和维护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危害。根据黄土湿陷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湿陷性黄土引发的工程危害,对几种常用湿陷性黄地基处理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分布地区越来越广,结构设计人员遇到复杂地基的情况也随之加增;通过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对其特点和适用条件作了简要阐述,同时结合某污水处理厂的工程实例,对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与设计给出了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20.
祝晓敏  严长河 《四川建筑》2006,26(Z1):94-95
湿陷性黄土是西北地区常见的一种工程地质问题。根据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实践对几种常用地基处理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