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将壳聚糖液与玉米醇溶蛋白液共混,向其中加入0%、15%、30%、45%(w/w)的油酸改性,研究膜液的粒径、zeta电位、静态和动态流变特性;然后,分析油酸添加量对膜阻隔性能,机械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油酸后,膜液体系粒径增大、分散均匀,添加30%油酸的膜液分散性更好,PDI为0.34,粒径为1307.5nm。随着油酸含量增大,膜液粘度减小,流动指数增大,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增加。OA-30膜机械性能较好,抗拉强度达到36.37MPa,断裂延伸率达到22.32%。膜的阻隔性增强,水蒸气、氧气透过率分别降低了44.21%和66.52%。复合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分子相容性好,表面光滑平整。综上所述,油酸改性改善了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性能。  相似文献   

2.
孙阳  张利铭  刘战丽  王晓敏 《精细化工》2019,36(12):2378-2384
为了提高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的机械性能,将壳聚糖液与玉米醇溶蛋白液共混,向其中加入含量为0、15%、30%、45%(以复合膜液中壳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的油酸进行改性,制得复合膜液。考察了膜液的粒径、Zeta电位、静态和动态流变特性;分析了油酸添加量对膜阻隔性能、机械性能和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油酸后,膜液体系粒径增大、分散均匀,添加30%油酸的膜液分散性更好,PDI为0.34,粒径为1307.5 nm。随着油酸含量增大,膜液黏度减小,流动指数增大,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增加。含30%油酸的膜机械性能较好,抗拉强度为36.37 MPa,断裂伸长率为22.32%。与不含油酸的膜相比,添加45%油酸膜的阻隔性增强,水蒸气、氧气透过率分别降低了44.21%和67.52%。复合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分子相容性较好,表面光滑平整。  相似文献   

3.
塑化剂对玉米醇溶蛋白膜表面及机械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塑化剂种类(甘油、油酸和聚乙二醇)、用量对玉米醇溶蛋白(zein)膜表面和机械特性的影响及塑化剂对zein成膜液黏度、成膜后表面形貌、水分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油酸的成膜液黏度最大,含甘油的成膜液黏度最小,成膜后表面呈现不同的形貌图;蛋白膜的水分吸附特性与塑化剂亲水性变化趋势一致,随甘油、聚乙二醇和油酸顺序而下降;油酸和聚乙二醇塑化的zein膜的表观接触角随塑化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甘油膜却呈相反趋势;蛋白膜表面润湿动力学可用指数方程模型表征,动态接触角变化速率表现为甘油膜聚乙二醇膜油酸膜;随塑化剂含量增加,聚乙二醇蛋白膜抗拉强度(TS值)下降,延伸率(EB值)却急剧增加,甘油和油酸蛋白膜的TS值和EB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摘 要:将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得到系列共混膜液 (C/Z-0、C/Z-1、C/Z-3、C/Z-5)并通过溶液浇铸制得相应共混膜。通过旋转流变仪、SEM及DSC分析不同质量比对共混膜液体系的流变特性、共混膜的微观结构及共混膜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共混膜液均具有假塑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膜液的稠度系数减小,流动指数增大,流动指数从0.849增加到0.882,共混膜液的活化能均逐渐升高。动态频率扫描流变学分析表明,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表现出对频率的依赖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两者数值均上升,此外交叉点向低频方向移动,表明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强。C/Z-1共混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的分子结合紧密,相容性好,这也导致了共混膜热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张利铭  刘战丽  王相友  孙阳 《精细化工》2019,36(3):374-379,392
将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按不同质量比共混得到了系列共混膜液(C/Z-0、C/Z-1、C/Z-3、C/Z-5)并通过溶液浇铸制得相应共混膜。通过旋转流变仪、SEM及DSC分析了不同质量比对共混膜液体系的流变特性、共混膜的微观结构及共混膜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的共混膜液均具有假塑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膜液的稠度系数减小,流动指数增大(从0.849增加到0.882),共混膜液的活化能均逐渐升高。动态频率扫描流变学分析表明,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表现出对频率的依赖性,且随着玉米醇溶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两者数值均上升,此外,交叉点向低频方向移动,表明分子间氢键作用力增强。C/Z-1共混膜中壳聚糖与玉米醇溶蛋白分子结合紧密,相容性好,这也导致了共混膜热稳定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玉米黄粉中提取醇溶蛋白,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脱色,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膜,对膜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对圣女果进行保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醇溶蛋白提取工艺为固液比1∶10,乙醇溶液80%,拉伸强度为17.8 MPa,伸长率为4.91%,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可延长圣女果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7.
玉米醇溶蛋白的应用程嘉豪(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化工研究院·730060)前言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之一,对其进行深加工利用,可制得玉米醇溶蛋白。玉米中约含干物重10%蛋白质,其中50%~6O%为醇溶蛋白。据Esen分类,玉米醇溶蛋白共...  相似文献   

8.
将不同质量分数的活性成分茶多酚加入到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共混膜液中,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得到一种三元共混膜。分析茶多酚对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液静态和动态流变学特性、粒径分布以及凝胶强度的影响;测定三元共混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同时对共混膜进行形貌、红外、晶体学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茶多酚与成膜基质之间的交互作用使膜液中产生了高度纠缠网络结构,有利于均匀稳定共混膜的形成;负载适量茶多酚对膜性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当茶多酚负载量为1%时,膜材料具有最佳的抗拉强度10.966 Mpa;SEM和XRD结果显示茶多酚与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FT-IR图谱显示茶多酚与成膜基质之间产生了氢键相互作用;通过热力学分析发现负载茶多酚质量分数为0.5%和2%时,共混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玉米醇溶蛋白体内外降解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查玉米醇溶蛋白体内外降解的情况。方法:用95%的乙醇溶液配制65%(g/mL)醇溶蛋白胶体溶液,用压模成型方法制备玉米醇溶蛋白棒,通过特性粘度、质量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等研究醇溶蛋白体内外降解过程。结果:醇溶蛋白体内外均能降解,在体内外降解的玉米醇溶蛋白棒只是表面变粗糙,但总体形态没有变化,且体内降解率大于体外降解率。随着降解的进行,棒表面逐渐粗糙,在体内还出现了凹状吸收。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茶多酚为原料,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得到一种三元共混膜。考察了茶多酚负载量(基于壳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的总质量,下同)对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膜液静态和动态流变学特性、粒径分布以及凝胶强度的影响。采用SEM、FTIR、XRD及DSC对共混膜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三元共混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结果表明,茶多酚与成膜基质之间的交互作用使膜液中产生了高度纠缠网络结构,有利于均匀稳定共混膜的形成。负载适量茶多酚对膜性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当茶多酚负载量为1%时,共混膜具有最佳的抗张强度[(10.966±2.111)MPa]。茶多酚与壳聚糖、玉米醇溶蛋白之间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此外,茶多酚负载量为0.5%和2.0%时,共混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正(上接2018年第2期第63页)15温和度评估方法研究人员开发了体外各种蛋白质变性实验来预测表面活性剂对眼睛和皮肤刺激性情况(Paye,1999)。玉米醇溶蛋白(Zein)测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体内筛选方法,用于评价局部对表面活性剂的容忍度。玉米醇溶蛋白可从玉米和角蛋白中获取。该实验方法是由Gotte发明的(Gotte,1966),是基于玉米蛋白的溶解性,该蛋白一般不溶于水,除非蛋白变性。在常温下将该蛋白与表面活性剂溶液  相似文献   

12.
用玉米醇溶蛋白测试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不同,使醇溶蛋白水解出的氨基酸数量有所差别。zein测试方法就是通过测定zein值,即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有醇溶蛋白时测得的氮含量和无醇溶蛋白时测得的氮含量之差,判断表面活性剂刺激性的强弱。使用自制的玉米醇溶蛋白,利用zein测试法,对月桂醇硫酸酯盐、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和不同碳链的烷基硫酸镁等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进行了评价。其实验结果与文献完全吻合,表明zein测试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Zein)、Zein/乙二醛交联纳米纤维,分别制得了负载不同质量药物的载药纳米纤维膜,并对纤维膜形态与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药物缓释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对交联前后与负载药物后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直径分布进行了分析;强力测试结果表明,乙二醛交联后的Zein纳米纤维强度提高了近10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Zein、乙二醛与药物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紫外可见光(UV-Vis)光谱分析表明,乙二醛交联Zein载药纤维累积释放率比未交联的高且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酪蛋白酸钠和燕麦β-葡聚糖通过美拉德反应形成的聚合物(Maillard Conjugate,MC)来作为稳定玉米醇溶蛋白(Zein)的涂层。通过反溶剂共沉淀制备出以玉米醇溶蛋白包埋α-硫辛酸(alpha-lipoic acid,LA)为内核,以美拉德聚合物为外壳的复合纳米颗粒(LA-Zein-MC nanoparticle)。研究发现,复合纳米颗粒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玉米醇溶蛋白和α-硫辛酸的质量比为25:1,玉米醇溶蛋白和美拉德聚合物质量比为1:2.4。制备所得的复合纳米颗粒粒径为235.4 nm,zeta电位为-32.1 mV,PDI为0.144。最大包埋率为58.79%。并利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表征方法验证复合纳米颗粒形貌光滑,α-硫辛酸被包埋在复合纳米颗粒内部,α-硫辛酸以无定型形式存在。稳定性测定表明该结构的复合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的盐稳定性、pH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疏水性活性物质的包埋运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阿维菌素叶面沉积率及其抗紫外分解性能,本文设计构建了叶面亲和的纳米载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改性玉米醇溶蛋白(Zein),得到表面携带正电荷的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并将其用于负载阿维菌素。采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改性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通过反溶剂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64.92nm的载药纳米粒子,载体对阿维菌素的包封率为(34.75±0.18)%。与植物表面的静电作用提升了纳米粒子悬浮液在植物表面的润湿性能,接触角大小随PDMDAAC接枝量增大而降低,由77.38°减小到64.60°;叶面滞留量可达33.69mg/cm2。改性玉米醇溶蛋白对阿维菌素的包覆提升了其抗紫外性能,半衰期由15min延长至40min,且阿维菌素的释放速率可通过PDMDAAC接枝率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单体与人表皮角质层(SC)的作用机理以及表面活性剂单体引发皮肤红肿的历程。通过检测玉米醇溶蛋白(ZV)和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的pH变化,考察了3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减少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刺激性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玉米醇溶蛋白膜是一种绿色包装,它具有良好的阻气性、阻油性、保香性、防湿性和防紫外线性。可食性及生物降解薄膜或包装材料的制造能增加它的商业价值,使其在食品、化工、医药和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等方面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文章叙述了玉米醇溶蛋白的成膜的工艺、膜的性能及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合成纤维》2017,(2):39-42
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玉米醇溶蛋白(Zein)纳米纤维膜,对所制备的纤维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远红外(FTIR)表征。SEM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30%的Zein溶液所制备的纳米纤维形貌最佳。XRD结果显示静电纺丝未改变Zein的晶相。FTIR结果表明:电纺并未改变Zein的主要结构。对Zein纳米纤维膜进行了紫外线交联和戊二醛交联,并对交联后的纤维膜进行了比表面积和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交联后Zein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有显著提高,但戊二醛交联引起了比表面积的急剧减小,会对纤维膜的通透性造成较大影响;而紫外线交联的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不仅得到了提高,微观结构也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洗发香波因表面活性剂引起的刺激性,利用玉米醇溶蛋白测试法,分别测试了香波表面活性剂体系和香波的刺激性。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测试结果与文献报道相吻合。市售儿童用洗发沐浴2合1香波刺激性测试结果明显低于成人香波。玉米醇溶蛋白测试法可以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非动物试验方法,用于洗发香波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及其刺激性的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20.
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具有强疏水性的天然植物蛋白,在食品和医药等行业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文采用强化混合超临界流体辅助雾化技术(SAA-HCM)制备玉米醇溶蛋白超细微粒,研究相关实验参数如混合气压力与温度、沉淀器温度、玉米醇溶蛋白浓度及乙醇浓度等对微粒形貌、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9.0 MPa的混合器压力,混合器温度和沉淀器温度分别为50℃和60℃,玉米醇溶蛋白浓度为20 g?L-1,乙醇浓度为80%条件下,制得的微粒具有球形度高、分散性好、粒径可控制等优点,且平均粒径约为3μm。此外,本文以醇溶蛋白为载体、VD3为模拟活性药物制备载药微粒,并对其形貌、载药率和药物释放行为做初步探索,取得了合理的包埋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